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一谦专利>正文

一种方形型煤横置燃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09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方形型煤横置燃烧炉,由炉体(4)、炉膛(9)、炉盖(6)、烟火道(3)、炉排和渣室(1)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炉膛为方形,成竖直方向;所说的烟火道呈“S”形,与所说的炉膛下半部形成交叉,并迂回通过炉膛中型煤(5)的煤孔(10)。(*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燃煤炉,特别是一种将方形型煤在炉膛中横向放置(即型煤孔呈水平方向)进行燃烧的燃烧炉。二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以煤炭作为燃料的城乡地区,为了改善煤的燃烧效果,大都将散煤做成带孔的型煤燃烧。传统的型煤燃烧方式是将型煤放置在竖直的炉膛中,煤孔上下竖直摆放,空气从炉膛底部进入竖直的煤孔,参与煤的燃烧后,由设在炉膛顶部的烟筒排走,型煤属于“正燃”方式。由于型煤燃烧都是自下而上进行,上部的型煤在被下部燃烧的型煤加热时,有相当一部分逸出的挥发分未来得及燃烧就被抽入烟道而排入大气,使这部分挥发分的热值不但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浪费,同时还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型煤得到充分燃烧、热值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的方形型煤横置燃烧炉。本技术提供的方形型煤横置燃烧炉由炉体、炉膛、炉盖、烟火道、炉排和渣室构成,其炉膛为方形,成竖直方向;其烟火道呈“S”形,与炉膛的下半部形成交叉,并迂回通过炉膛中型煤的煤孔。使用本技术燃烧炉燃烧方形型煤时,将型煤煤孔呈水平方向横置在炉膛中,顶部加盖。型煤从底部点燃后,空气从炉底进入,沿炉膛中型煤水平分布的煤孔迂回穿过。型煤燃烧主要在炉膛的下半部进行,属于正燃。在燃烧过程中,随着型煤的下降,空气通过煤孔的方向不断改变。型煤进入正燃段的上部,空气沿煤孔自前向后通过;型煤降到中部,空气变成沿煤孔自后向前通过;型煤降到底部,空气又变成自前向后通过。由于供给型煤燃烧的空气不断改变方向,使型煤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供氧而达到充分燃烧。另外,位于炉膛上部的型煤因缺少足够的供风,在主要受下部燃烧的型煤的加热干燥下,大部分挥发分逸出,形成高温焦碳,完成燃烧前的准备。因受烟筒的抽力作用,炉膛中这一段由炉盖缝隙进入的空气只能自上而下逆向流动,携带型煤逸出的挥发分一起向下进入高温火道进行燃烧,不会直接排入烟筒,这样,这部分挥发分含的热值就得到利用。同时,形成高温焦碳的型煤降到炉膛下部燃烧段后,在此处遇到足够的高温空气,会立刻产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并按上述方式进行燃烧,使型煤最后得到充分燃烧,热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也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方形型煤横置燃烧炉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中炉排的立体图。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方形型煤横置燃烧炉,其炉体4由耐火保温材料制做。在炉体内构造竖直方向的方形炉膛9和与炉膛下半部形成交叉状态的“S”形烟火道3,烟火道的横向宽度与炉膛的相应宽度要一致。烟火道上部置受热器8,并与烟筒7相接。炉膛中放置煤孔10呈水平方向的方形型煤5,炉膛顶部有炉盖6,炉膛底部安装炉排,为使底部燃尽的型煤各部分同时粉碎落下,上面的型煤顺利下降,该炉排采用炉条交叉分布的两组构成,每组炉排的炉条13上都带有向上的尖齿12,炉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有可拨动两组炉排同时往复相对运动的前拨杆14和后拨杆11,其中前拨杆上带有手柄15,通过间断的摇动手柄,使前拨杆前后摆动,配合从动的后拨杆,推动两组炉排沿着由托板18固定在炉体底部的滑道17作前后往复相对运动,炉条上的尖齿则将燃尽的型煤切割成碎块落入渣室。在烟火道的底部安装控风闸板16,炉排下部的渣室1前端设有供风炉门2,二者配合,通过控制进风量来控制型煤的燃烧速度和封炉。图中箭头所示为空气流动方向。本技术燃烧炉,可根据不同用途制成不同规格型号,既可作民用型煤灶炉使用,也可用其制做中小型热水锅炉,后者只要将炉体变成水箱,或在烟火道中设置加热水管即可。另外,还可用其对各种工业窑炉燃烧型煤进行改造。权利要求1.一种方形型煤横置燃烧炉,由炉体(4)、炉膛(9)、炉盖(6)、烟火道(3)、炉排和渣室(1)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炉膛为方形,成竖直方向;所说的烟火道呈“S”形,与所说的炉膛下半部形成交叉,并迂回通过炉膛中型煤(5)的煤孔(10)。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型煤横置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炉排由炉条(13)交叉分布的两组构成,每组炉排的炉条上都带有向上的尖齿(12),炉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有可拨动两组炉排沿固定在炉体底部的滑道(17)同时往复相对运动的前拨杆(14)和后拨杆(11),其中前拨杆上带有手柄(15)。专利摘要一种方形型煤横置燃烧炉,由炉体、炉膛、炉盖、烟火道、炉排和渣室构成,所说的炉膛为方形,成竖直方向;所说的烟火道呈“S”形,与所说的炉膛下半部形成交叉,并迂回通过炉膛中型煤的煤孔。该燃烧炉具有可使型煤充分燃烧,热值可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的优点。文档编号F24B1/00GK2662101SQ20032010529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张一谦, 张霖, 刘忠民 申请人:张一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谦张霖刘忠民
申请(专利权)人:张一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