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装置和跨骑式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441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动装置和跨骑式车辆。为了提供在从连动制动杆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的传递路径中操作力的传递损失有所减小的制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10)包括:设置在手把(4)中的一个上的前轮制动杆(20);设置在手把(4)中的另一个上并连接到后轮制动器(17)的连动制动杆(40);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30),其邻近连动制动杆(40)地配置在手把(4)中的所述另一个上,以便通过前轮制动杆(20)或连动制动杆(40)的操作力在连接到前轮制动器(14)的液压路径(12)中产生流体压力以致动前轮制动器(14);和设置成从手把(4)中的所述一个延伸到手把(4)中的所述另一个以将前轮制动杆(20)的操作力传递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30)的传递拉索(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操作设置在左右两个手把/方向把上的两个制动 杆之一来致动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两者的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上存在用于跨骑式车辆如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当设置在左右两个 手把上的两个制动杆中的一个被操作时所述制动装置致动前轮制动器和后 轮制动器两者,并且当另 一个制动杆被操作时所述制动装置只致动前轮制 动器。在这种制动装置中,用于致动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两者的制动杆(下文中称作"连动/联锁(interlock)制动杆")连接到后轮制动器和 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该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包括主缸等以通过液压力致 动前轮制动器(例如见专利文献l)。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包括设 置在手把中的一个上的前轮制动杆;设置在所迷手把中的另 一个上并且连 接到后轮制动器的连动制动杆;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该前轮制动器致动 机构邻近所述连动制动杆地配置在所述手把中的所述另一个上,以便通过 所述前轮制动杆或所述连动制动杆的操作力在连接到所述前轮制动器的液 压路径中产生流体压力以致动所迷前轮制动器;和操作力传递部件,该操 作力传递部件i殳置成从所述手把中的所述一个延伸到所述手把中的所述另 一个,以将所述前轮制动杆的操作力在输入至所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之 前从所述手把中的所述一个传递到所述手把中的所迷另一个。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制动装置的跨骑式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实现一种在从连动制动杆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的用 于操作力的传递路径中的传递损失有所减小的制动装置。所述跨騎式车辆 例如可以是摩托车(包括小型摩托车)、四轮轻型汽车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可在所述连动制动杆和所迷前轮制动器致动 机构之间设置延迟所述操作力从所述连动制动杆向所迷前轮制动器致动机 构的传递的游隙。根据该方面,当连动制动杆被操作时可比前轮制动器更 快地致动后轮制动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方面中,所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包括主缸和臂, 该臂接收所迷前轮制动杆或所迷连动制动杆的操作力以用接收到的操作力 挤压所述主缸而在所述液压路径中产生流体压力,并且所述臂构造成在操 作力从所述连动制动杆输入至所述臂时可相对于所迷操作力传递部件移 位。根据该方面,可抑制连动制动杆的操作力向前轮制动杆侧的传递。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中,所述制动装置还可包括用于将所述连动 制动杆的^^作力传递到所迷后轮制动器的后轮制动拉索;和输入部件,该输入部件接收所迷连动制动杆的操作力以牵拉所迷后轮制动拉索并向所述 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输入所述操作力,并且所述输入部件可附装到所述连 动制动杆上。在该方面中,所述输入部件可设置成在所述连动制动杆被操作时可在 从所迷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接收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移位,并且所述后轮 制动拉 位,作用力而向所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输入所述连动制动杆的操作力。根据 该构型,在所述后轮制动拉索受损时可防止从所述输入部件向所述前轮制 动器致动机构输入所述连动制动杆的操作力。在该方面中,所述输入部件可具有由所述后轮制动拉索支承/支持的被 支承部和用于向所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输入所述连动制动杆的操作力的 操作力输入部,并且可附装在所述连动制动杆上以便可转动地移位。所述 被支承部可构造成通过由所述后轮制动拉索支承而抑制所述输入部件的转 动移位,并且从所述输入部件的转动移位的中心到所述操作力输入部的距 离可小于从所述中心到所述被支承部的距离。通过这种构型,可增大从所 述连动制动杆经由所述输入部件输入至所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的操作 力。在该方面中,所述输入部件可以是平衡件(equalizer),该平衡件可 具有由所述连动制动杆可转动地支承的转动被支承部、设置在离开所述转 动被支承部的位置处以牵拉所述后轮制动拉索的拉索被附装部和设置在离 开所述转动被支承部的位置处以向所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输入所述连动 制动杆的操作力的操作力输入部。