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变速器用大扭矩分体式差速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031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用车变速器用大扭矩分体式差速器总成,由2个差速器支撑轴承、差速器右壳、2个半轴齿轮垫片、2个半轴齿轮、4个行星齿轮轴、4个行星齿轮、4个行星齿轮垫片、定位销、差速器左壳、8个差速器壳连接螺栓和主减齿轮构成。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分体式差速器壳体半壳加工工艺,相比分体式差壳整体配做加工内孔面有更高的加工精度;选用行星齿轮结构和整体式十字轴结构,在整体尺寸和重量增加较小的前提下,提升差速器总成最大承载扭矩能力;采用差速器与主减齿轮激光焊接的方式,相比差速器壳上的连接法兰结构,进一步减小差速器总成尺寸和减轻重量。其承载能力强、结构紧凑、重量轻,便于乘用车变速器整体结构布置和轻量化。

A large torque split differential assembly for passenger car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变速器用大扭矩分体式差速器总成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业的汽车变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变速器用大扭矩分体式差速器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乘用车整车装备质量需求的增加,变速器承载最大扭矩值愈加增加,差速器作为横置变速器的必备子总成,其最大承载扭矩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增加差速器总成尺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扭矩能力提升。但是,差速器总成尺寸的增加直接影响变速器整体空间尺寸和重量等指标,不利于变速器产品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乘用车变速器差速器总成扭矩承载能力提升带来的变速器整体空间尺寸和重量增大等缺点,提供一种乘用车变速器用大扭矩分体式差速器总成,该总成可搭载于大扭矩乘用车变速器总成中,具有承载能力强、结构紧凑、重量轻等特点,便于乘用车变速器整体结构布置和轻量化设计。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乘用车变速器用大扭矩分体式差速器总成,由2个差速器支撑轴承1、差速器右壳2、2个半轴齿轮垫片3、2个半轴齿轮4、4个行星齿轮轴5、4个行星齿轮6、4个行星齿轮垫片7、定位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变速器用大扭矩分体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由2个差速器支撑轴承(1)、差速器右壳(2)、2个半轴齿轮垫片(3)、2个半轴齿轮(4)、4个行星齿轮轴(5)、4个行星齿轮(6)、4个行星齿轮垫片(7)、定位销(8)、差速器左壳(9)、8个差速器壳连接螺栓(10)和主减齿轮(11)构成;/n所述差速器右壳(2)和差速器左壳(9)上分别均布四个开孔,差速器左壳(9)上分布有沿十字轴孔方向的四根加强筋;/n所述主减齿轮(11)与差速器左壳(9)过渡配合装配,沿轴向进行焊接;/n所述定位销(8)差速器左壳(9)销孔过盈装配,以销孔底面进行限位;/n所述2个差速器轴承(1)分别压装在差速器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变速器用大扭矩分体式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由2个差速器支撑轴承(1)、差速器右壳(2)、2个半轴齿轮垫片(3)、2个半轴齿轮(4)、4个行星齿轮轴(5)、4个行星齿轮(6)、4个行星齿轮垫片(7)、定位销(8)、差速器左壳(9)、8个差速器壳连接螺栓(10)和主减齿轮(11)构成;
所述差速器右壳(2)和差速器左壳(9)上分别均布四个开孔,差速器左壳(9)上分布有沿十字轴孔方向的四根加强筋;
所述主减齿轮(11)与差速器左壳(9)过渡配合装配,沿轴向进行焊接;
所述定位销(8)差速器左壳(9)销孔过盈装配,以销孔底面进行限位;
所述2个差速器轴承(1)分别压装在差速器左壳(9)和差速器右壳(2)的轴颈上,以端面进行定位;
所述2个半轴调整垫片(3)分别安装于两半轴齿轮(4)和差速器右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超付超赵雪松杨阳包轩铭柯志宏刘君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