用于车辆的制动踏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4639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踏板装置,设有一具有一枢轴的踏板支架、一具有一踏板轴的枢转支架、一踏板臂、一滑板,该滑板固定到车辆的一本体结构件上并位于该本体结构件与该踏板支架之间,一冲击吸收部及一旋转运动辅助部。当踏板支架遇到朝向车辆后方的超过预定载荷水平的外力时,该冲击吸收部以这样的方式允许枢转支架与本体结构件沿车辆纵向方向作相对运动,即枢转支架从滑板脱离,使枢转支架绕枢轴旋转,同时使踏板轴向车辆后方下方一起旋转。另外,该旋转运动辅助部一般被固定在一非操作位置,并可操作而与本体结构件和滑板中的至少一个紧靠配合,以促进由于冲击吸收部导致的枢转支架绕枢轴的旋转运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如汽车的制动踏板装置。鉴于本专利技术人的上述研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踏板装置,其中在车辆前部撞击过程中有效地防止了踏板臂通过真空制动加力器推杆而受到冲击载荷,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给车辆驾驶者一种不同的感觉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踏板装置,该车辆中设有一仪表板和一位于该仪表板上方后部的本体结构件。该制动踏板装置包括一踏板支架,该踏板支架具有一联接到该仪表板上的侧壁,一联接到该侧壁上端的上壁,及一安装到该侧壁上的枢轴,该上壁连接到该本体结构件上;一枢转支架,该枢转支架枢转地支承在该枢轴上并具有一在车辆中位于该枢轴前方的踏板轴;一枢转支承在该踏板轴上的踏板臂;一滑板,该滑板连接到该本体结构件上并位于该本体结构件与该踏板支架之间,该枢转支架通常与该滑板保持配合;一冲击吸收部,当踏板支架遇到朝向车辆后方的超过预定载荷水平的外力时,该冲击吸收部以这样的方式允许枢转支架与本体结构件沿车辆纵向方向作相对运动,即枢转支架从滑板脱离,使枢转支架绕枢轴旋转,同时使踏板轴向车辆后方下方一起旋转;及一旋转运动辅助部,该旋转运动辅助部形成于该枢转支架上且一般被固定在一非操作位置,并可操作而与本体结构件和滑板中的至少一个紧靠配合,以促进由于冲击吸收部导致的枢转支架绕枢轴的旋转运动。换句话说,针对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踏板装置包括一踏板支架,该踏板支架具有一联接到该仪表板上的侧壁,一联接到该侧壁上端的上壁,及一安装到该侧壁上的枢轴,该上壁连接到该本体结构件上;一枢转支架,该枢转支架枢转地支承在该枢轴上并具有一在车辆中位于该枢轴前方的踏板轴;一枢转支承在该踏板轴上的踏板臂;一滑板,该滑板连接到该本体结构件上并位于该本体结构件与该踏板支架之间,该枢转支架通常与该滑板保持配合;允许装置,用于当踏板支架遇到朝向车辆后方的超过预定载荷水平的外力时,以这样的方式允许枢转支架与本体结构件沿车辆纵向方向作相对运动,即枢转支架从滑板脱离,使枢转支架绕枢轴旋转,同时使踏板轴向车辆后方下方一起旋转;及促进装置,用于当该促进装置可操作而与本体结构件和滑板中的至少一个紧靠配合时促进由于该允许装置导致的枢转支架绕枢轴的旋转运动。下面对照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其它的和进一步的特征、优点和好处。图3B是根据该实施例制动踏板装置的基本部件的剖视侧视图,用于表示在车辆前部撞击过程中其中间的操作位置;图4根据该实施例制动踏板装置的剖视侧视图,用于表示一枢转支架停止了其旋转运动。现在参照附附图说明图1至4,示出一用于车辆V,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制动踏板装置1。制动踏板装置1包括一踏板支架2,该踏板支架2具有一对牢固地固定到通过螺栓螺母2C,2C形成于车辆前部的仪表板的控制底板30上(未示出)。顺带说一下,图2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进方向,箭头UPR表示车辆的向上方向。踏板支架2具有一对侧壁部2A、2A,该对侧壁2A、2A侧向彼此间隔开,并在它们的上部由一上壁部2B相互联接,从而形成一基本为C形的截面。踏板支架2的各侧壁部2A、2A的上端在其前端部具有下面将描述的切口2D、2D。上壁部2B具有一对形成于切口2D、2D附近的加长孔15、15,及一沿踏板支架2纵向(长度方向)形成的中央加长螺栓插入孔10。加长螺栓插入孔10用作一冲击吸收部,该冲击吸收部以下面将详细描述的方式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将踏板支架2保持在图2和3A中所示的第一固定位置,在车辆前部撞击时将车辆保持在图3B和4中所示的第二固定位置。