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长村专利>正文

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0738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震装置减震效果差的问题。童车包括车架和后轮轮轴,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包括圆杆和两根联动扭簧,圆杆设置在车架上且与后轮轮轴平行,每根联动扭簧均连接在车架和后轮轮轴之间;每根联动扭簧均由扭簧本体和支撑杆构成,扭簧本体套接在圆杆上,扭簧本体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支撑杆的一端与扭簧本体的自由端固连且另一端转接在后轮轮轴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圆杆设置在车架上且与后轮轮轴平行,两根联动扭簧均连接在车架和后轮轮轴之间,联动扭簧既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又起到防震的作用,防震时既可以上下方向防震,又可以实现前后方向防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童车减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既能减震又能起到联动作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童车上的减震,一般都是设置在座椅下方起到上下减震的作用,由于童车后退时,在撞击上某物品时,对儿童的伤害较大,在不平整的路面上倒退,舒适性也较差;现有的减震装置一般只起到减震的作用,而没有起到联动的作用,减震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震装置减震效果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童车包括车架和后轮轮轴,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包括圆杆和两根联动扭簧,圆杆设置在车架上且与后轮轮轴平行,每根联动扭簧均连接在车架和后轮轮轴之间;每根联动扭簧均由扭簧本体和支撑杆构成,扭簧本体套接在圆杆上,扭簧本体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支撑杆的一端与扭簧本体的自由端固连且另一端转接在后轮轮轴上。进一步,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两个转动盘和两个摇臂;驱动电机驱动圆杆旋转,圆杆的每端均固连有一个转动盘,每个转动盘上均固连有凸轮,每个转动盘上设有围板,每个转动盘上的围板与凸轮之间形成滑槽;两个摇臂均转接在车架上,每个摇臂上均设有一个位于滑槽内的滑块,每个滑槽内均设有一个滑块,扭簧本体的固定端转接在摇臂上;便于调整联动扭簧的松紧度,可以调整车架与地面的倾斜角度,根据需要来调整舒适度。进一步,所述滑块为滚轮,滑块转接在摇臂上;有利于减小滑块沿着滑槽移动时的阻力。进一步,所述凸轮为偏心轮;整个轮廓弧度一致,减少了滑块移动时的冲击力。进一步,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还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两块挡板,每个挡板上均转接有一个摇臂;便于节省材料。进一步,圆杆的每端均设有一个挡环,扭簧本体位于挡环与挡板之间;有利于限制扭簧本体的位置。进一步,圆杆固定在车架上,扭簧本体的固定端固定在车架上;结构简单,成本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中圆杆设置在车架上且与后轮轮轴平行,两根联动扭簧均连接在车架和后轮轮轴之间,联动扭簧既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又起到防震的作用,防震时既可以上下方向防震,又可以实现前后方向防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去除一个转动盘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中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阅图1、图2和图3,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童车包括车架I和后轮轮轴2,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包括圆杆4和两根联动扭簧3,圆杆4设置在车架I上且与后轮轮轴2平行,每根联动扭簧3均连接在车架I和后轮轮轴2之间;每根联动扭簧3均由扭簧本体31和支撑杆32构成,扭簧本体31套接在圆杆4上,扭簧本体31两端分别为固定端01和自由端02,支撑杆32的一端与扭簧本体31的自由端02固连且另一端转接在后轮轮轴2上。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9、两个转动盘5和两个摇臂8 ;驱动电机9驱动圆杆4旋转,圆杆4的每端均固连有一个转动盘5,每个转动盘5上均固连有凸轮6,每个转动盘5上设有围板51,每个转动盘5上的围板51与凸轮6之间形成滑槽52 ;两个摇臂8均转接在车架I上,每个摇臂8上均设有一个位于滑槽52内的滑块7,每个滑槽52内均设有一个滑块7,扭簧本体31的固定端01转接在摇臂8上,扭簧本体31的固定端被弯成与摇臂8的转动轴平行的销轴且插接在摇臂8上。所述滑块7为滚轮,滑块7转接在摇臂8上。