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藜麦多肽粉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461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藜麦多肽粉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红藜麦底物高温预处理;S2、红藜麦蛋白酶酶解;S3、精制藜麦肽溶液;S4、浓缩藜麦肽溶液;S5、杀菌、干燥制粒,得到红藜麦多肽粉。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简单,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得到的红藜麦多肽粉除具有易消化、易吸收和抵抗原等特性之外,还具有独特的抗氧化、降血压和降血糖生物活性,适合备孕女性、酸性体质人群、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者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患者使用,为红藜麦高附加值转化开辟了新途径,也为其在多功能性营养食品的深层次开发及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A kind of technology of red quinoa peptide pow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藜麦多肽粉的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红藜麦多肽粉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藜麦,属藜科,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要的全营养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唯一单体植物。据研究:藜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约为13%-17%,优质藜麦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6%-22%,淀粉含量为53%-58%,脂肪含量为6%-8%,并含有几乎全部天然氨基酸,比例平衡,易于吸收。目前对藜麦的应用主要是粗犷型加工的藜麦粉,这样藜麦营养成分的吸收率较低,不能充分利用藜麦的蛋白的营养成分,而目前藜麦蛋白的提取方法主要是碱提酸沉法,但方法存在提取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藜麦多肽粉的制作工艺,解决了红藜麦蛋白提取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红藜麦多肽粉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红藜麦底物高温预处理,将干燥的红藜麦与纯净水按照1:2—3的重量比,浸泡4-5小时,使得红藜麦充分吸水膨胀后,将红藜麦连同纯净水一起加热至80℃-100℃,并保温5-30分钟,将加热好的红藜麦冷却至60℃,得到红藜麦底物;S2、红藜麦蛋白酶酶解,在红藜麦底物中加入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组成的双酶试剂,进行双酶同步水解,双酶试剂,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用量比例为1:1,双酶制剂的总量为0.3万U/g,水解温度为55℃,PH值为8,即制得红藜麦酶解液;S3、精制藜麦肽溶液,将S2步骤所得红藜麦酶解液放入微波萃取器中,按照每秒钟升温2℃的升温速度,将温度升温至90℃-95℃,保持5-8min,灭酶活,将灭酶活后的酶解液进行离心机分离,滤去大分子蛋白、脂肪等杂物,静置得到上清液,使用活性炭对上清液进行精滤,得到澄清透明的红藜麦多肽溶液;S4、浓缩藜麦肽溶液;将红藜麦多肽溶液放入旋转蒸发器中进行浓缩,浓缩至原红藜麦多肽溶液的15-30%,得到红藜麦多肽浓缩液;S5、杀菌、干燥制粒,将红藜麦多肽浓缩液放入立式高压杀菌锅中,在135℃-140℃的环境下灭菌3s-10s,灭菌完成;通过压力式喷雾干燥塔在150℃,压力2000-3000Pa的环境下,将浓缩红藜麦肽溶液进行干燥得到红藜麦多肽,将红藜麦多肽放入造粒机,制成60-80目的红藜麦多肽粉末,得到红藜麦多肽粉。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酶试剂,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用量比例为1:1,双酶制剂的总量为0.3万U/g,水解温度为55℃,PH值为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S2步骤中所选取的酶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食用蛋白酶。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简单,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得到的红藜麦多肽粉除具有易消化、易吸收和抵抗原等特性之外,还具有独特的抗氧化、降血压和降血糖生物活性,适合备孕女性、酸性体质人群、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者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患者使用,为红藜麦高附加值转化开辟了新途径,也为其在多功能性营养食品的深层次开发及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以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红藜麦多肽粉