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及其车身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843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及其车身骨架,车身骨架包括两个前后方向延伸的顶纵梁,两个顶纵梁后端连接有后横梁,顶纵梁上连接有从后向前间隔布置的末封闭环和末二封闭环,末封闭环包括末顶横梁,末二封闭环包括末二顶横梁,顶纵梁上部且位于末二封闭环与末封闭环之间连接有横垫梁,横垫梁不高于末二顶横梁、高于末顶横梁,横垫梁、末顶横梁以及后横梁高度依次降低而使三者的上端部连线构成从前到后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帽檐安装轮廓线,将车顶后端设置为类似于楔形下压的结构,从而使客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车体的后方形成的负压区范围减小,相应的车体受到来自负压区的吸附力减小,客车所受风阻有效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及其车身骨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上部结构分总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骨架,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身骨架的客车。
技术介绍
客车由于车身高大、方正的特点,其在高速行驶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消耗着一半以上的燃油。为了降低客车油耗,需要在低风阻设计上下大量功夫。空气动力学技术利用实验或仿真手段,寻找最佳的客车车身、附件结构,降低车辆行驶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但由于受到客车工艺影响,客车中段结构(第一立柱至末立柱)是一个等截面的形状,同时为了提升同样车长下的车内空间,前后围的厚度做的越来越薄。而现有技术中的车身骨架有多个立柱和横梁构成,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顶盖总成包括位于车身顶部布置的两根前后方向延伸的顶纵梁1,后围总成包括在车身的最后侧布置的两根竖立设置并与顶纵梁1连接的后围立柱,后围立柱所在车身前后方向位置处设置有末顶横梁32、底部具有底横梁,其中后围立柱为末立柱31,末立柱31、顶横梁和底横梁整体合围形成了末封闭环3,而位于末立柱31前侧的封闭环为末二封闭环2,对应的末二封闭环2具有两侧的末二立柱21、顶部的末二顶横梁22等。而众所周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身骨架,包括两个左右间隔布置并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顶纵梁,两个顶纵梁后端连接有后横梁,顶纵梁上连接有从后向前间隔布置的末封闭环和末二封闭环,末封闭环包括连接在两个顶纵梁上部的末顶横梁,末二封闭环包括连接在两个顶纵梁上部的末二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纵梁上在其上侧位置且位于末二封闭环与末封闭环之间连接有横垫梁,横垫梁不高于末二顶横梁、高于末顶横梁,横垫梁、末顶横梁以及后横梁高度依次降低而使三者的上端部连线构成从前到后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帽檐安装轮廓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身骨架,包括两个左右间隔布置并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顶纵梁,两个顶纵梁后端连接有后横梁,顶纵梁上连接有从后向前间隔布置的末封闭环和末二封闭环,末封闭环包括连接在两个顶纵梁上部的末顶横梁,末二封闭环包括连接在两个顶纵梁上部的末二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纵梁上在其上侧位置且位于末二封闭环与末封闭环之间连接有横垫梁,横垫梁不高于末二顶横梁、高于末顶横梁,横垫梁、末顶横梁以及后横梁高度依次降低而使三者的上端部连线构成从前到后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帽檐安装轮廓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车身骨架前后长度为8-12m,末封闭环与横垫梁之间间距为200-4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末顶横梁与横垫梁高度差为40-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骨架,其特征在于:横垫梁与末顶横梁之间间距为横垫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杰安刘积成姜德军刘亚威马磊何青治李高维周金哲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