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测定苯丙醇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287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测定苯内醇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旨在对苯丙醇的含量和药物中的杂质进行质量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苯丙醇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苯丙醇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苯丙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和苯丙醇及其制剂中杂质含量测定方法;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苯丙醇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苯丙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经过以下步骤:a标准溶液的配制、b供试液的配制、c标准曲线的绘制、d样品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pH6.86磷酸水缓冲液为溶剂,在257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根据吸光度计算样品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测定苯丙醇含量和杂质的方法,该方法旨在对苯丙醇的含量和药物中的杂质进行质量控制。
技术介绍
苯丙醇俗名利胆醇为临床使用的胆汁分泌促进剂,1927年由瓦勃(Warrb)和Cortese首先合成,在德国首次上市。我国于1977年开始生产。该品国家药典各版均有收载。苯丙醇为白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微有酯臭,味辛甜,极易溶于甲醇,乙醇和氯仿,微溶于水。苯丙醇疗效确切,市场稳定。临床用药剂型为胶丸剂,其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固体制剂正在开发研制中。研究适合于苯丙醇原料及多种剂型的、即利于市场监督而又利于生产控制的快速简便分析测定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药物及其制剂的定量分析检测主要包含药物的含量和纯度测定两方面。含量和纯度构成了药物质量的基本内容。苯丙醇的常规合成方法是,以苯为基本原料,先经丙酰基化制得苯丙酮,再由苯丙酮加氢还原经过蒸馏分离而得到产物。由于苯丙酮的不完全还原以及苯丙酮与苯丙醇沸点的接近,加上原料苯中含有微量甲苯,导致苯丙醇产品中常常含有苯丙酮、甲基苯丙醇、甲基苯丙酮等杂质,如图1所示。通过控制合成原料苯中的甲苯含量,可以极大的降低甲基苯衍生物含量,目前的苯丙醇产品中,苯丙酮是其最主要的杂质成分。目前苯丙醇原料及制剂的法定(中国药典2000版)分析测定方法是化学法滴定测定含量,分光光度法在乙醇中测得247nm和258nm的吸收度,计算二者比值来确定纯度。实际应用表明,该法选择性差、灵敏度低、操作繁琐,尤其无法检测杂质。近年来,有多篇文献报道了苯丙醇分析测定方法的改进研究,药物分析杂志2000,20(6)428-429和2003,23(6)170-172皆报道了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丙醇的方法,该法测定苯丙醇含量有较高灵敏度,但不适宜应用于苯丙醇固体制剂产品的测定。中国专利CN1588043A(申请号200410050273.3)和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3)274-282采用选择性强、分离度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丙醇,该法应用于苯丙醇原料或单批辅料制备的制剂含量测定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该法主要问题是没有使用缓冲溶液稳定介质酸度及检测波长选择不当。造成测定误差大,测定结果波动,重现性差,不能应用于不同批次辅料制备的苯丙醇产品测定,难以达到定量分析含量的要求。同时,该法以有机溶剂(乙醇)中苯丙醇最大吸收215±2nm和250nm~258nm为检测波长,忽略含水的流动相中苯丙醇最大吸收处改变到219±1nm和246nm~257nm的特点。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该法测定没有考虑需要检测的主要杂质苯丙酮的最大吸收为208nm、242nm和244nm的特征,致使该法优选的215±1nm或257±1nm处于苯丙酮吸收曲线斜率很大的峰肩处,其结果进一步加大了纯度测定中苯丙酮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度,波动大的检测结果无法正常应用。