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座体、信号模块及屏蔽壳体,其中该座体内部为收容有信号模块,并于座体侧壁上的二相对外侧处朝外延伸设有侧臂部,而屏蔽壳体为罩覆于座体外部,并于屏蔽壳体二侧边处所设的定位脚部上皆朝外形成有抵持于侧臂部外部的连接片及连接片向下延伸的焊接脚,当外部插头插接于座体内时,可透过焊接脚焊接于电路板上来牵制住连接片,使座体的侧臂部受到连接片的限制不致发生位移变形,以避免外部插头插接时因座体受到插拔或碰撞力量产生向上掀起或左右晃动的情况,同时防止定位脚部与电路板上的焊料结构受到破坏或剥离,进而达到结构稳定且信号传输良好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座体侧壁上为朝外延伸设有侧臂部,并于屏蔽壳体的二侧边处设有抵持于侧臂部上的定位脚部,用以达到外部插头插接时不易产生向上掀起或左右晃动且结构稳定的功效。
技术介绍
现今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等电子装置已普遍存在于社会上各个角落中,其电子装置发展趋势亦朝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及体积小的方向迈进,由于网络通讯技术也正在迅速的发展中,并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与休闲带入另一有别于以往的崭新境界,使人与人之间可透过网络通讯相互传输所需实时信息、广告宣传或往来邮件等,同时通过网络搜寻各种信息、实时通讯或在线游戏等,让人们与网络之间关系更为密不可分。再者,随着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的发展趋势都趋向于轻、薄、短、小设计,以致使电子装置内部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构造则必须配合其缩小且更为精密,整体结构强度亦需随之加强,而一般电子装置大都会利用连接器来达成与电路板的连接,且连接器可提供网络插头接设于其内,并与连接器内部的多个信号端子连接,由此可将信号透过电路板传送至控制电路中,使电子装置连结于网络进行作业。然而,为了使电子装置更为轻薄,网络连接器常会有沉板的设计要求,便有业者研发设计出于网络连接器的座体外缘罩覆有金属壳体,并利用金属壳体上所制成的弹片来电性接触或表面黏着于电路板上,或是可以通过弹片接触外围其它金属对象,以作为接地、电磁防护(防EMI)或插拔时防止位移变形的效果。请参阅图6所示,为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其中该座体A外部为罩覆有屏蔽壳体B,并于屏蔽壳体B上设有定位插件BI,但此种沉板设计的网络电连接器,会因电路板C焊接用的插孔Cl与沉板破孔间的距离太小而造成整体结构强度不足,且使网络电连接器组装于电路板C上时的不良率过闻。另请参阅图7、图8所示,为另一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及立体分解图,此种网络电连接器于设计时会将屏蔽壳体B的焊接脚部B2向外张开,以加大焊接脚部B2插入于电路板C的插孔Cl中与沉板破孔C2间的距离,其中该屏蔽壳体B 二侧的焊接脚部B2皆朝外形成有向外张开的水平延伸片B21,再向下形成一向下转折的插脚B22 ;然而,此种网络电连接器在沉板设计时,因为屏蔽壳体B与接地用的焊接脚部B2必须与电路板C电性连接良好,不过网络电连接器体积较大,且于外部插头插入的实际应用时,常会因插拔或碰撞而使电连接器受到上下左右的不当力量,使得沉板后的屏蔽壳体B 二侧焊接脚部B2产生松动、脱落或位移变形的情况发生,并造成座体A内部端子的焊接部及屏蔽壳体B的焊接脚部B2与电路板C间的焊锡结构产生破坏或剥离,进而发生信号不良或断信的缺失,而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创作人有鉴于现有连接器于使用上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连接器的技术诞生。本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座体、信号模块及屏蔽壳体,其中该座体内部为具有一对接槽,并于对接槽前方形成有插口,而座体侧壁上位于插口二相对外侧处则分别朝外延伸设有侧臂部;该信号模块一侧处为具有位于对接槽内的对接部,并于对接部另侧处设有穿出于座体外部的焊接部;该屏蔽壳体为罩覆定位于座体外部,并于屏蔽壳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而屏蔽壳体位于容置空间二侧边处分别设有定位脚部,且二定位脚部上朝外形成有抵持于侧臂部外部限制其位移变形的连接片,再向下形成有插入于预设电路 板上对应的通孔中焊固后形成电性连接的焊接脚。