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714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连接器,其于一壳体上设置有一端子座,于该端子座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定位部,各定位部设置有一插件以及一铆接件,该插件为板状结构且形成有一框部及于其一侧突伸出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提供嵌入电路板中使电连接器定位,该铆接件则提供铆合壳体与端子座及外接计算机设备连接的用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藉由插件搭配铆接件的结构设计,使得制作成本可大为降低,以符合经济效益,及利于产业上的利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连接器,尤指一种装设于计算机设备中,并藉由插片与铆接件的结构设计,以达到能降低制造成本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是用以连接各电子设备,使各电子设备之间的讯号得以相互传输,就一 般用于计算机的电连接器而言,其一端是与计算机内部的电路板连接,另一端则设有公 (母)接头可供外接计算机设备的母(公)接头连接,藉以达到外接计算机设备得与计算机 内部作讯号相互传送的功能。 请参阅图4所示,为一种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其于一壳体50上设置有一端子座 60,于该壳体50的两端各连接有一固定组件70,该固定组件70是呈杆状且另一端设有嵌入 部71,该嵌入部71是定位于计算机内部的电路板上,并使端子座60上的端子61可连接于 电路板上的电路。 然而,上述的固定组件70为了同时能有铆合壳体50与端子座60、连接计算机内部 的电路板、连接外接插头的固定螺栓等功能,且能提供较稳固的支撑强度,其是以金属材料 制成为一具有一定外径的实心杆体,使得材料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制作成本提高,及造成整 个电路板的重量增加,进而与市场追求轻量化的设计理念不同,而不利于市场的竞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设计 出一能有效降低固定组件的制作成本,使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的电连接器改良结构。 为达到前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电连接器是包括有一壳体、一端子座、两插 件以及两铆接件,其中 该壳体为一平板,于其表面的中央位置突伸有一套框,另于其表面且位于该套框 的两侧各穿设有一铆接孔; 该端子座是于一绝缘体中设置有多个端子,该绝缘体是一块体,于其两侧的中央 位置分别形成有一端子插入部以及一端子突出部,该端子插入部是对应且容置于壳体的套 框中,另于绝缘体两端各形成有一定位座,各定位座上贯穿设有一铆接孔,该铆接孔是对应 于壳体的铆接孔; 该两插片是各由板材弯折而成,其各为一框部及于其一侧边弯折延伸形成有一定 位部,于该框部表面的中央位置穿设有一铆接孔,该定位部相邻框部的一端为定位端,另一 端为嵌入端,而连接该定位端与该嵌入端为一连接部,前述的定位端、连接部以及嵌入端为 依序弯折形成,且该插件是设置于绝缘体上; 该两铆接件是一平板及于其一侧面形成有一柱体,于该平板及该柱体中央位置贯 穿设有一轴向的螺孔,且柱体是依序贯穿于插片的铆接孔、定位座的铆接孔以及壳体的铆 接孔,使得插片、定位座以及壳体得以相互铆合,且铆接件的平板是连接于插件的框部。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插片的嵌入端是两对称且呈叉齿状的片体。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插片的框部是呈矩形;该铆接件的平板是与插片的框部形状对应而呈矩形。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绝缘体的各定位座是形成有一缺口,另于端子突出部相 邻定位座的两端面上各突伸有两凸部,该两凸部是相对间隔设置且呈阶级状,两凸部各与 端子突出部的一端面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另各凸部在远离定位座一端形成有一阶级面,而 插件的框部是位在定位座的缺口中,插件的定位端是位于容置空间中,且插件的连接部的 一端面两侧是抵顶于凸部的阶级面,使得插件可定位于绝缘体上。 本技术是将现有技术的单一且呈杆状的固定组件的结构改良为一铆接件与 一插件的结构,而改良的铆接件是维持提供外接插头的固定螺栓连接的功能,并辅以插件 提供嵌入结合于计算机内部的电路板上,藉以达到外部计算机装置可与计算机内部作讯息 传输的动作,而铆接件不再提供嵌入电路板的功能,其杆状结构的长度可縮短,金属用材可 减少,而插件是由板材弯折而成,其金属用材亦较杆状结构减少,因此就整体而言,其金属 用料可大为降低,同时可降低电路板重量,将有利于提升市场上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面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图。