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12(4)25报道到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丙醇胶丸含量的方法,该法以乙醇为介质测定苯丙醇,由于环糊精及多种固体辅料不溶解,该法无法有效应用于苯丙醇固体制剂的测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苯丙醇原料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简便易行而又准确有效的测定苯丙醇原料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苯丙醇含量的方法,以及其中的杂质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对生产中的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同时克服了目前的测定方法在苯丙醇原料及其制剂产品尤其是固体制剂定量测定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发现,苯丙醇紫外吸光度与介质酸度有关,改变溶液pH,苯丙醇紫外吸收光谱及吸收强度发生明显变化,相同浓度(0.85mg/ml)苯丙醇在不同pH条件下的紫外吸收谱见图2,随溶液酸度的变化,苯丙醇最大吸收波长不出现位移,但是最大吸收的两个吸收峰257nm和218nm的相对强度发生明显改变,257nm处吸收增加较多(导致测定误差可达40%),218nm处吸收增加较小。其中中性条件下各吸收具有最低值。这种影响变化与苯丙醇与介质体系形成的氢键强弱有关。本专利技术发现,苯丙醇制剂产品酸度的变化原因来自于药用辅料,药物制剂中加入的常用药用辅料并不是中性的,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的常用固体药用辅料pH值见下表,常用油状药用辅料的酸值蓖麻油≤2.0;壬苯醇醚≤0.2;大豆油≤0.2。 根据药用辅料的法定标准可见,制剂中使用的多种药用辅料在pH=4.0~8.0范围内变化波动,即不同批次药用辅料可能具有不同的酸度。药用辅料占制剂质量的多数,测定样品中药用辅料的酸度将导致其紫外吸光度随不同批次产品酸度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波动,这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和使用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丙醇时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准确测定苯丙醇尤其是制剂产品的含量和纯度,必须严格控制测定体系的酸度,控制酸度是保证测定准确度的重要前提。本专利技术发现,使用能够控制测定体系的酸度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丙醇含量,具有方法简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成本低且检测效果好的特点,尤其有利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用于生产将取得良好效果。本专利技术发现,在溶剂水和水-有机溶剂配制的流动相溶液中,苯丙醇紫外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最大吸收改变到213nm~219nm和246nm~257nm范围。合适纯度测定的波长必须同时兼顾主要杂质苯丙酮的紫外吸收特征,最大程度的提高杂质检测灵敏度,这样才能达到精确测定苯丙醇纯度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苯丙醇原料及其制剂的杂质含量测定方法中,采用高效液相法,其中的流动相是在乙腈∶0.2%NH4Ac缓冲液=46∶56,在以上流动相中,苯丙醇(0.91mg/ml)和苯丙酮(0.091mg/ml)的吸收曲线见图3,最大吸收波长见下表,苯丙醇与苯丙酮的最大吸收不同,其中244nm处是两者最大吸收的接近点。而246nm和251nm以上两者最大吸收偏离较远。 苯丙醇与苯丙酮对照品(>99.5%),以流动相配制成0.5μg/mL浓度溶液,1∶1混合,取样品20μL进样,设定上表中多个强吸收波长值进行多波长测定,得谱图4。将苯丙醇∶苯丙酮体积比100∶1溶液混合(约0.5∶0.005μg/mL),取样品20μL进样,同样测定,得谱图5。可见218±1nm、242±1nm、244±1nm是适合的检测波长,其中244±1nm是苯丙酮最大吸收且苯丙醇吸收也很强且不在峰肩处,图6是苯丙醇∶苯丙酮100∶1混合样品244nm测定谱图。因此本专利技术选择244±1nm作为检测波长。实验测定,苯丙醇水中饱和溶解度达1.30mg/mL,具有较强的吸光度(pH=7,A>1.85),紫外测定灵敏度高,稀释条件下(0.055~1.10mg/mL)浓度-吸收有很好的线性关系(A=1.5256C+0.0656,R=0.9999),能够满足定量测定的要求。同时,固体制剂常用的药用辅料在水中比在有机溶剂中有更好的的分散性和溶解性,采用水或有机溶剂的水溶液(如甲醇、乙醇或乙腈配制的流动相)为测定介质,有利于苯丙醇充分溶出、溶解,测定浓度下基本少有沉淀损耗,从而利于减少苯丙醇的测定误差。正是基于以上研究,本专利技术采用稳定pH作用的缓冲溶液或具缓冲作用的流动相控制测定体系酸度、以水或溶有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为测定介质确保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苯丙醇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苯丙醇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苯丙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和苯丙醇及其制剂中杂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勇李莉娥符义刚高剑锋刘子列周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李莉娥符义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