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林专利>正文

一种单轴四轮减震后轮驱动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3394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9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后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轴四轮减震后轮驱动桥,它包括车轮、车身架、板簧、车轮盘、差速器、轴壳旋转连接机构、万向节、驱动轴、承重旋转结构、第二转轴、轴承、第一锥齿配合、第一转轴、旋转轴、第三转轴、第二锥齿配合、承重支架等,车身架通过板簧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承重旋转结构可在承重支架内部通过旋转副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两个承重支架分别安装在每一侧两个车轮之间。当车轮在路面上遇到一定高度的凸起时,承重旋转结构的设计能够将车身在一侧两个车轮之间的支撑点起伏控制在凸起高度的一半,另外每一侧的两个轮任意一个轮在凸起上受力,另一轮会同样受力,将瞬间力分布到两个车轮上,增加了机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后桥
,尤其涉及一种单轴四轮减震后轮驱动桥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双联驱动后桥的主要集中在载重量较大的大货车或者大型客车上,每一侧车身通过板簧安装在两个车轮轴上,当一侧的两个车轮在路面上突遇较高的凸起时,往往是两个车轮依次经过凸起,当一个车轮在凸起上时,可能同侧的另一个车轮出现翘起的现象,此时瞬间的冲击力完全由一个车轮吸收,这会影响后桥的使用寿命;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后轮轴上板簧安装点的起伏距离大于1/2凸起高度,且小于凸起高度,即使在板簧的缓冲作用下,车身震动依然强烈。本专利技术在车轮突遇凸起时,能够保持板簧安装点起伏高度为凸起高度的一半,且每一侧的两个轮均受力,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减震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轴四轮减震后轮驱动桥,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单轴四轮减震后轮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轮、车身架、板簧、板簧固定机构、第一轴壳、第一锥齿球壳、第二轴壳、车轮盘、差速器、第三轴壳、轴壳旋转连接机构、第二锥齿球壳、第四轴壳、万向节、驱动轴、承重旋转结构、第二转轴、第五轴壳、轴承、第一锥齿配合、第一转轴、旋转轴、第三转轴、第二锥齿配合、承重支架,其中车轮包括四个车轮,车身每侧两个车轮,每个车轮具有安装驱动机构,两侧车轮安装机构以车身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每一侧的两个车轮安装驱动机构以该两个车轮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对于其中一个车轮安装机构,车轮通过轮毂安装在车轮盘上,车轮盘固定在第二转轴末端,第二转轴通过第一锥齿配合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安装在差速器输出一端,第三转轴安装在差速器输入端,第四转轴通过第二锥齿配合与第三转轴连接,驱动轴通过万向节与第四转轴连接;第二轴壳、第一锥齿球壳、第一轴壳、差速器、第三轴壳、轴壳旋转连接机构、第四轴壳、第二锥齿球壳、第五轴壳等依次固定连接,且第二轴壳、第一锥齿球壳、第一轴壳、第三轴壳和第四轴壳、第二锥齿球壳、第五轴壳等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第一锥齿配合、第一转轴、第三转轴、第二锥齿配合、第四转轴上,本专利技术中单轴指连接两侧车轮的驱动轴,通过从变速箱引出驱动轴,通过锥齿配合输入到两侧车轮差速器上,经过差速器传导到四个车轮上,每个转轴外侧配有各自的轴壳作为密封保护;所述的承重支架固定安装在差速器上端面,承重旋转结构通过旋转轴安装在承重支架上端的凹槽中,板簧通过板簧固定机构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端面上,车身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板簧顶部。车身架通过板簧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承重旋转结构可在承重支架内部通过旋转副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两个承重支架分别安装在每一侧两个车轮之间,承重支架带动两个车轮可以围绕旋转轴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簧固定机构包括板簧固定杆、板簧固定底板、板簧固定顶板,其中板簧固定底板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端面上,板簧固定杆通过螺栓一端安装在板簧固定顶板上,另一端安装在板簧固定底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轴壳旋转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法兰、限位环、限位端面、限位法兰,其中限位环安装在第三轴壳末端上,固定法兰安装在第四轴壳末端上,限位法兰通过螺栓与固定法兰配合,限位环一面与限位法兰上的限位端面滑动接触,另一面与固定法兰端面滑动接触,在车轮突遇路面凸起时,承重支架带动两个车轮可以围绕旋转轴转动一定角度,此时转动的第三轴壳和静止的第四轴壳通过轴壳旋转连接机构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壳、第一锥齿球壳、第二轴壳之间安装有加强筋。车身承重架安装在每侧车轮轴线偏离车轮受力面处,这样的安装对车轮轴壳产生了横向力,增加加强筋能够保证车轮轴壳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壳旋转连接机构中加有润滑油。以上各个部件均为体现设计思想的示意部件,在实施安装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安装步骤,对某些部件进行切割分开安装,否则无法实施安装。