附图中10—壳体11—套框12—铆接孔20—端子座21—绝缘体211—端子插入部212—端子突出部2121—凸部2122—容置空间2123—阶级面22—端子23—定位座231—缺口232—铆接孔30—插件31—框部311—铆接孔32—定位部321—定位端322—嵌入端323—连接部40—铆接件41一平板42—柱体43—螺孔50—壳体60—端子座61—端子70—固定组件71—嵌入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是包括有一壳体10、一端子座20、4两插件30以及两铆接件40,其中 该壳体10是一矩形平板,于其表面的中央位置突伸有一套框ll,另于其表面且位 于该套框11的两侧各穿设有一铆接孔12 ; 该端子座20是于一绝缘体21中设置有多个端子22,该绝缘体21是一块体,于其 两侧的中央位置分别形成有一端子插入部211以及一呈矩形的端子突出部212,该端子插 入部211是对应且容置于壳体10的套框11中,该端子突出部212是设置有该多个端子22, 另于绝缘体21两端各形成有一定位座23,各定位座23是形成有一缺口 231,于定位座23上 且对应于该缺口 231的位置贯穿设有一铆接孔232,该铆接孔232是对应于壳体10的铆接 孔12,另于端子突出部212相邻定位座23的两端面上各突伸有两凸部2121,该两凸部2121 是相对间隔设置且呈阶级状,两凸部2121各与端子突出部212的一端面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2122,另各凸部2121在远离定位座23 —端形成有一阶级面2123 ; 该两插片30是由板材弯折而成,其各为一矩形框部31及于其一侧边弯折延伸形 成有一定位部32,于该框部31表面的中央位置穿设有一铆接孔311,该定位部32相邻框部 31的一端为定位端321,另一端为嵌入端322,而连接该定位端321与该嵌入端322为一连 接部323,前述的定位端321、连接部323以及嵌入端322为依序弯折形成,另该嵌入端322 为两对称且呈叉齿状的片体; 该两铆接件40为一平板41及于其一侧面形成有一圆柱体42,于该平板41及该柱 体42中央位置贯穿设有一轴向的螺孔43,且平板41是与插片30的框部31形状对应而呈 矩形。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前述各构件的组合,该端子座20的端子插入部211是位 于壳体10的套框11中,该插件30是设置于绝缘体20上,使得插件30的框部31位在定位 座23的缺口 231中,而插件30的定位端321是位于容置空间2122中,且插件30的连接部 323 —端面的两侧是抵顶于凸部2121的阶级面2123,另铆接件40的柱体42是依序贯穿于 插片30的铆接孔311、定位座23的铆接孔232以及壳体10的铆接孔12,使得插片30、定位 座23以及壳体10得以相互铆合,且铆接件40的平板41是连接于插件30的框部31。 本技术是装设于计算机设备中,插件30的嵌入端322是连接于计算机内部的 电路板,使得端子22可与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而外接计算机设备的插头插置至于端子插 入部211,且将插头的固定螺栓结合于铆接件40的螺孔43中,藉以达到外接计算机设备可 与计算机内部是统作讯息传输的目的。 本技术是藉由插件30以及铆接件40的组合结构取代现有技术的单一固定组 件的设计,使得金属用材减少,成本可大为降低,并提高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是包括有一壳体、一端子座、两插件以及两铆接件,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壳体为一平板,于其表面的中央位置突伸有一套框,另于其表面且位于该套框的两侧各穿设有一铆接孔;该端子座是于一绝缘体中设置有多个端子,该绝缘体为一块体,于其两侧的中央位置分别形成有一端子插入部以及一端子突出部,该端子插入部是对应且容置于壳体的套框中,另于绝缘体两端各形成有一定位座,各定位座上贯穿设有一铆接孔,该铆接孔是对应于壳体的铆接孔;  该两插片是各由板材弯折而成,其各为一框部及于其一侧边弯折延伸形成有一定位部,于该框部表面的中央位置穿设有一铆接孔,该定位部相邻框部的一端为定位端,另一端为嵌入端,而连接该定位端与该嵌入端为一连接部,前述的定位端、连接部以及嵌入端为依序弯折形成,且该插件是设置于绝缘体上;  该两铆接件为一平板及于其一侧面形成有一柱体,于该平板及该柱体中央位置贯穿设有一轴向的螺孔,且柱体是依序贯穿于插片的铆接孔、定位座的铆接孔以及壳体的铆接孔,使得插片、定位座以及壳体得以相互铆合,且铆接件的平板是连接于插件的框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灿郎
申请(专利权)人:育鼎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