所述凸轮6为偏心轮。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还包括固定在车架I上的两块挡板11,每个挡板11上均转接有一个摇臂8。圆杆4的每端均设有一个挡环10,扭簧本体31位于挡环10与挡板11之间。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I驱动圆杆4进行旋转,圆杆4带动转动盘5进行旋转,转动盘5旋转时带动滑块7移动,滑块7带动摇臂8摆动,摇臂8带动扭簧本体31的固定端摆动,从而调整车架I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增加舒适度。实施例二:参阅图4,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圆杆4固定在车架I上,扭簧本体31的固定端01固定在车架I上。本实施例结构简化,降低了成本。本专利技术中圆杆设置在车架上且与后轮轮轴平行,两根联动扭簧均连接在车架和后轮轮轴之间,联动扭簧既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又起到防震的作用,防震时既可以上下方向防震,又可以实现前后方向防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主权项】1.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童车包括车架(I)和后轮轮轴(2),其特征是: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包括圆杆(4)和两根联动扭簧(3),圆杆(4)设置在车架(I)上且与后轮轮轴(2)平行,每根联动扭簧(3)均连接在车架(I)和后轮轮轴(2)之间;每根联动扭簧(3)均由扭簧本体(31)和支撑杆(32)构成,扭簧本体(31)套接在圆杆(4)上,扭簧本体(31)两端分别为固定端(Ol)和自由端(02),支撑杆(32)的一端与扭簧本体(31)的自由端(02)固连且另一端转接在后轮轮轴(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其特征是: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9)、两个转动盘(5)和两个摇臂⑶;驱动电机(9)驱动圆杆⑷旋转,圆杆⑷的每端均固连有一个转动盘(5),每个转动盘(5)上均固连有凸轮(6),每个转动盘(5)上设有围板(51),每个转动盘(5)上的围板(51)与凸轮(6)之间形成滑槽(52);两个摇臂(8)均转接在车架(I)上,每个摇臂(8)上均设有一个位于滑槽(52)内的滑块(7),每个滑槽(52)内均设有一个滑块(7),扭簧本体(31)的固定端(01)转接在摇臂(8)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块(7)为滚轮,滑块(7)转接在摇臂⑶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凸轮(6)为偏心轮。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任一所述的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其特征是: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还包括固定在车架(I)上的两块挡板(11),每个挡板(11)上均转接有一个摇臂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其特征是:圆杆(4)的每端均设有一个挡环(10),扭簧本体(31)位于挡环(10)与挡板(11)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其特征是:圆杆(4)固定在车架(I)上,扭簧本体(31)的固定端(01)固定在车架(I)上。【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震装置减震效果差的问题。童车包括车架和后轮轮轴,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包括圆杆和两根联动扭簧,圆杆设置在车架上且与后轮轮轴平行,每根联动扭簧均连接在车架和后轮轮轴之间;每根联动扭簧均由扭簧本体和支撑杆构成,扭簧本体套接在圆杆上,扭簧本体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支撑杆的一端与扭簧本体的自由端固连且另一端转接在后轮轮轴上。本专利技术中圆杆设置在车架上且与后轮轮轴平行,两根联动扭簧均连接在车架和后轮轮轴之间,联动扭簧既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又起到防震的作用,防震时既可以上下方向防震,又可以实现前后方向防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童车包括车架(1)和后轮轮轴(2),其特征是:童车后轮减震联动装置包括圆杆(4)和两根联动扭簧(3),圆杆(4)设置在车架(1)上且与后轮轮轴(2)平行,每根联动扭簧(3)均连接在车架(1)和后轮轮轴(2)之间;每根联动扭簧(3)均由扭簧本体(31)和支撑杆(32)构成,扭簧本体(31)套接在圆杆(4)上,扭簧本体(31)两端分别为固定端(01)和自由端(02),支撑杆(32)的一端与扭簧本体(31)的自由端(02)固连且另一端转接在后轮轮轴(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长村
申请(专利权)人:崔长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