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26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包括座椅横梁和横梁支架,所述座椅横梁包括第一主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横梁支架包括第二主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从第二主板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四侧板从第二主板另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侧板侧面底部与所述第三侧板侧面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侧面底部与所述第四侧板侧面顶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座椅横梁和横梁支架采用上下搭接的方式相较于传统车辆一根横梁的结构,由于座椅横梁和横梁支架形成的腔体更大,在碰撞过程中能更好的分散能量以及保护乘员安全,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能有效防止门槛翻转及变形,减少前排座椅横梁的变形,为乘员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A kind of automobile seat crossbeam structure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驾乘的安全性始终作为汽车生产商开发商开发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汽车前排座椅的安装需要相适应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也是可以影响汽车使用者在驾乘时的安全的。正面和侧面碰撞是造成车内乘员伤害的主要碰撞形式。相比正面碰撞,由于较小的碰撞区域和较低的侧面结构刚度,侧面碰撞会更加危险。在侧碰中,汽车门槛的严重变形会导致侧向乘员舱空间受到挤压,直接影响乘员安全。座椅横梁作为前座椅安装的支撑零件,同时也是重要的传力路径,该结构对车身的侧面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座椅横梁一般设计成一体式结构,仅仅依靠增加座椅横梁的板厚来提高强度,导致重量增加,不利于汽车轻量化。而且当新车型或改型车研发时,座椅横梁沿用率较低,这会增加模具开发费用。前排座椅横梁作为承载座椅以及乘客的核心零部件,同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起着传递以及分散能量的重要功能,其本身的强度以及可靠性显得极为重要。本技术拟在通过更改前排座椅横梁搭接方式以及调整成型工艺来提升座椅横梁的强度和适配性,同时增强整个车身的刚度,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座椅性能和乘客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包括座椅横梁和横梁支架,所述座椅横梁包括第一主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横梁支架包括第二主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从第二主板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四侧板从第二主板另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侧板侧面底部与所述第三侧板侧面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侧面底部与所述第四侧板侧面顶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横梁横截面呈n形,所述第一侧板从第一主板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二侧板从第一主板另一端向下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支架横截面呈n形,所述第一主板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二主板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横梁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座椅横梁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横梁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汽车中央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U型的连接边,所述U型的连接边用于和汽车中央通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支架的所述第二主板向着汽车门槛的方向向外延伸有Y型连接边,所述Y型连接边的突出的两根腿部用于和汽车门槛配合固定;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靠近汽车门槛的一端都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用于和汽车门槛配合固定;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下端都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用于和地板面板配合固定;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靠近汽车中央通道的一端都设置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用于和汽车中央通道配合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板设有多个前座椅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板设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门槛、汽车中央通道、地板面板和汽车座椅横梁结构,所述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底部与所述地板面板连接,所述汽车座椅横梁结构一端与所述汽车门槛连接,所述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另一端与所述汽车中央通道连接。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座椅横梁和横梁支架采用上下搭接的方式相较于传统车辆一根横梁的结构,由于座椅横梁和横梁支架形成的腔体更大,在碰撞过程中能更好的分散能量以及保护乘员安全,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能有效防止门槛翻转及变形,并能将侧碰能量快速传递到车身另一侧,减少座椅横梁的变形,为乘员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另外,采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部件固定,减少零部件模具开发费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夹具,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截面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所述的座椅横梁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的汽车座椅横梁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1-座椅横梁;2-横梁支架;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11-第一主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21-第二主板;22-第三侧板;23-第四侧板;24-Y型连接边;25-第一翻边;26-第二翻边;27-第三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包括座椅横梁1和横梁支架2,所述座椅横梁包括第一主板11、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所述横梁支架包括第二主板21、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所述第三侧板22从第二主板21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四侧板23从第二主板21另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侧板12侧面底部与所述第三侧板22侧面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3侧面底部与所述第四侧板23侧面顶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横梁横截面呈n形,所述第一侧板12从第一主板11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二侧板13从第一主板11另一端向下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支架横截面呈n形,所述第一主板11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二主板21的宽度。具体地,所述第一侧板12内壁底部与所述第三侧板22外壁顶部搭接,所述第二侧板13内壁底部与所述第四侧板23外壁顶部搭接。所述座椅横梁1采用辊压工艺,工艺简单,质量好,成本低廉,性价比高。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横梁1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3,所述座椅横梁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用于连接所述横梁支架2,所述第二连接板4用于连接汽车中央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4设置有U型的连接边,所述U型的连接边用于和汽车中央通道连接,所述U型的连接边连接更加牢固。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支架2的所述第二主板21向着汽车门槛的方向向外延伸有Y型连接边24,所述Y型连接边24的突出的两根腿部用于和汽车门槛配合固定,所述Y型连接边24连接更加牢固;所述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靠近汽车门槛的一端都设置有第一翻边25,所述第一翻边25用于和汽车门槛配合固定,优选地,两个第一翻边25相互对称。所述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的下端都设置有第二翻边26,所述第二翻边26用于和地板面板配合固定,优选地,两个第二翻边26相互对称,可以保证横梁支架2与地板面板的连接强度。所述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靠近汽车中央通道的一端都设置有第三翻边27,所述第三翻边27用于和汽车中央通道配合固定,可以保证横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横梁(1)和横梁支架(2),所述座椅横梁(1)包括第一主板(11)、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n所述横梁支架(2)包括第二主板(21)、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所述第三侧板(22)从第二主板(21)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四侧板(23)从第二主板(21)另一端向下延伸;/n所述第一侧板(12)侧面底部与所述第三侧板(22)侧面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3)侧面底部与所述第四侧板(23)侧面顶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横梁(1)和横梁支架(2),所述座椅横梁(1)包括第一主板(11)、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
所述横梁支架(2)包括第二主板(21)、第三侧板(22)和第四侧板(23),所述第三侧板(22)从第二主板(21)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四侧板(23)从第二主板(21)另一端向下延伸;
所述第一侧板(12)侧面底部与所述第三侧板(22)侧面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3)侧面底部与所述第四侧板(23)侧面顶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横梁(1)横截面呈n形,所述第一侧板(12)从第一主板(11)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二侧板(13)从第一主板(11)另一端向下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支架(2)横截面呈n形,所述第一主板(11)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二主板(21)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横梁(1)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3),所述座椅横梁(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用于连接所述横梁支架(2),所述第二连接板(4)用于连接汽车中央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4)设置有U型的连接边,所述U型的连接边用于和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纪军未岩宋亚东李功明张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