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及其头部转向状态确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521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及其头部状态确定机构,包括基座以及与机器人的头部连接且转动连接在基座上的转盘,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红外对管组件,所述红外对管组件沿转盘的径向至少间隔设置有2个,所述转盘上凸设有用于穿过红外对管组件的弧条,所述弧条的开口相向设置,所述弧条共轴心且圆心角度相等,所述红外对管组件上设置有供弧条转动通过的通槽,所述弧条的一端设置有同时触发红外对管组件的校准部,通过在基座对应转盘的径向上间隔设置红外对管组件,在转盘转动的过程中弧条存在触发或不触发红外对管组件的两种情形,从而红外对管组件的触发组合情况大于红外对管组件的使用数量,进而达到减少红外对管组件使用量且简化结构的目的。

A robot and its head turning state determination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及其头部转向状态确定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机器人及其头部转向状态确定机构。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其任务主要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现有机器人按类型可以分为家用机器人、医用机器人以及工业机器人等。现有机器人上具有很多可以活动的部件,例如头部可以相对于机身水平进行转动,其头部可以完成向左转动以及向右转动的动作,使得机器人更加人性化,为了对于机器人头部当前处于的状态进行判断,现有技术当中通常在各个状态处设置对应的红外对管,在机器人的头部转动至触发红外对管来得知其当前状态,也就代表需要红外对管的数量与状态位置数量相等,在遇到状态位置需确定的数量较多时,存在设置红外对管的数量较多导致结构变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的头部转向状态确定机构,具有减少红外对管数量且简化结构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的头部转向状态确定机构,包括基座(1)以及与机器人的头部(3)连接且转动连接在基座(1)上的转盘(2),其特征是: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红外对管组件(6),所述红外对管组件(6)沿转盘(2)的径向至少间隔设置有2个,所述转盘(2)上凸设有用于穿过每个红外对管组件(6)的弧条(7),所述弧条(7)的开口相向设置,所述弧条(7)共轴心且圆心角度相等,所述红外对管组件(6)上设置有供弧条(7)转动通过的通槽(11),所述弧条(7)的一端设置有同时触发红外对管组件(6)的校准部(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的头部转向状态确定机构,包括基座(1)以及与机器人的头部(3)连接且转动连接在基座(1)上的转盘(2),其特征是: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红外对管组件(6),所述红外对管组件(6)沿转盘(2)的径向至少间隔设置有2个,所述转盘(2)上凸设有用于穿过每个红外对管组件(6)的弧条(7),所述弧条(7)的开口相向设置,所述弧条(7)共轴心且圆心角度相等,所述红外对管组件(6)上设置有供弧条(7)转动通过的通槽(11),所述弧条(7)的一端设置有同时触发红外对管组件(6)的校准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的头部转向状态确定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红外对管组件(6)沿转盘(2)的径向间隔设置有2个,所述弧条(7)的圆心角度小于180度,所述弧条(7)的校准部(8)同时触发红外对管组件(6)时,所述转盘(2)处于校准状态,所述转盘(2)自校准状态左转和右转的极限角度均不大于弧条(7)的圆心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的头部转向状态确定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红外对管组件(6)沿转盘(2)的径向间隔设置有2个,所述弧条(7)的圆心角度大于180度,所述弧条(7)的校准部(8)同时触发红外对管组件(6)时,所述转盘(2)处于校准状态,所述转盘(2)自校准状态左转和右转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弗徕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