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山地半挂后驱推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80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特种山地半挂后驱推进机构,后驱推进机构设置在半挂车尾部;后驱推进机构包括左右两个后驱单元;后驱单元包括龙门支架、后驱轮胎和液压马达;龙门支架的横梁为转轴A,转轴A上安装有后驱轮胎,其远离横梁的一端铰接在半挂车底板上;龙门支架的中部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与半挂车底板之间通过液压油缸铰接,当液压油缸完全伸出时后驱轮胎与地面接触且液压油缸产生的液压力从前向后倾斜指向地面,当液压油缸回缩时后驱轮胎与地面分离;转轴A通过齿轮与液压马达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液压马达固定在安装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利于陡坡上爬、动力结构简单、在保证抬起高度的情况下能保证不打滑。

Special mountain semi-trailer rear drive propulsion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种山地半挂后驱推进机构
本技术涉及拖车防滑设备
,特别是特种山地半挂后驱推进机构。
技术介绍
拖车是传统意义上的挂车,特征山地拖车是指为了专门用于山地的对结构进行改进后的拖车。拖车由于运输货物,其重量大部分都集中在后部的拖尾部分,在爬坡时特别是一些坡度倾角大的坡时,很容易产生后退,甚至滑动,这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对于一次挂车在陡坡处卸料或者由静止启动时,这种滑动表现更为明显。为此,本公司针对短暂停车或由静止启动时,设计一种特种山地拖车在上坡时防滑机构;针对在爬过过程中,设计一种特种山地半挂后驱推进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利于陡坡上爬、动力结构简单、在保证抬起高度的情况下能保证不打滑的特种山地半挂后驱推进机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特种山地半挂后驱推进机构,后驱推进机构设置在半挂车尾部;所述后驱推进机构包括左右两个后驱单元;所述后驱单元包括龙门支架、后驱轮胎和液压马达;所述龙门支架的横梁为转轴A,转轴A上安装有后驱轮胎,其远离横梁的一端铰接在半挂车底板上;所述龙门支架的中部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与半挂车底板之间通过液压油缸铰接,当液压油缸完全伸出时后驱轮胎与地面接触且液压油缸产生的液压力从前向后倾斜指向地面,当液压油缸回缩时后驱轮胎与地面分离;所述转轴A通过齿轮与液压马达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液压马达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的转轴A的一端伸出龙门支架外,且该端上安装有齿轮A;所述齿轮A与起到增加距离的齿轮B啮合,齿轮B通过转轴B安装在龙门支架上;所述齿轮B与齿轮C啮合,齿轮C通过转轴C安装在龙门支架上,转轴C穿过龙门支架后与液压马达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的齿轮A、齿轮B和齿轮C均位于后驱轮胎的外侧,液压马达位于后驱轮胎的内侧;且三者重量总和与液压马达重量相当。所述的齿轮A、齿轮B和齿轮C均位于龙门支架外侧,三者分别对应对通过转轴A、转轴B、转轴C和轴承与龙门支架配合安装。所述的安装板与转轴A平行,其两端分别固定在龙门支架的左右侧架上。所述的液压油缸完全伸出时其产生的液压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15°~45°。所述的半挂车尾部的底板上设置有加厚板,后驱推进机构铰接在加厚板上。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当车在爬坡过程中,能有效地对重量集中在后部的挂车额外提供一个推力,便于爬坡,特别是对于一些陡峭上坡而言;(2)通过设置液压马达,简化动力结构,便于液压油缸的动作;(3)由于要保证整个推进机构的抬起高度,推进机构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液压力与竖直方向的不能过小,而较大的角度又会导致液压力产生的竖直分力则较小,而齿轮A、齿轮B、齿轮C与液压马达四者的重量,能增加竖直方向的压力,从而保证摩擦力,防止后驱轮胎打滑;(4)并且齿轮A、齿轮B、齿轮C与液压马达设置在后驱轮胎的外内两侧,能在左右两车起到一个平衡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后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龙门支架,2-后驱轮胎,3-液压马达,4-安装板,5-液压油缸,6-齿轮A,7-齿轮B,8-齿轮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和图2所示,特种山地半挂后驱推进机构,在半挂车尾部的底板上固定有加厚板,后驱推进机构设置在加厚板上。