其中,该座体的插口二侧壁面处分别设有凹槽,而屏蔽壳体的容置空间前方二侧边处则分别向内弯折延伸设有可由凹槽伸入于对接槽内的抵持弹片。其中,该座体位于对接槽后方处形成有可收容信号模块的定位空间,而信号模块的对接部与焊接部之间则设有具基座及至少一个线路板的电气装置,并于线路板上进一步设有电子元件,且电子元件包括有滤波元件、排阻或电容器。其中,该座体位于插口后方壁面处设有贯通至对接槽内的多个穿槽,而信号模块的对接部上则设有多个弯折状的对接端子,其对接端子前方的卷曲端位于对接槽处,且对接端子后方的尾端由穿槽处穿出连接至线路板上。其中,该座体的定位空间二侧壁面处分别设有可供电气装置的基座推入至定位空间内定位的轨槽。其中,该座体的侧臂部外缘底侧处向上凹设有阶状且可防止抵压至预设电路板通孔周缘处所形成金属接点上的焊料的缺槽。其中,该座体的二侧臂部朝前方同向延伸有可抵持于预设电路板表面上呈一定位的抵持块。其中,该屏蔽壳体的焊接脚二侧边处形成有阶状的凹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座体侧壁上的二相对外侧处朝外延伸设有侧臂部,并于座体外部所罩覆屏蔽壳体二侧边处的定位脚部上皆朝外形成有抵持于侧臂部外部的连接片及连接片向下延伸的焊接脚,当外部插头插接于座体内时,可透过焊接脚焊接于电路板上来牵制住其连接片,使座体的侧臂部受到连接片的限制不致发生位移变形,以避免外部插头插接时因座体受到插拔或碰撞力量产生向上掀起或左右晃动的情况发生,同时防止定位脚部、信号模块的焊接部与电路板上的焊料结构受到破坏或剥离,进而达到结构稳定且信号传输良好的功效。本技术的次要目的乃在于座体的二侧臂部外缘底侧处皆向上凹设有阶状的缺槽,便可通过侧臂部的缺槽结构设计,可有效防止侧臂部向下抵压至电路板上通孔周缘处金属接点上的焊料,以确保焊料结构的完整,使定位脚部的焊接脚与金属接点利用焊料焊固后整体结构更为稳定。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乃在于座体的二侧臂部同向延伸有抵靠至电路板表面上的抵持块,使定位脚部焊接时不易受到外力影响产生偏移或晃动,也可透过焊接脚二侧边处所形成的阶状凹部使焊料焊接时,可聚积于凹部处来有效防止吃锡不足的现象,并具有提高焊接强度的效用。附图说明图I是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5是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为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图7是为另一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图8是为另一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座体10定位空间 113穿槽101轨槽12侧臂部11对接槽121缺槽111 插口122 抵持块112 凹槽2信号模块21对接部23电气装置211对接端子 230基座22焊接部231线路板3屏蔽壳体30容置空间 322焊接脚31抵持弹片 322凹部32定位脚部 33插接脚321连接片4电路板41破孔421金属接点42 通孔5 插头A 座体B屏蔽壳体BI定位插件 B21延伸片B2焊接脚部 B22插脚C电路板Cl插孔C2沉板破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I、图2、图3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为包括有座体I、信号模块2及屏蔽壳体3,其中该座体I内部为具有一对接槽11,并于对接槽11前方处形成有插口 111,其插口111 二侧壁面处分别设有凹槽112,且插口 I11后方壁面处设有贯通至对接槽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座体、信号模块及屏蔽壳体,其中:该座体内部为具有一对接槽,并于对接槽前方形成有插口,而座体侧壁上位于插口二相对外侧处则分别朝外延伸设有侧臂部;该信号模块一侧处为具有位于对接槽内的对接部,并于对接部另侧处设有穿出于座体外部的焊接部;该屏蔽壳体为罩覆定位于座体外部,并于屏蔽壳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而屏蔽壳体位于容置空间二侧边处分别设有定位脚部,且二定位脚部上朝外形成有抵持于侧臂部外部限制其位移变形的连接片,再向下形成有插入于预设电路板上对应的通孔中焊固后形成电性连接的焊接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灿郎,
申请(专利权)人:育鼎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