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活性桑叶低聚肽粉提取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46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活性桑叶低聚肽粉提取工艺,在对蛋白质进行提取之前先通过定向酶解的方式解构蛋白质外包裹的纤维素,而后选用适当的蛋白酶和酶解条件对蛋白质进行酶解,使得到的肽段中84.14%均为分子量不高于1000的易于被人体吸收的低聚肽,而且提取过程中产品清除自由基的性能、活性成分总黄酮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

Extraction of oligopeptide powder from mulberry leaves with high acti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活性桑叶低聚肽粉提取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和生物化工领域,特别涉及桑叶肽的提取工艺。
技术介绍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叶,性寒、味甘苦,含1%~3%黄酮化合物、丰富的γ-氨基丁酸、桑叶多糖、以及其它动、植物中所没有的生物碱DNJ(1-脱氧野尻霉素,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蔗糖酶、麦芽糖酶、a-葡萄糖苷糖、a-淀粉酶的分解,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多喝桑叶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浙江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通过4年实验,证实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参属于热补,而桑叶属于清补,老幼均可使用,四季皆宜。其生物制剂亦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改善糖尿病、降血压、降血糖、预防心肌梗塞、美白祛斑等作用。且近年来,高活性生物蛋白正慢慢进入美容护肤领域,而目前市面上与桑叶有关的相关产品却不多,人们主要还是靠饮桑叶茶来获取其药用价值,但由于桑叶药性甘、苦、寒,因而寒性体质的人以及经期女性、妊娠期妇女不能喝桑叶茶,服用可能产生晦气反作用。为了使其营养成分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产品形式也更多元化,可以用做固体饮料或口服液,以及功能性食品、化妆品面膜等添加剂,服用或使用更方便快捷,提高食用安全性,则需要改变桑叶的分子结构和产品形态。而桑叶中的蛋白有纤维素等的包裹,提取困难,虽然通常预处理的过程中用粉碎等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破除,仍较难将蛋白质提取出来。此外,蛋白质分解后的肽段若分子量过大则依然不易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破除纤维素对桑叶中蛋白质提取的障碍,并且将蛋白质分解成易吸收的低聚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活性桑叶低聚肽粉提取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活性桑叶低聚肽粉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选择:筛选无霉变腐败的新鲜桑叶或干桑叶;S2.预处理:对原料粉碎,过60目筛,加入去离子水,高温80~100℃加热搅拌4~24h,使原料变性;S3.一次酶解:用食品级酸调节pH,添加糖基水解酶,酶解时间为1~8h,而后进行灭酶操作;S4.二次酶解:用食品级碱调节pH,添加蛋白酶,酶解时间为1~8h,结束后调节PH在5~7,而后进行灭酶操作;S5.除杂:酶解结束后去除未酶解的颗粒以及不溶杂物,得到均一无沉淀的酶解液;S6.浓缩:采用真空浓缩的方式,浓缩控制温度<70℃,浓缩到原体积的0.7~0.2倍;S7.除菌;S8.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S9.包装及保存:用PE袋和铝箔袋,密封遮光保存,贮存于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提取工艺具有如下优势:(1)在对桑叶原料进行预处理后首先用糖基酶对包裹蛋白质的纤维素等成分进行定向酶解,在不影响内部蛋白质的前提下破除了对蛋白质酶解提取的阻碍,大大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率。(2)本工艺改变了桑叶的分子结构和产品形态,经本工艺生产得到的桑叶低聚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完全溶解于水,经分子量检测,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00D以下,归属于寡肽,在人体内不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3)本工艺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产品的生物活性成分,极大程度上保留了产品的功效性(抗氧化能力)。(4)经本工艺生产的产品形式也更多元化,可以用做固体饮料或口服液,以及功能性食品、化妆品面膜等添加,增加了桑叶的使用范围。(5)本工艺生产的产品服用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食用安全性,尤其是二次酶解之后,过滤浓缩前,将pH调节至5~7,使产品符合食品的适当pH,且可以降低产品灰分。附图说明图1为肽段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图。图2为不同浓度桑叶肽溶液对应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柱状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非限定实施例,将有利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按照以下操作步骤提取高活性桑叶低聚肽粉:S1.原料选择:筛选无霉变腐败的新鲜桑叶或干桑叶;S2.预处理:对原料粉碎,过60目筛,按1:10~1:40的料液比加去离子水,高温80~100℃加热搅拌4~24h,使原料变性;S3.一次酶解:用食品级盐酸或磷酸调节PH到4~7,升温到45~60℃,添加纤维素酶和/或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添加比例为桑叶干重的0.1%~5%,过程中维持PH及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1~8h;结束后升温到90~95℃灭酶15min;S4.