由于后驱推进机构会产生较大的力,若不另设加厚板,其底部会发生变形。本方案中,后驱推进机构包括左右两个对称设置的后驱单元,每个后驱单元均能提供向前的推力。具体地,后驱单元包括龙门支架1、后驱轮胎2和液压马达3。龙门支架1通过基座铰接在加厚板上,且能沿平行与半挂车侧壁的平面内转动活动。龙门支架1远离加厚板的一端有横梁,其中部固定有安装板4,安装板4与转轴A平行。安装板4与基板板之间铰接有液压油缸5,液压油缸5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基座铰接,液压油缸5位于龙门支架1左右侧架的对称线上。进一步地,龙门支架1的横梁为转轴A,后驱轮胎2安装在转轴A上,转轴A通过齿轮与液压马达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液压马达3固定在安装板4上。液压马达3与液压泵相连,液压泵的控制按钮设置在驾驶室内。当需要推进工作时,液压油缸5伸出,从而带动龙门支架1转动,最终让后驱轮胎2与地面接触,液压油缸5继续伸出,则会对地面施加一个从前向后倾斜指向地面的液压力,该液压力的水平分力为推进力,推力起到推进整个半挂车的作用,液压的竖直分力为压力,压力能产生防止打滑的摩擦力。本方案中,优选地,液压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15°~45°。进一步地,由于整个推进机构要抬起,为了保证抬起的高度,而液压油缸5带动推进机构活动的范围有限,因此与地接触的液压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能过小,但是若不这种设计又无法保证竖直方向的力。为此,特设计了齿轮A6、齿轮B7和齿轮C8,通过材质与尺寸的设计,利用其其重力,增大竖直方向的压力,使得即便液压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较大时,重力与液压力的竖直分力,依然能保证较大的下压力,从而保证了摩擦力的大小,最后既能保证抬起高度,又能保证不打滑。更进一步地,齿轮A6安装在转轴A上,齿轮B7通过转轴B安装在龙门支架1上,齿轮C8通过转轴C安装在龙门支架1上,且转轴C与液压马达3的输出端相连。齿轮A6与齿轮B7啮合,齿轮B7与齿轮C8啮合。齿轮B7除了增重为,起到增距的作用,即若齿轮A6与齿轮C8直接啮合,那么安装板4与后驱轮胎2的距离就太近。本方案中,为了保证后驱轮胎2的两侧的重量一致,齿轮A6、齿轮B7和齿轮C8均位于后驱轮胎2的外侧,且三者重量总和与液压马达3重量相当,液压马达3位于后驱轮胎2的内侧。本实施例中,齿轮A6、齿轮B7和齿轮C8均位于龙门支架1外侧,三者分别对应对通过转轴A、转轴B、转轴C和轴承与龙门支架1配合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特种山地半挂后驱推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驱推进机构设置在半挂车尾部;/n所述后驱推进机构包括左右两个后驱单元;/n所述后驱单元包括龙门支架(1)、后驱轮胎(2)和液压马达(3);/n所述龙门支架(1)的横梁为转轴A,转轴A上安装有后驱轮胎(2),其远离横梁的一端铰接在半挂车底板上;/n所述龙门支架(1)的中部固定有安装板(4),安装板(4)与半挂车底板之间通过液压油缸(5)铰接,当液压油缸(5)完全伸出时后驱轮胎(2)与地面接触且液压油缸(5)产生的液压力从前向后倾斜指向地面,当液压油缸(5)回缩时后驱轮胎(2)与地面分离;/n所述转轴A通过齿轮与液压马达(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液压马达(3)固定在安装板(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特种山地半挂后驱推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驱推进机构设置在半挂车尾部;
所述后驱推进机构包括左右两个后驱单元;
所述后驱单元包括龙门支架(1)、后驱轮胎(2)和液压马达(3);
所述龙门支架(1)的横梁为转轴A,转轴A上安装有后驱轮胎(2),其远离横梁的一端铰接在半挂车底板上;
所述龙门支架(1)的中部固定有安装板(4),安装板(4)与半挂车底板之间通过液压油缸(5)铰接,当液压油缸(5)完全伸出时后驱轮胎(2)与地面接触且液压油缸(5)产生的液压力从前向后倾斜指向地面,当液压油缸(5)回缩时后驱轮胎(2)与地面分离;
所述转轴A通过齿轮与液压马达(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液压马达(3)固定在安装板(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山地半挂后驱推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A的一端伸出龙门支架(1)外,且该端上安装有齿轮A(6);
所述齿轮A(6)与起到增加距离的齿轮B(7)啮合,齿轮B(7)通过转轴B安装在龙门支架(1)上;
所述齿轮B(7)与齿轮C(8)啮合,齿轮C(8)通过转轴C安装在龙门支架(1)上,转轴C穿过龙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仁松童治群张良福杜华强唐泽兵胡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创奇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