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
技术介绍
目前运输市场三轮车占据一定比例,随着各地限摩政策力度的不断深入,三轮车市场每年正趋于下降趋势,但用户要求货箱的长度不断加长,对车辆的驾乘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目前三轮车前悬架减震机构分布在车轮的左右两侧,减震机构即受车轮左右转向时的扭力又要起到上下减震的作用,车轮转向时的扭转力影响减震机构减震效果及使用寿命;另该结构前悬架减震机构的离地间隙太小,易进泥土、水等造成减震机构生锈漏油等失效问题;舒适性方面,如仅加长货箱会导致驾驶操作空间局促,会使转向沉重,从而造成人机工程舒适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包括,减震机构,前叉机构,前叉机构的上部与减震机构的下部转动连接;前叉机构的下端用于与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减震机构,/n前叉机构,所述前叉机构的上部与所述减震机构的下部转动连接,使减震机构上移;所述前叉机构的下端用于与所述三轮车的车轮连接;/n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前叉机构前后布置;/n转向传动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的下部通过所述转向传动机构与所述前叉机构连接;/n其中,所述转向机构转动时通过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前叉机构转动,实现力矩传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震机构,
前叉机构,所述前叉机构的上部与所述减震机构的下部转动连接,使减震机构上移;所述前叉机构的下端用于与所述三轮车的车轮连接;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前叉机构前后布置;
转向传动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的下部通过所述转向传动机构与所述前叉机构连接;
其中,所述转向机构转动时通过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前叉机构转动,实现力矩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下支撑装置和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下部通过下支撑装置与所述前叉机构的上部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支撑装置,所述上支撑装置与所述三轮车的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上支撑装置和/或所述三轮车的车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若干个减震器,若干个所述减震器的下部均通过下支撑装置与所述前叉机构的上部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机构包括方向柱和前叉装置,所述方向柱的下端与所述前叉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方向柱与所述减震机构的下部转动连接;所述前叉装置的下端用于安装所述三轮车的车轮;所述转向机构通过所述转向传动机构与所述方向柱连接,并带动所述方向柱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前叉装置转动,实现车轮转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方向把或方向盘,还包括手把座和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上端通过所述手把座安装有所述方向把或方向盘,下端与所述转向传动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3、6任一项所述一种三轮车的减震机构上移式前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砚丰,李庆邦,宋春节,张燕,庞在刚,王荣斌,丁海霞,臧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