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37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本体以及左悬置支架、右悬置支架,所述左悬置支架位于副车架本体的左侧,右悬置支架位于副车架本体的右侧,副车架本体包括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以及第三装配部,第一装配部用于将副车架本体与车身装配,左悬置支架焊接于第二装配部上,右悬置支架焊接于第三装配部上,左悬置支架与第二装配部之间、右悬置支架与第三装配部之间形成空腔,左悬置支架、右悬置支架用于安装电机,左悬置支架上焊接有第一加强板,右悬置支架上焊接有第二加强板。该副车架总成能够降低电机发动时产生的震颤效果对车身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车架总成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副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车越来越普及,电动汽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电机,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震颤效果,以及由正产效果带来的噪音,而电机必须装配到车身上,才能为车身提供能量,那这样一来,便会对车身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的英文缩写,用来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综合性问题)性能造成影响。电机一般安装在车身的副车架上,副车架装配在车身上,这样一来,电机发动时产生的震颤效果会经由副车架传导到整车中,影响车辆的NVH性能。如何使电机使用时对车身的影响降低,则对副车架上的结构具有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电机发动时产生的震颤效果对车身的影响的副车架总成。一种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本体以及左悬置支架、右悬置支架,所述左悬置支架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侧,所述右悬置支架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右侧,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以及第三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用于将所述副车架本体与车身装配,所述第二装配部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左侧、并与所述第一装配部形成夹角,所述第三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关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中线对称,所述左悬置支架焊接于所述第二装配部上,所述右悬置支架焊接于所述第三装配部上,所述左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之间、所述右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三装配部之间分别形成空腔,所述左悬置支架、所述右悬置支架用于安装电机,所述左悬置支架上焊接有第一加强板,所述右悬置支架上焊接有第二加强板。上述方案中,副车架本体的两侧设置了左悬置支架以及右悬置支架,左悬置支架焊接在第二装配部上,右悬置支架焊接在第三装配部上,且第二装配部与第三装配部对称,这样一来,左悬置支架以及右悬置支架的作用能够辐射到整个副车架本体上,左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之间、右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三装配部之间形成空腔,那么,在左悬置支架、右悬置支架装配电机的时候,电机产生的震颤效果会被消减,从而在副车架总成安装到整车上时,其上连接的电机所产生的震颤效果会被消减,从而提高整车的NVH性能。第一加强板以及第二加强板对左悬置支架与右悬置支架的结构起到了加强作用,进一步保证了左悬置支架与右悬置支架能够稳定的发挥作用。此外,本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进一步的,所述左悬置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两侧的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二装配部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一侧板的中部设有三角形镂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向所述第二装配部弯折,所述第一支板相对所述第二支板更加靠近所述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二支板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二装配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侧设有第一焊边,所述第一焊边焊接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呈三角状分布,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大3mm。进一步的,所述左悬置支架包括第二安装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两侧的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三装配部的两侧,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二侧板的中部设有三角形镂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支板、第四支板,所述第三支板与所述第四支板向所述第三装配部弯折,所述第三支板相对所述第四支板更加靠近所述第一装配部,所述第四支板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三装配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两侧设有第二焊边,所述第二焊边焊接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三安装孔呈三角状分布,所述第四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四安装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直径比所述第四安装孔的直径大3mm。进一步的,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之间的夹角为大于90°且小于180°。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左悬置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左悬置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右悬置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右悬置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第二加强板的机构示意图。主要元素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7,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本体10以及左悬置支架20、右悬置支架30,所述左悬置支架20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10的左侧,所述右悬置支架30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10的右侧,所述副车架本体10包括第一装配部11、第二装配部12以及第三装配部13,所述第一装配部11用于将所述副车架本体10与外部设备装配,所述第二装配部12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部11的左侧、并与所述第一装配部11形成夹角,所述第三装配部13与所述第二装配部12关于所述第一装配部11的中线对称,所述左悬置支架20焊接于所述第二装配部12上,所述右悬置支架30焊接于所述第三装配部13上,所述左悬置支架20与所述第二装配部1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本体以及左悬置支架、右悬置支架,所述左悬置支架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侧,所述右悬置支架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右侧,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以及第三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用于将所述副车架本体与车身装配,所述第二装配部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左侧、并与所述第一装配部形成夹角,所述第三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关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中线对称,所述左悬置支架焊接于所述第二装配部上,所述右悬置支架焊接于所述第三装配部上,所述左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之间、所述右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三装配部之间分别形成空腔,所述左悬置支架、所述右悬置支架用于安装电机,所述左悬置支架上焊接有第一加强板,所述右悬置支架上焊接有第二加强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本体以及左悬置支架、右悬置支架,所述左悬置支架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侧,所述右悬置支架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右侧,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以及第三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用于将所述副车架本体与车身装配,所述第二装配部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左侧、并与所述第一装配部形成夹角,所述第三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关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中线对称,所述左悬置支架焊接于所述第二装配部上,所述右悬置支架焊接于所述第三装配部上,所述左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之间、所述右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三装配部之间分别形成空腔,所述左悬置支架、所述右悬置支架用于安装电机,所述左悬置支架上焊接有第一加强板,所述右悬置支架上焊接有第二加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悬置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两侧的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二装配部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一侧板的中部设有三角形镂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向所述第二装配部弯折,所述第一支板相对所述第二支板更加靠近所述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二支板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二装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侧设有第一焊边,所述第一焊边焊接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鹏杜满胜李红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