相对于传统后桥技术,本专利技术车身架通过板簧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承重旋转结构可在承重支架内部通过旋转副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两个承重支架分别安装在每一侧两个车轮之间。当车轮在路面上遇到一定高度的凸起时,承重旋转结构的设计能够将车身在一侧两个车轮之间的支撑点起伏控制在凸起高度的一半,另外每一侧的两个轮任意一个轮在凸起上受力,另一轮会同样受力,将瞬间力分布到两个车轮上,增加了机构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整体结构图。图2是驱动机构结构图。图3是驱动机构侧视图。图4是驱动机构俯视图。图5是轴壳连接俯视图。图6是转轴配合示意图。图7是转轴配合俯视图。图8是板簧安装示意图。图9是固定法兰安装示意图。图10是限位法兰安装示意图。图11是限位环安装示意图。图12是过路面凸起实例示意图。图中标号名称:1、车轮,2、车身架,3、板簧,4、板簧固定机构,5、第一轴壳,6、第一锥齿球壳,7、第二轴壳,8、车轮盘,9、加强筋,10、板簧固定杆,11、承重支架,12、板簧固定底板,13、差速器,14、第三轴壳,15、轴壳旋转连接机构,16、第二锥齿球壳,17、第四轴壳,18、万向节,19、驱动轴,20、承重旋转结构,21、板簧固定顶板,22、第二转轴,23、第五轴壳,24、轴承,25、第一锥齿配合,26、第一转轴,27、旋转轴,28、第三转轴,29、第二锥齿配合,30、固定法兰,31、限位环,32、限位端面,33、限位法兰,34、第第四转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所示,一种单轴四轮减震后轮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轮、车身架、板簧、板簧固定机构、第一轴壳、第一锥齿球壳、第二轴壳、车轮盘、差速器、第三轴壳、轴壳旋转连接机构、第二锥齿球壳、第四轴壳、万向节、驱动轴、承重旋转结构、第二转轴、第五轴壳、轴承、第一锥齿配合、第一转轴、旋转轴、第三转轴、第二锥齿配合、承重支架,其中如图1所示,车轮包括四个车轮,车身每侧两个车轮,每个车轮具有安装驱动机构,两侧车轮安装机构以车身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每一侧的两个车轮安装驱动机构以该两个车轮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对于其中一个车轮安装机构,车轮通过轮毂安装在车轮盘上,如图2、3、4、6、7所示,车轮盘固定在第二转轴末端,第二转轴通过第一锥齿配合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安装在差速器输出一端,第三转轴安装在差速器输入端,第四转轴通过第二锥齿配合与第三转轴连接,驱动轴通过万向节与第四转轴连接;如图5所示,第二轴壳、第一锥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轴四轮减震后轮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轮、车身架、板簧、板簧固定机构、第一轴壳、第一锥齿球壳、第二轴壳、车轮盘、差速器、第三轴壳、轴壳旋转连接机构、第二锥齿球壳、第四轴壳、万向节、驱动轴、承重旋转结构、第二转轴、第五轴壳、轴承、第一锥齿配合、第一转轴、旋转轴、第三转轴、第二锥齿配合、承重支架,其中车轮包括四个车轮,车身每侧两个车轮,每个车轮具有驱动机构,两侧车轮驱动机构以车身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每一侧的两个车轮驱动机构以该两个车轮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对于其中一个车轮驱动机构,车轮通过轮毂安装在车轮盘上,车轮盘固定在第二转轴末端,第二转轴通过第一锥齿配合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安装在差速器输出一端,第三转轴安装在差速器输入端,第四转轴通过第二锥齿配合与第三转轴连接,驱动轴通过万向节与第四转轴连接;第二轴壳、第一锥齿球壳、第一轴壳、差速器、第三轴壳、轴壳旋转连接机构、第四轴壳、第二锥齿球壳、第五轴壳等依次固定连接,且第二轴壳、第一锥齿球壳、第一轴壳、第三轴壳和第四轴壳、第二锥齿球壳、第五轴壳等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第一锥齿配合、第一转轴、第三转轴、第二锥齿配合、第四转轴上;所述的承重支架固定安装在差速器上端面,承重旋转结构通过旋转轴安装在承重支架上端的凹槽中,板簧通过板簧固定机构安装在承重旋转结构上端面上,车身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板簧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轴四轮减震后轮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轮、车身架、板
簧、板簧固定机构、第一轴壳、第一锥齿球壳、第二轴壳、车轮盘、差速器、第
三轴壳、轴壳旋转连接机构、第二锥齿球壳、第四轴壳、万向节、驱动轴、承重
旋转结构、第二转轴、第五轴壳、轴承、第一锥齿配合、第一转轴、旋转轴、第
三转轴、第二锥齿配合、承重支架,其中车轮包括四个车轮,车身每侧两个车轮,
每个车轮具有驱动机构,两侧车轮驱动机构以车身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每一侧
的两个车轮驱动机构以该两个车轮中心对称面相互对称,对于其中一个车轮驱动
机构,车轮通过轮毂安装在车轮盘上,车轮盘固定在第二转轴末端,第二转轴通
过第一锥齿配合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安装在差速器输出一端,第三转轴安
装在差速器输入端,第四转轴通过第二锥齿配合与第三转轴连接,驱动轴通过万
向节与第四转轴连接;第二轴壳、第一锥齿球壳、第一轴壳、差速器、第三轴壳、
轴壳旋转连接机构、第四轴壳、第二锥齿球壳、第五轴壳等依次固定连接,且第
二轴壳、第一锥齿球壳、第一轴壳、第三轴壳和第四轴壳、第二锥齿球壳、第五
轴壳等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第一锥齿配合、第一转轴、第三转轴、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林
申请(专利权)人:冯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