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的闭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348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的闭合结构,包括车厢底板与副车架,所述车厢底板底部设有一对沿车厢底板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底纵梁;所述副车架包括一对副车架主梁与多根副车架横梁,所述副车架主梁分别与所述底纵梁一一上下对应,所述副车架横梁沿副车架主梁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两所述副车架主梁之间;所述副车架主梁顶部表面向上拱起成凸起,所述凸起沿所述副车架主梁长度方向延伸且其长度与副车架主梁长度一致;所述底纵梁底部表面向上凹陷成凹口,所述凹口形状与所述凸起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的闭合结构,副车架与车厢底纵梁咬合稳定,有利于提高车厢稳定性。利于提高车厢稳定性。利于提高车厢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的闭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的闭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又称翻斗车。由于自卸车的装载车厢能自动倾翻一定角度卸料,大大节省卸料时间和劳动力,缩短运输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是常用的运输专用车辆。
[0003]在现有技术中,自卸车的晃动问题是影响自卸车行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严重时会造成翻车事故;现有的自卸车车厢在运输时其底板的纵梁位于副车架主梁的侧边,这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车厢容易出现横向的晃动,车厢横向晃动会造成车厢后回转机构的变形、举升机构的变形、底盘的扭曲等一系列问题;并且由于现有的自卸车副车架采用矩形管,其上表面平整,砂石容易堆积在副车架主梁上,车厢下降时,砂石异物造成车厢下压,损坏副车架、底板纵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的闭合结构,包括车厢底板与副车架,所述车厢底板底部设有一对沿车厢底板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底纵梁;所述副车架包括一对副车架主梁与多根副车架横梁,所述副车架主梁分别与所述底纵梁一一上下对应,所述副车架横梁沿副车架主梁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两所述副车架主梁之间;
[0006]所述副车架主梁顶部表面向上拱起成凸起,所述凸起沿所述副车架主梁长度方向延伸且其长度与副车架主梁长度一致;所述底纵梁底部表面向上凹陷成凹口,所述凹口形状与所述凸起配合。
[0007]优选的是,所述凸起在其高度方向上由下端至上端渐窄。
[0008]优选的是,所述凸起与副车架主梁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9]优选的是,两所述底纵梁间设置有多根底横梁,多根所述底横梁沿所述底纵梁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任一所述底横梁的两端与所述底纵梁连接。
[0010]优选的是,所述车厢底板上方边沿处竖直向上设有车厢边板,所述车厢边板与车厢底板组合围拢组成车厢内腔。
[0011]优选的是,所述车厢边板向下延伸至车厢底板的下方,两所述底纵梁的外侧与所述车厢边板间安装有多根底边梁,所述底边梁的两端分别与底纵梁、车厢边板连接,多根所述底边梁沿所述底纵梁长度方向均匀排列。
[0012]优选的是,还包括用于稳定车厢底板的一对平衡机构,两所述平衡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副车架主梁的外侧。
[0013]优选的是,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平衡管,所述平衡管一端固定在临近的副车架主梁上,其自由端沿所述副车架横梁方向延伸;所述平衡管自由端上表面突出设有限位体,所述车厢底板底面的相应位置上通过连接柱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所述限位体相匹配组成凹凸配合结构。
[0014]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车厢底板的底纵梁与副车架主梁通过凹口与凸起匹配卡合,使得底纵梁卡合在副车架主梁上,有效地避免车厢底板出现横向晃动的现象,从而显著地减少车厢晃动,保证运输安全,实用性强,且延长了车厢的使用寿命;由于副车架主梁顶部顶部表面向上拱起成凸起,砂石不会堆积在副车架主梁上,避免车厢下降时砂石异物损坏副车架、底板纵梁,保护副车架与底板纵梁,有利于延长副车架与底板纵梁的使用寿命。此外,副车架两侧与车厢底板下部设置有凹凸配合的平衡机构,进一步稳定了车厢行驶过程中的左右稳定性,大大提升了车辆的行驶安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闭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闭合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平衡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

