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38401 阅读:3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方法。利用本方法可进行悬浮细胞摇瓶培养及发酵罐生产。对基于Sf9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的重组蛋白表达效果进行检测,目的蛋白可达到分泌型表达,无需细胞冻融及其复杂的纯化工艺。本工艺简单,易放大,无需换液,仅使用一种培养基便能够达到细胞生长繁殖及蛋白表达的目的。

Efficient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 by insect cell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方法。
技术介绍
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一种利用离体昆虫细胞可持续培养,利用接种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进行目的蛋白表达的体系。可持续性的昆虫细胞系最早在1962年由Grace建立,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扩充,目前从来自100多种昆虫建立了500多株细胞系。这些细胞系主要来源于双翅目和鳞翅目的农业害虫,其来源组织包括卵巢、精巢、胚胎、成虫盘、血细胞、中肠、脂肪体等,其中用卵巢组织和胚胎组织建立的细胞系最多。迄今,虽然已建立的昆虫细胞系众多,但使用最为成熟的是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胚胎细胞系HighFive、草地贪叶蛾(SpodopteraFrugiperda)卵巢细胞系Sf21及其克隆株Sf9。相比其他表达系统,昆虫表达系统具有表达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操作简便、蛋白能够进行后加工等。对于昆虫细胞培养及其表达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能够有效地推广表达系统的市场价值,进一步提高外源蛋白的综合表达效率,对生物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SF9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技术的重组蛋白表达工艺。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Bac-to-Bac系统,构建包含编码重组蛋白DNA片段的重组穿梭质粒Bacmid,然后将重组穿梭质粒Bacmid与转染试剂混匀后转染悬浮培养的昆虫细胞,当细胞活率降至60-80%时收获培养上清(病毒液),即为P0代重组杆状病毒;(2)用P0代重组杆状病毒接种摇瓶中悬浮培养的昆虫细胞,在转数130-150rpm,温度27±0.5℃条件下进行摇床培养,当≥90%的细胞发生明显病变并失去活力时,收获培养上清;接种时,细胞密度为2×106-4×106个/mL,装液量为摇瓶体积的1/4~1/3。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2)之后逐级扩大培养感染细胞的步骤,按照1:8-1:10的比例扩大培养细胞,当≥90%的细胞发生明显病变并失去活力时,收获培养上清。细胞培养条件如下:发酵罐的装液量为3/5~4/5,发酵罐搅拌转数130~150rpm,DO值控制为40±10%,温度控制为27±0.5℃,pH控制为6.2±0.2进行发酵罐培养。步骤(2)中接种病毒的比例为0.1%~1%v/v,即按照0.1%~1%v/v的比例将病毒液接种至细胞培养液中。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昆虫细胞为Sf9或Sf21。用于培养Sf9细胞的培养液购自上海源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nsectProSF9/SF21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基,货号H810KJ。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一)工艺简单,条件参数易于控制,且细胞培养极易放大。接种病毒后的细胞培养期间,无需换液即可达到细胞培养、病毒传代、目的蛋白表达的效果。(二)经过正确构建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所表达的目的蛋白呈现可溶性分泌型表达,无需冻融破碎细胞,无需复杂的后期纯化工艺。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可能性。(三)利用本工艺表达的蛋白具有较高活力,所表达的抗原蛋白具有良好的攻毒保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健康Sf9细胞(左)与病变细胞(右)对比。