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77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包括支撑台,自右向左依次固定设置在支撑台上的压模模具、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喇叭模模具、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铜带分布在缆芯外围且一并穿设过压模模具、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喇叭模模具、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的工作位置,喇叭模模具将铜带压实包裹住缆芯外部,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加强铜带对缆芯的压紧密封。保持铜线始终位于同一直线上,逐步成型,避免铜带弯曲受力不均产生的焊缝不严密的缺陷,同时利用循环水冷却系统对模具进行有效降温,减少铜管内部热应力,解决疲劳受损可能产生拉断的问题,并且检测水温变化进行成型效果判断,提高焊接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A combined mould for cable form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
技术介绍
对于部分海底电缆外部都设有包裹的铜管,连接时对铜管进行焊接,铜带一般通过成型模具进行预成型,在成型过程中会受到不同方向和大小不均的力导致成型质量较差,焊缝方向不能有效控制,焊接时导致焊接出现故障,连接不稳固。需要有一种成型模具,能够保证成型过程中保持平整,不弯曲,而且成型受力均匀,保持焊缝严密,提高焊接稳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包括支撑台,自右向左依次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压模模具、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喇叭模模具、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铜带分布在缆芯外围且一并穿设过所述压模模具、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喇叭模模具、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的工作位置,所述喇叭模模具将铜带压实包裹住缆芯外部,所述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加强铜带对缆芯的压紧密封。进一步的,所述压模模具包括两可前后活动的压块,所述压块合并后中间形成圆柱空间将铜带包裹住缆芯外部进行初步成型。进一步的,所述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滚轮模具和第二滚轮模具,所述第一滚轮模具包括两相同的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模具包括两相同滚轮模具,其中,两第一滚轮和两第二滚轮分别上下分布,并且上下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滚轮间所形成圆形截面大于所述第二滚轮间截面。进一步的,所述喇叭模模具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喇叭模模具中间为贯通的锥孔,所述锥孔较大径一侧靠近所述前置滚轮模具组件。进一步的,所述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包括第三滚轮模具和第四滚轮模具,第三滚轮模具包括两相同的第三滚轮,第四滚轮模具包括两相同的第四滚轮,其中,两第三滚轮和两第四滚轮分别上下排布设置,并且上下转动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滚轮间所形成圆形截面大于所述第四滚轮间截面,第二滚轮间形成截面大于第三滚轮间截面。进一步的,所述卧式滚轮模具包括第五滚轮,两第五滚轮平行于水平面滚动且方向相反,所述第五滚轮间形成的圆形截面小于第四滚轮间形成截面。进一步的,所述卧式滚轮模具下方还设置有冷却装置,对所述卧式滚轮模具进行降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组合模具上的几个模具在工作时保持铜线始终位于同一直线上,逐步压紧成型,避免铜带弯曲导致受力不均产生的焊缝不严密的缺陷,同时利用循环水冷却系统对模具进行有效降温,减少铜管内部热应力,解决疲劳受损可能产生拉断的问题,并且检测水温变化进行成型效果判断,提高焊接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喇叭模模具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一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用于本技术。海缆外部有铜管,连接时对铜管进行焊接,通常采用铜带在成型模具上成型后紧压包裹住缆芯,基于成型过程中必须保持铜管在同一直线上,保持均匀受力,严格控制焊缝的严密性,优化焊接质量,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参阅图1-图3,通过多组模具逐步成型铜带并压紧到缆芯上,进一步提高电缆质量,具体组合模具结构包括支撑台1,自右向左依次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压模模具、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喇叭模模具、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铜带分布在缆芯外围且一并穿设过所述压模模具、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喇叭模模具、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的工作位置,同时各部位的模具在工作时,保持缆芯始终在同一直线方向上,所述喇叭模模具将铜带压实包裹住缆芯外部,所述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加强铜带对缆芯的压紧密封,始终保持受力均匀性,优化焊缝的严密性,密封性进一步增强,而且有利于铜管2焊接的稳固性,延长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压模模具包括两可前后活动的压块3,所述压块3合并后中间形成圆柱空间将铜带包裹住缆芯外部进行初步成型,压块3压合时,缆芯和压块3之间的间隙较大,有效阻止了模上的沥青粘上铜带上而避免影响焊接故障。