一基本平的滑板9在踏板支架2向后区域置于其上壁部2B上,并牢固地固定到车体结构件(本体结构件)31如上仪表板D的底支架部32的底壁上,该上仪表板D连接到控制底板30的上部远端并沿车辆纵向(向前和向后方向)在车辆驾驶室C中向后延伸。更具体地,如图1中最佳表示的,滑板9是一盘形结构,具有一上壁9A和位于其两侧的侧向向下间隔开的延伸凸缘9B、9B,就像盖住踏板支架2的上壁部2B那样。每个向下延伸凸缘的前端具有位于滑板9前部区域的向下突起9C、9C。另外,滑板9具有一在其最后位置形成于中央位置的螺栓插入孔11,一对形成于上壁9A前端部18、18(配合边缘部)的侧向间隔开的加长孔16、16,及一对分别限定在上壁9A上各加长孔16、16的后边缘23、23与螺栓插入孔11之间区域的止动部24、24。踏板支架2通过一螺栓12和一螺母14连接到车体结构件31的支架部分32上,滑板9好像夹在踏板支架2的上壁部2B与车体结构件31的支架部分32之间。螺栓12由螺母14紧固穿过踏板支架2的加长螺栓插入孔10和滑板9的螺栓插入孔11,一板部件13插在上壁部2B的底面与螺栓12的头部之间。一截面基本为C形的枢转支架3具有一套管5,该套管5枢转地支承在安装于踏板支架2上的一枢轴4上。枢转支架3具有一侧向间隔开的侧板部3A、3A,该侧板部3A、3A沿车辆纵向在枢轴4前部一位置承载一踏板轴6,踏板轴6穿过枢转支架3的一套管7枢转地支承一踏板臂8。枢转支架3包括一由上部突起17、17构成的旋转运动辅助部20,该上部突起17、17向上延伸穿过踏板支架2的加长孔15、15和滑板9的加长孔16、16。旋转运动辅助部20的作用是正常地与滑板9配合而保持在图2和3A中所示的第一操作位置,其中踏板支架2保持在其第一固定位置,还可以操作而脱离滑板9,以辅助旋转运动,即在图3A和4中观察的枢转支架3的旋转运动,以下面详细描述的方式使踏板支架2经过图3B中所示的过渡状态进入图4中所示的第二固定位置。在这样一个结构中,设置带有加长螺栓插入孔10的踏板支架2使得在车辆前部撞击过程中当踏板支架2在一预定载荷下受到沿车辆向后方向施加的外力时,冲击吸收部动作而使踏板支架2在车辆驾驶室中相对于滑板9和本体结构件31的支架部分32向后移动。同样在这种结构中,踏板支架2的上壁部2B具有成对的加长孔15、15,滑板9的上壁9A具有成对的加长孔16、16,这种加长孔15、15和加长孔16、16接纳旋转运动辅助部分20的上部突起17、17。通过这种设置,形成于枢转支架3的各上部突起17、17前部远端的切口部19、19被保持与各加长孔16、16的前端部(配合边缘部)18、18配合。在对应于非撞击状态的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由于形成于滑板9前部的各加长孔16、16的前端部18、18与形成于枢转支架3前缘部的切口部19、19保持配合,枢转支架3的逆时针旋转运动被限制,使踏板臂8的可降低行程设定在一预定位置,因而踏板臂8绕踏板轴6中心旋转,从而如图2和3A所示,使与踏板臂8联接的真空制动加力器的推杆35完成一普通真空制动加力器操作。顺带说一下,该实施例中为方便起见,这种逆时针方向是从这一侧沿垂直于图2至4中每个板表面的方向观察的,更具体地,逆时针方向是如图3B中箭头所示,绕枢轴4中心向车辆后方下方旋转踏板轴6。相反,在车辆前部撞击过程中,踏板支架2通过形成冲击吸收部的踏板支架2的螺栓插入孔10沿纵向相对于滑板9和车体结构件31的支架部分32移动,从而使枢转支架3的上部突起17、17由于踏板支架2的向后运动而靠近车体结构件31的支架部分32。通过上部突起17、17的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踏板装置,该车辆中设有一仪表板和一位于该仪表板上方后部的本体结构件,该制动踏板装置包括: 一踏板支架,该踏板支架具有一联接到该仪表板上的侧壁,一联接到该侧壁上端的上壁,及一安装到该侧壁上的枢轴,该上壁连接到该本体结构件上; 一枢转支架,该枢转支架枢转地支承在该枢轴上并具有一在车辆中位于该枢轴前方的踏板轴; 一枢转支承在该踏板轴上的踏板臂; 一滑板,该滑板连接到该本体结构件上并位于该本体结构件与该踏板支架之间,该枢转支架通常与该滑板保持配合; 一冲击吸收部,当踏板支架遇到朝向车辆后方的超过预定载荷水平的外力时,该冲击吸收部以这样的方式允许枢转支架与本体结构件沿车辆纵向方向作相对运动,即枢转支架从滑板脱离,使枢转支架绕枢轴旋转,同时使踏板轴向车辆后方下方一起旋转;及 一旋转运动辅助部,该旋转运动辅助部形成于该枢转支架上且通常被固定在一非操作位置上,并可操作而与本体结构件和滑板中的至少一个紧靠配合,以促进由冲击吸收部导致的枢转支架绕枢轴的旋转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间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