二次酶解:用食品级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或氨水调PH到7~10,升温到45~70℃,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或胰蛋白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添加比例为桑叶干重的0.1%~5%,过程中维持PH及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1~8h,结束后调节PH至5~7,升温到90~95℃灭酶15min;S5.除杂:酶解结束后用过滤或离心的方式,去除未酶解的颗粒以及不溶杂物,得到均一无沉淀的酶解液;离心则以2000~10000r/min的速度离心1~30min;若过滤可选用4~8层纱布或棉饼或100~200目的筛网或300~400目的滤纸或滤布,得到澄清溶液。S6.浓缩:采用真空浓缩的方式,维持负压-0.07~-0.1MPa,控制温度<70℃,浓缩到原体积的0.7~0.2倍;S7.除菌:升温到100℃30min,或105℃20min杀菌,或0.22μm除菌滤芯过滤;S8.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50~220℃,出风温度75~100℃,以﹣10℃~﹣50℃冷冻干燥时间为24~48h。S9.包装:用PE袋和铝箔袋包装,密封遮光,贮存于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下面是对制得的桑叶低聚肽样品各特性的测定方法及所得到的数据:实验1.用液相色谱仪对桑叶肽进行分子量的测定参考《GBT22729海洋鱼低聚肽粉》中附录A“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u的蛋白质水解物所占比例(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对桑叶肽进行分子量测定。测定方法概述: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u的蛋白质水解物(包括低聚肽和少量游离氨基酸)所占比例,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即以多孔性填料为固定相,依据样品组分分子提及大小的差别进行分离,在肽键的紫外吸收波长220nm条件下检测,使用凝胶色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即GPC软件),对色谱图及其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蛋白质水解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分布范围,进而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u的蛋白质水解物(包括低聚肽和少量游离氨基酸)所占比例。使用的仪器和设备有: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和含有GPC数据处理软件的色谱工作站或积分仪)、流动相真空抽滤脱气装置、超声波振荡器、分析天平(感量0.0001g)。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TSKgelG2000SWXL300mm×7.8mm或性能与此相近的同类型其他适用于测定蛋白质和多肽的凝胶柱。流动相:乙腈:水:三氟乙酸为45:55:0.1(体积比)检测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活性桑叶低聚肽粉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原料选择:筛选无霉变腐败的新鲜桑叶或干桑叶;/nS2.预处理:对原料粉碎,过60目筛,加入去离子水,高温80~100℃加热搅拌4~24h,使原料变性;/nS3.一次酶解:用食品级酸调节pH,添加糖基水解酶,酶解时间为1~8h,而后进行灭酶操作;/nS4.二次酶解:用食品级碱调节pH,添加蛋白酶,酶解时间为1~8h,结束后调节PH在5~7,而后进行灭酶操作;/nS5.除杂:酶解结束后去除未酶解的颗粒以及不溶杂物,得到均一无沉淀的酶解液;/nS6.浓缩:采用真空浓缩的方式,负压-0.07~-0.1MPa,浓缩控制温度<70℃,浓缩到原体积的0.7~0.2倍;/nS7.除菌;/nS8.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nS9.包装及保存:用PE袋和铝箔袋,密封遮光保存,贮存于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活性桑叶低聚肽粉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选择:筛选无霉变腐败的新鲜桑叶或干桑叶;
S2.预处理:对原料粉碎,过60目筛,加入去离子水,高温80~100℃加热搅拌4~24h,使原料变性;
S3.一次酶解:用食品级酸调节pH,添加糖基水解酶,酶解时间为1~8h,而后进行灭酶操作;
S4.二次酶解:用食品级碱调节pH,添加蛋白酶,酶解时间为1~8h,结束后调节PH在5~7,而后进行灭酶操作;
S5.除杂:酶解结束后去除未酶解的颗粒以及不溶杂物,得到均一无沉淀的酶解液;
S6.浓缩:采用真空浓缩的方式,负压-0.07~-0.1MPa,浓缩控制温度<70℃,浓缩到原体积的0.7~0.2倍;
S7.除菌;
S8.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
S9.包装及保存:用PE袋和铝箔袋,密封遮光保存,贮存于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活性桑叶低聚肽粉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食品级酸为食品级盐酸或磷酸;S4中所述食品级碱为食品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活性桑叶低聚肽粉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按料液比1:10~1:40加入去离子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活性桑叶低聚肽粉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S3糖基水解酶为纤维素酶和/或多聚半乳糖醛酸酶,酶解前将pH调至4~7,酶解温度保持45~60℃,糖基水解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晓清王希搏王微伍梦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