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探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12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接触探针,其包括有一于两端分别形成有一插孔及一探孔的外套筒、一插设于该外套筒的内顶针、一盖合于前述插孔的后盖以及一装设于后盖及该内顶针之间的弹性元件;其中该内顶针形成有一受限于前述探孔的较大部及一伸出探孔的较小部,以令该较小部可接受外部接触压力而内缩;且前述外套筒插孔附近外周壁形成有至少一外凸缘,该后盖内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扣合于该外凸缘的内凸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触探针具有体积较小且便于组装的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接触探针,特别是关于一种后盖以设置于其内周壁的凸缘套设于外套筒的接触探针。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上消费者的喜好,可发现现今电子产品有一朝向小型化、轻量化及精致化发展的趋势。制造包括移动电话在内的各种电子产品所需的相关零组件,也同样朝着体积缩小而仍维持原有功能的方向开发。该等零组件之一是一接触探针,其多用于移动电话上,以探知其他元件如电池或天线的装设动作,该接触探针借由装设时的接触,进行既定的电连接以对电子产品的控制元件或线路发出讯号,使之进行后续的处理并启动必要的功能。请参阅图5,揭露有一传统探针的剖面图。一传统探针的结构包括一内部呈中空的外套筒(60),外套筒(60)外缘上部与下部分别具有较小部(61)与较大部(62),外套筒(60)内部设置弹簧(70),弹簧(70)上设一具有探头(81)的内顶针(80),将外套筒(60)上部内压使内顶针(80)下部设置于外套筒(60)内部,以组成探针,该探针当欲与壳体(90)组装时,必须令探针分别穿入壳体(90)两侧所形成的孔(91)后固定为一体,外套筒(60)底部焊接于电路板上,上述传统式习用接触探针于实际使用时的缺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探针,包括有一外套筒、一内顶针、一弹性元件及一后盖;其特征在于:    该外套筒是一形成有一前端及一后端的筒体,于其后端形成有一插孔,于前端形成有一探孔,于其外周壁上靠近该插孔处形成有至少一沿径向环绕的外凸缘;    该内顶针是一形成有一前端及一后端的柱体或筒体,其后端形成一较大部,其前端形成一较小部,该较大部外径大于该较小部外径;该内顶针是以其较小部自前述外套筒的插孔插入于该外套筒,并且其较小部伸出于该外套筒的探孔之外;    该弹性元件有二端;其一端抵掣于该内顶针,另端是抵掣于前述后盖;    该后盖是一内径大于前述外套筒外径的筒体,其具有一后端及一前端,其后端封闭以供前述弹性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灿郎
申请(专利权)人:育鼎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