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红藜麦底物高温预处理,将干燥的红藜麦与纯净水按照1:2的重量比,浸泡5小时,使得红藜麦充分吸水膨胀后,将红藜麦连同纯净水一起加热至90℃,并保温30分钟,将加热好的红藜麦冷却至60℃,得到红藜麦底物;S2、红藜麦蛋白酶酶解,在红藜麦底物中加入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组成的双酶试剂,进行双酶同步水解,双酶试剂,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用量比例为1:1,双酶制剂的总量为0.3万U/g,水解温度为55℃,PH值为8,即制得红藜麦酶解液,所选取的酶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食用蛋白酶;应当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国所采用的酶解法包括但不限于同步酶解法、分步酶解法、酶膜反应器法,酶解法的替换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操作的常规手段,在此不一一赘述。S3、精制藜麦肽溶液,将S2步骤所得红藜麦酶解液放入微波萃取器中,启动最大功率,按照每秒钟升温2℃的升温速度,将温度升温至90℃-95℃,保持5-8min,灭酶活,将灭酶活后的酶解液进行离心机分离,滤去大分子蛋白、脂肪等杂物,静置得到上清液,使用活性炭对上清液进行精滤,得到澄清透明的红藜麦多肽溶液;S4、浓缩藜麦肽溶液;将红藜麦多肽溶液放入旋转蒸发器中进行浓缩,浓缩至原红藜麦多肽溶液的15%,得到红藜麦多肽浓缩液;应当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国所采用的浓缩法包括但不限于蒸发浓缩法,还包括膜分离浓缩法,浓缩法的替换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操作的常规手段,在此不一一赘述。S5、将浓缩液放入立式高压杀菌锅中,在135℃-140℃的环境下灭菌3s-10s,灭菌完成;通过压力式喷雾干燥塔在150℃,压力2000-3000Pa的环境下,将浓缩红藜麦肽溶液进行干燥,干燥成的红藜麦多肽放入造粒机制成60-80目细度的红藜麦多肽粉末。本专利技术中,红藜麦肽含有的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都是支链氨基酸,它们有助于促进训练后的肌肉恢复,亮氨酸是最有效的一种支链氨基酸,可以有效防止肌肉损失;异亮氨酸能够更快的分解转化为葡萄糖,增加葡萄糖可以防止肌肉组织受损,特别适合健美运动员;白氨酸能促进骨骼,皮肤,以及受损肌肉组织的愈合,由于它很容易转化为葡萄糖,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藜麦多肽粉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红藜麦底物高温预处理,将干燥的红藜麦与纯净水按照1:2—3的重量比,浸泡4-5小时,使得红藜麦充分吸水膨胀后,将红藜麦连同纯净水一起加热至80℃-100℃,并保温5-30分钟,将加热好的红藜麦冷却至60℃,得到红藜麦底物;/nS2、红藜麦蛋白酶酶解,在红藜麦底物中加入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组成的双酶试剂,进行双酶同步水解,双酶试剂,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用量比例为1:1,双酶制剂的总量为0.3万U/g,水解温度为55℃,PH值为8,即制得红藜麦酶解液;/nS3、精制藜麦肽溶液,将S2步骤所得红藜麦酶解液放入微波萃取器中,按照每秒钟升温2℃的升温速度,将温度升温至90℃-95℃,保持5-8min,灭酶活,将灭酶活后的酶解液进行离心机分离,滤去大分子蛋白、脂肪等杂物,静置得到上清液,使用活性炭对上清液进行精滤,得到澄清透明的红藜麦多肽溶液;/nS4、浓缩藜麦肽溶液;将红藜麦多肽溶液放入旋转蒸发器中进行浓缩,浓缩至原红藜麦多肽溶液的15%,得到红藜麦多肽浓缩液;/nS5、杀菌、干燥制粒,将红藜麦多肽浓缩液放入立式高压杀菌锅中,在135℃-140℃的环境下灭菌3s-10s,灭菌完成;通过压力式喷雾干燥塔在150℃,压力2000-3000Pa的环境下,将浓缩红藜麦肽溶液进行干燥得到红藜麦多肽,将红藜麦多肽放入造粒机,制成60-80目的红藜麦多肽粉末,得到红藜麦多肽粉。/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04 CN 20191083041731.一种红藜麦多肽粉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红藜麦底物高温预处理,将干燥的红藜麦与纯净水按照1:2—3的重量比,浸泡4-5小时,使得红藜麦充分吸水膨胀后,将红藜麦连同纯净水一起加热至80℃-100℃,并保温5-30分钟,将加热好的红藜麦冷却至60℃,得到红藜麦底物;
S2、红藜麦蛋白酶酶解,在红藜麦底物中加入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组成的双酶试剂,进行双酶同步水解,双酶试剂,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用量比例为1:1,双酶制剂的总量为0.3万U/g,水解温度为55℃,PH值为8,即制得红藜麦酶解液;
S3、精制藜麦肽溶液,将S2步骤所得红藜麦酶解液放入微波萃取器中,按照每秒钟升温2℃的升温速度,将温度升温至90℃-95℃,保持5-8min,灭酶活,将灭酶活后的酶解液进行离心机分离,滤去大分子蛋白、脂肪等杂物,静置得到上清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郭立青马俊贤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立泰锐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1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