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2089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系统包括,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电驱热管理子系统、电池热管理子系统、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和增压空气热管理子系统,还包括低温水箱,低温水箱中设置有七通控制阀,七通控制阀用于连接电驱热管理子系统、电池热管理子系统和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包括换热器,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通过换热器与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接连;电池热管理子系统包括冷却器,电池热管理子系统通过冷却器与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连接;增压空气热管理子系统包括电控比例阀,增压空气热管理子系统通过电控比例阀并联在电驱热管理子系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热管理,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汽车需要对发动机水温、增压空气进气温度、电机和发电机内部温度、电控内部温度、电池电芯温度和乘员舱空气温度进行管理;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乘员舱热管理子系统、电驱热管理子系统、电池热管理子系统、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和增压空气热管理子系统等;

2、现有技术一般是将乘员舱热管理子系统的水泵、控制水阀、ptc、暖风芯体和管路等布置在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热管理子系统中,导致现有技术中的热管理系统集成化程度低,无法实现五个子系统热管理一体化,功能不完善,余热回收不彻底,续航提升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动车型热管理系统集成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

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3、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电驱热管理子系统、电池热管理子系统、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和增压空气热管理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温水箱,

4、所述低温水箱中设置有七通控制阀,所述七通控制阀用于连接所述电驱热管理子系统、电池热管理子系统和所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

5、所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包括换热器,所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接连;

6、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包括冷却器,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通过所述冷却器与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连接;

7、所述增压空气热管理子系统包括电控比例阀,所述增压空气热管理子系统通过所述电控比例阀并联在所述电驱热管理子系统中。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首先,所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从采暖时,通过内部驱动机构驱动冷却介质经过换热器,因为所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接连,所以按照控制策略在所述换热器处与所述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进行热量交换,将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中的余热回收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通过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对乘员舱加热;当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冷却时,通过冷却介质将发动机中的热量带到空气中,所述冷却介质经过所述换热器并与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发生热量交换,通过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对乘员舱加热;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冷却时,通过冷媒的压缩,将乘员舱空气冷却后,因为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通过所述冷却器与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连接,所以所述冷媒在所述冷却器处实现对电池热管理子系统的冷却;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冷却时,内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低温水壶中的冷却介质经过所述制冷器与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交换热量;所述电驱热管理子系统通过所述低温水箱中的冷却介质经过与外部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实现冷却之后流回所述低温水箱;而所述电驱热管理子系统、电池热管理子系统、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均通过七通控制阀连接,所以电驱热管理子系统、电池热管理子系统、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在所述低温水壶中进行热量交换;所述增压空气热管理子系统通过所述电控比例阀并联在所述电驱热管理子系统中,所以在电驱热管理子系统进行冷却时,只需控制所述电控比例阀从而控制中冷器中冷却介质的流量,从而达到对所述增压空气热管理子系统的冷却。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还包括,采暖水泵、第一控制阀、加热器、暖风芯体;

10、所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依次由所述采暖水泵、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换热器、所述加热器、所述暖风芯体和所述七通控制阀构成连通回路;

11、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采暖时,所述采暖水泵驱动所述低温水壶中的冷却介质先经过第一控制阀,再经过换热器,并按照控制策略在换热器处与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进行换热,将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中的发动机余热回收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中,冷却介质再流经加热器,所述加热器按照控制策略将冷却介质加热到目标水温;冷却介质再流经暖风芯体,在暖风芯体处将热量交换至乘员舱内。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和蒸发器,

13、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依次由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构成连通回路,所述冷却器连接在所述所述冷却器与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膨胀阀;

14、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制冷时,所述压缩机将其中的冷媒压缩,驱动冷媒流经所述冷凝器,在所述冷凝器处被外部空气冷却,再经过所述第一膨胀阀降压,经过所述蒸发器吸热,从而将乘员舱空气冷却;同时,冷媒流经所述第二膨胀阀和所述冷却器,在所述冷却器处对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的冷却介质冷却,实现电池包冷却。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驱热管理子系统包括,电驱水泵、第一水温传感器、并联支路和低温散热器,依次由所述电驱水泵、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所述并联支路、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七通控制阀构成连通回路,所述并联支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依次连接有双控制器和发电机;所述第二支路依次连接n合1组件和电机;所述第三支路为所述增压空气热管理子系统,所述第三支路依次连接有所述电控比例阀和中冷水冷器;

16、电驱水泵驱动冷却介质经过第一水温传感器得到冷却介质的温度,再流经所述并联支路中的三个支路,经过第一支路的双控控制器和发电机并将其冷却,将热量带到冷却介质中;经过第二支路的n合1组件和电机并将其冷却,将热量带到冷却介质;经过第三支路的电控比例阀和中冷水冷器并将其冷却,将热量带到冷却介质;所述电控比例阀能够控制第三支路的冷却介质流量,当中冷水冷器温度需要冷却时,控制所述电控比例阀按照控制策略调整自身开度保证冷却流量;当中冷制冷器温度低于露点时,控制所述电控比例阀按照控制策略限制自身开度保证中冷后温度不低于露点;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的冷却介质汇合后与低温散热器流经所述低温散热器与外部空气换热,实现冷却功能。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还包括,电池水泵、第二水温传感器、电池包,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依次由所述电池水泵、所述冷却器、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和所述电池包构成连通回路;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通过所述冷却器并联在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的冷凝器和压缩机两端;

18、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冷却时,所述电池水泵驱动冷却介质经过所述制冷器并在此处和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的冷媒发生热交换而实现降温,再依次经过所述水温传感器和所述电池包,并将所述电池包内的热量交换到冷却介质中实现电池包的降温。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包括,发动机和第三水温传感器、高温水壶、高温散热器,所述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依次由所述高温水壶、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三水温传感器和所述高温散热器构成连通回路;所述乘员舱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电驱热管理子系统、电池热管理子系统、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和增压空气热管理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温水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还包括,采暖水泵、第一控制阀、加热器、暖风芯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和蒸发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还包括,电池水泵、第二水温传感器、电池包,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依次由所述电池水泵、所述冷却器、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和所述电池包构成连通回路;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通过所述冷却器并联在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的冷凝器和压缩机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包括,发动机和第三水温传感器、高温水壶、高温散热器,所述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依次由所述高温水壶、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三水温传感器和所述高温散热器构成连通回路;所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通过所述换热器并联在所述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的所述发动机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七通控制阀能够实现所述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的十种运行模式,分别为1A、1B、2A、2B、2C、2D、2E、2F、3A和3B;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阀口分别为P1、P2、P3和P4,所述P1连接于所述采暖水泵,所述P3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所述P2连接于所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中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加热器之间;所述P4连接于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中所述电池包与所述低温水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有五种控制模式,分别为A1、A2、A3、A4和A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上设置有发动机水温传感器;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高温散热器上均设置有电子风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电驱热管理子系统、电池热管理子系统、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和增压空气热管理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温水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采暖热管理子系统还包括,采暖水泵、第一控制阀、加热器、暖风芯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和蒸发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还包括,电池水泵、第二水温传感器、电池包,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依次由所述电池水泵、所述冷却器、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和所述电池包构成连通回路;所述电池热管理子系统通过所述冷却器并联在所述乘员舱制冷热管理子系统的冷凝器和压缩机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包括,发动机和第三水温传感器、高温水壶、高温散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冬易忠新杨晓荣胡文康洪杨国伟余春丛邱良平王泓熊锋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