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滚轮模具4和第二滚轮模具5,所述第一滚轮模具4包括两相同的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模具5包括两相同第二滚轮51,其中,两第一滚轮41和两第二滚轮51分别上下分布,并且上下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滚轮41间所形成圆形截面大于所述第二滚轮51间截面,铜带多根,经过压模模具的步骤初步进行位置限定,经过两个滚轮模具的成型之后,逐步将铜带压合在缆芯外周,此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焊缝,未达到完全严密的状态。如图4,所述喇叭模模具A通过固定板B固定在所述支撑台1上,所述喇叭模模具A中间为贯通的锥孔6,所述锥孔6较大径一侧靠近所述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喇叭模模具A外形为阶梯式圆柱结构,缆芯和铜带从锥孔大端进入,被拉动从小端拉出后,铜带进一步压实在缆芯上,加强了铜带成型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缩小焊缝,严格控制成型质量。所述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包括第三滚轮模具7和第四滚轮模具8,第三滚轮模具7包括两相同的第三滚轮71,第四滚轮模具8包括两相同的第四滚轮81,其中,两第三滚轮71和两第四滚轮81分别上下排布设置,并且上下转动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滚轮71间所形成圆形截面大于所述第四滚轮81间截面,第二滚轮51间形成截面大于第三滚轮71间截面,经过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后,逐步成型成完整的铜带。所述卧式滚轮模具包括第五滚轮9,两第五滚轮9平行于水平面滚动且方向相反,所述第五滚轮9间形成的圆形截面小于第四滚轮81间形成截面,第五滚轮9间的间距是可以调整的,有效对铜管2的焊缝进行控制,经过该道工序之后,整道工序完成进行出料。由于在成型过程中不间断的摩擦会产生热量,所述卧式滚轮模具下方还设置有冷却装置10,对所述卧式滚轮模具进行降温,冷却装置10采用的是循环水降温的原理,冷却装置10上有供进水和出水孔,接入水管后,对模具进行降温后从出口孔排出,有效对模具降温,缩小铜管2内部热应力,解决了铜带因疲劳受损而拉断,同时在冷却装置10中还可安装温度检测的装置,可以检测水温的变化,对比不同阶段铜带成型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变化,进而间接的检测模具的成型效果,使成型过程中可预判成型的可行性。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组合模具上的几个模具在工作时保持铜线始终位于同一直线上,逐步压紧成型,避免铜带弯曲导致受力不均产生的焊缝不严密的缺陷,同时利用循环水冷却系统对模具进行有效降温,减少铜管内部热应力,解决疲劳受损可能产生拉断的问题,并且检测水温变化进行成型效果判断,提高焊接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自右向左依次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压模模具、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喇叭模模具、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铜带分布在缆芯外围且一并穿设过所述压模模具、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喇叭模模具、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的工作位置,所述喇叭模模具将铜带压实包裹住缆芯外部,所述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加强铜带对缆芯的压紧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自右向左依次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压模模具、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喇叭模模具、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铜带分布在缆芯外围且一并穿设过所述压模模具、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喇叭模模具、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的工作位置,所述喇叭模模具将铜带压实包裹住缆芯外部,所述后置滚轮模具组件和卧式滚轮模具加强铜带对缆芯的压紧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模具包括两可前后活动的压块,所述压块合并后中间形成圆柱空间将铜带包裹住缆芯外部进行初步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成型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滚轮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滚轮模具和第二滚轮模具,所述第一滚轮模具包括两相同的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模具包括两相同滚轮模具,其中,两第一滚轮和两第二滚轮分别上下分布,并且上下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滚轮间所形成圆形截面大于所述第二滚轮间截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刚
申请(专利权)人:烽火海洋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