根据该构型,可用所迷平衡件将所述连 动制动杆的操作力划分成要经由所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向所述前轮制动 器输入的力和要经由所述后轮制动拉索向所述后轮制动器输入的力,并且 可抑制划分比率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输入部件的转动被支承部可 设置在所述操作力输入部和所述拉索被附装部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中,所述制动装置还可包括用于向所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输入所述连动制动杆的操作力的输入部件;和用于沿与所 述输入部件输入所述连动制动杆的操作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所迷前轮制 动器致动机构施力的驱策件/施力件(urging member)。根据该方面,可 延迟连动制动杆的操作力从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向前轮制动器的传递,并 早于前轮制动器地致动后轮制动器。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中,所述操作力传递部件是从所述手把中的一 个延伸到所述手把中的另一个的杆。由于与拉索相比杆不会随时间伸长, 因而通过采用杆作为操作力传递部件,使用者不必进行长度调节工作并且 不需要用于长度调节的机构。因此,能防止使用者进行不恰当的调节。例 如,可防止使用者将操作力传递部件调节为使得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始终 在液压路径中产生液压的长度。在该方面中,所述杆可联接到所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和配设给所述 前轮制动杆的联接部,并且所述杆可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前轮制动器致动 机构和所述联接部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根据该构型,可设定所述联接部 和所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之间的适当距离。通常,所述前轮制动杆被支 承在离开所述手把的位置。通过调节所述前轮制动杆的联接部和所述前轮 制动器致动机构之间的距离,可适当地设定所述手把和所述前轮制动杆之 间的3巨离。附图说明图1是设置有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动装置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摩托车的前视图。图3是示出制动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图4是从斜上方看去时制动装置的连动制动杆和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 的透浮见图。图5是制动装置的连动制动杆和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6是制动装置的连动制动杆和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的仰视图。 图7是连动制动杆的透视图。图8是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的主缸的透视图。 图9是连动制动杆的转动件的透视图。 图IO是转动件的俯视图。 图ll是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的臂的透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连动制动杆被操作时制动装置的工作的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在连动制动杆被操作时制动装置的工作的视图。 图14是示出在连动制动杆被操作时臂的被牵拉部如何相对于传递拉 索的牵拉部移动的视图。图15是用于说明在前轮制动杆被操作时制动装置的工作的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在后轮制动拉索的内拉索从转动件脱离时制动装置 的工作的视图。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制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1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制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制动装置的平衡件和臂的分解透视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制动装置的平衡件和臂的俯视图。 图21是平衡件的放大视图。图22是图18所示的制动装置的主缸从前方看去时的透视图。 图23是连动制动杆的基部的前视图。图24是用于说明在连动制动杆被操作时制动装置的工作的视图。 图25是用于说明在连动制动杆从图24所示的状态进一步转动时制动装置的工作的视图。图26是用于说明在前轮制动杆被操作时制动装置的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包括:    设置在手把中的一个上的前轮制动杆;    设置在所述手把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连接到后轮制动器的连动制动杆;    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该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邻近所述连动制动杆地配置在所述手把中的所述另一个上,以便通过所述前轮制动杆或所述连动制动杆的操作力在连接到所述前轮制动器的液压路径中产生流体压力以致动所述前轮制动器;和    操作力传递部件,该操作力传递部件设置成从所述手把中的所述一个延伸到所述手把中的所述另一个,以将所述前轮制动杆的操作力在输入至所述前轮制动器致动机构之前从所述手把中的所述一个传递到所述手把中的所述另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伏见孝信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