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抗原琼扩效价检测结果。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毒样颗粒。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不同时间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Sf9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及重组蛋白表达工艺,所述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摇瓶Sf9细胞悬浮培养及重组蛋白小量表达(1)Sf9悬浮细胞的复苏:取液氮中冻存的Sf9细胞,在27℃温水中迅速融化后,1000rpm离心10min,收集沉淀,去除上清。使用昆虫细胞培养基将细胞稀释至1×106细胞/mL,置于摇床中,27℃,140rpm培养24h。(2)Sf9细胞的培养:取培养24h的细胞液,测定细胞活力,于1000rpm离心10min,收集沉淀。细胞沉淀等体积重悬,继续培养至细胞数达到5×106细胞/mL。测定细胞活力,若活力≥90%,即可进行重组杆状病毒接种工作。(3)重组杆状病毒接种:取数量达到5×106细胞/mL且活力≥90%的Sf9细胞培养液,使用新鲜预热的Sf9昆虫细胞培养基,将细胞稀释至2×106细胞/mL,并按照当前体积的0.1%v/v接种重组杆状病毒。(4)接种后的观察及病变判断:将接毒后的Sf9细胞培养液置于27℃,140rpm培养,每12h观察细胞病变状态并对其进行计数。一般在接种后72h可明显看到Sf9细胞出现病变。其病变状态为:细胞活力降低,病变细胞体积明显大于健康细胞。(5)传代用重组杆状病毒的制备:收取72h发生病变的SF9细胞培养液,离心取上清,并按照表达蛋白的种类测定其琼扩效价、SDS-PAGE、WesternBlot等,同时对检测出有效蛋白的培养样品进行保存,作为Fx代病毒储存,传代不超过10代。(6)重组蛋白的表达:将表达用代次重组病毒接种Sf9细胞,接种168-192h后检测细胞活力。当≥90%的SF9细胞发生明显病变并失去活力时,收取培养液。1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根据其表达蛋白的种类测定其琼扩效价、SDS-PAGE、WesternBlot等。2、细胞放大及发酵罐培养(1)细胞放大:取培养至5×106细胞/mL且活力≥90%的SF9细胞培养液,使用新鲜预热的Sf9细胞培养基,稀释至细胞浓度为0.5×106-0.8×106细胞/mL并转移入下一级培养设备,若所需放大次数较多,则可以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将培养液放大进入大容量生物反应器内。(2)细胞的培养:在反应器内,Sf9细胞的培养参数为:搅拌转数150rpm,DO值40±10%,温度控制27±0.5℃,pH控制6.2±0.1,进行发酵罐培养。(3)病毒接种:当反应器内Sf9细胞达到5×106细胞/mL时,在反应器内通入新鲜的Sf9细胞培养基,将其稀释至2×106细胞/mL后,按照0.1%的比例加入表达用重组杆状病毒。(4)中试目的蛋白表达液的收获:将接种了病毒保存液后的Sf9细胞,保持参数继续培养,期间每24h取样进行计数、细胞活力检测等,培养至168-192h时,≥90%的细胞发生病变并丧失活力,此时培养液中可溶性目的蛋白表达量达到最高。收获培养液,离心去除细胞碎片,将上清长期保存,并通过SDS-PAGE检测其表达效果。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均按照常规实验条件,如Sambrook等分子克隆实验手册(SambrookJ&Russ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通过Bac-to-Bac系统,构建包含编码重组蛋白DNA片段的重组穿梭质粒Bacmid,然后将重组穿梭质粒Bacmid与转染试剂混匀后转染悬浮培养的昆虫细胞,当细胞活率降至60-80%时收获培养上清,即为P0代重组杆状病毒;/n(2)用P0代重组杆状病毒接种摇瓶中悬浮培养的昆虫细胞,在转数130-150rpm,温度27±0.5℃条件下进行摇床培养,当≥90%的细胞发生明显病变并失去活力时,收获培养上清;接种时,细胞密度为2×10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Bac-to-Bac系统,构建包含编码重组蛋白DNA片段的重组穿梭质粒Bacmid,然后将重组穿梭质粒Bacmid与转染试剂混匀后转染悬浮培养的昆虫细胞,当细胞活率降至60-80%时收获培养上清,即为P0代重组杆状病毒;
(2)用P0代重组杆状病毒接种摇瓶中悬浮培养的昆虫细胞,在转数130-150rpm,温度27±0.5℃条件下进行摇床培养,当≥90%的细胞发生明显病变并失去活力时,收获培养上清;接种时,细胞密度为2×106-4×106个/mL,装液量为摇瓶体积的1/4~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野岳建新王飞孙灵睿周蕾蕾陈秋阁向王震张秀美李浩鹏李浩哲朱昊敏魏杰安铁军
申请(专利权)人: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