车厢底板,2

副车架,3

底纵梁,31

凹口,4

副车架主梁,41

凸起,5

副车架横梁,6

底横梁,7

车厢边板,8

车厢内腔,9

底边梁,10

平衡管,11

限位体,12

限位座,13

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1]如图1~2所示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的闭合结构,包括车厢底板1与副车架2,所述车厢底板1底部设有一对沿车厢底板1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底纵梁3;所述副车架2包括一对副车架主梁4与多根副车架横梁5,所述副车架主梁4分别与所述底纵梁3一一上下对应,所述副车架横梁5沿副车架主梁4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两所述副车架主梁4之间;
[0022]所述副车架主梁4顶部表面向上拱起成凸起41,所述凸起41沿所述副车架主梁4长度方向延伸且其长度与副车架主梁4长度一致;所述底纵梁3底部表面向上凹陷成凹口31,所述凹口31形状与所述凸起41配合。
[0023]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车厢底板1的底纵梁3与副车架主梁4通过凹口31与凸起41匹配卡合,使得底纵梁3卡合在副车架主梁4上,有效地避免车厢底板1出现横向晃动的现象,从而显著地减少车厢晃动,保证运输安全,实用性强,且延长了车厢的使用寿命;由于副车架主梁4顶部顶部表面向上拱起成凸起41,砂石不会堆积在副车架主梁4上,避免车厢下降时砂石异物损坏副车架2、底纵梁3,保护副车架2与底纵梁3,有利于延长副车架2与底纵梁3的使用寿命。
[0024]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凸起41在其高度方向上由下端至上端渐窄,所述凸起41与
副车架主梁4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的,凸起41的截面可以是倒置的V形状,也可以是圆弧状、倒置的U状等,同时凹口31与凸起41的形状一致,凹口31在其高度方向可以是容纳卡合整个凸起41,也可以是卡合部分凸起41;凸起41优选为倒置的V形状,凹口31呈相应的倒置V形状,这种结构使得凸起41与凹口31紧密结合,闭合后卡紧效果更好,增强车厢的稳定性。
[0025]在另一种实例中,两所述底纵梁3间设置有多根底横梁6,多根所述底横梁6沿所述底纵梁3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任一所述底横梁6的两端与所述底纵梁3连接。采用这种方案,底横梁6增强车厢地板与底纵梁3的整体强度。
[0026]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车厢底板1上方边沿处竖直向上设有车厢边板7,所述车厢边板7与车厢底板1组合围拢组成车厢内腔8。所述车厢边板7向下延伸至车厢底板1的下方,两所述底纵梁3的外侧与所述车厢边板7间多根底边梁9,所述底边梁9的两端分别与底纵梁3、车厢边板7连接,多根所述底边梁9沿所述底纵梁3长度方向均匀排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的闭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底板(1)与副车架(2),所述车厢底板(1)底部设有一对沿车厢底板(1)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底纵梁(3);所述副车架(2)包括一对副车架主梁(4)与多根副车架横梁(5),所述副车架主梁(4)分别与所述底纵梁(3)一一上下对应,所述副车架横梁(5)沿副车架主梁(4)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两所述副车架主梁(4)之间;所述副车架主梁(4)顶部表面向上拱起成凸起(41),所述凸起(41)沿所述副车架主梁(4)长度方向延伸且其长度与副车架主梁(4)长度一致;所述底纵梁(3)底部表面向上凹陷成凹口(31),所述凹口(31)形状与所述凸起(41)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的闭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1)在其高度方向上由下端至上端渐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的闭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1)与副车架主梁(4)为一体成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底纵梁与副车架的闭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底纵梁(3)间设置有多根底横梁(6),多根所述底横梁(6)沿所述底纵梁(3)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任一所述底横梁(6)的两端与所述底纵梁(3)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仁松童治群张良福王家文唐泽兵贺满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创奇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