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对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096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对开结构,其能够对汽车车门位置进行有效减重,有利于降低整车能耗。前车门的前端内侧通过第一铰链组连接车身A柱的对应位置,后车门的后端内侧通过第二铰链组连接车身C柱的对应位置,前车门、后车门的上部均没有车窗框架,车身B柱的前侧设置有前车玻璃密封条,前车玻璃密封条沿着车身B柱的前侧自下而上延伸至前车门的车顶上沿位置后、自上而下延伸至车身A柱的后侧区域,车身B柱的后侧设置有后车玻璃密封条,后车玻璃密封条沿着车身B柱后侧自下而上延伸至后车门的车顶上沿位置后、自上而下延伸至车身C柱的后侧区域。

A kind of car door spli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门对开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结构的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对开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的开门方式,在同侧的车门为顺向打开,也有一部分同侧车门为对开,但是现有的同侧车门对开的车门均带有玻璃框架,其使得车门的整体自重大,不利于汽车减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汽车车门对开结构,其能够对汽车车门位置进行有效减重,有利于降低整车能耗,从而节能减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车门对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位于同侧的前车门、后车门,所述前车门、后车门的中间区域对应于车身B柱,所述前车门的前端对应于车身A柱,所述后车门的后端对应于车身C柱,所述前车门的前端内侧通过第一铰链组连接所述车身A柱的对应位置,所述后车门的后端内侧通过第二铰链组连接所述车身C柱的对应位置,所述前车门、后车门的上部均没有车窗框架,所述车身B柱的前侧设置有前车玻璃密封条,所述前车玻璃密封条沿着车身B柱的前侧自下而上延伸至前车门的车顶上沿位置后、自上而下延伸至车身A柱的后侧区域,所述车身B柱的后侧设置有后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对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位于同侧的前车门、后车门,所述前车门、后车门的中间区域对应于车身B柱,所述前车门的前端对应于车身A柱,所述后车门的后端对应于车身C柱,所述前车门的前端内侧通过第一铰链组连接所述车身A柱的对应位置,所述后车门的后端内侧通过第二铰链组连接所述车身C柱的对应位置,所述前车门、后车门的上部均没有车窗框架,所述车身B柱的前侧设置有前车玻璃密封条,所述前车玻璃密封条沿着车身B柱的前侧自下而上延伸至前车门的车顶上沿位置后、自上而下延伸至车身A柱的后侧区域,所述车身B柱的后侧设置有后车玻璃密封条,所述后车玻璃密封条沿着车身B柱后侧自下而上延伸至后车门的车顶上沿位置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对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位于同侧的前车门、后车门,所述前车门、后车门的中间区域对应于车身B柱,所述前车门的前端对应于车身A柱,所述后车门的后端对应于车身C柱,所述前车门的前端内侧通过第一铰链组连接所述车身A柱的对应位置,所述后车门的后端内侧通过第二铰链组连接所述车身C柱的对应位置,所述前车门、后车门的上部均没有车窗框架,所述车身B柱的前侧设置有前车玻璃密封条,所述前车玻璃密封条沿着车身B柱的前侧自下而上延伸至前车门的车顶上沿位置后、自上而下延伸至车身A柱的后侧区域,所述车身B柱的后侧设置有后车玻璃密封条,所述后车玻璃密封条沿着车身B柱后侧自下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雨萌袁粮森范从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琥珀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