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结构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687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温控结构及发动机。该温控结构包括:电子元件、制冷模块和散热件,制冷模块设置于电子元件和散热件之间,制冷模块的冷端与电子元件相接触,制冷模块的热端与散热件相接触,使电子元件的热量经制冷模块传递至散热件,用于散失热量;隔热件,其设置于散热件上,隔热件设置于电子元件的外侧和制冷模块的外侧,用于隔离温度。该温控结构中制冷模块不断地与电子元件之间进行热传递,制冷模块的热端产生热量并传递给散热件,由散热件进行散热,最终实现电子元件的温度冷却。此外,在隔热件和散热件的共同作用下,将电子元件和制冷模块包覆于两者内部,起到了封装的作用,以减少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

A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e and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控结构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温控结构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发动机控制器以及相关控制芯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直接暴露在极端环境的情况,特别是高温环境,将对控制器及其相关芯片产生较大的影响,影响其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对于车辆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现有技术中,控制器和芯片的热量通过外壳采用自然冷却、强制风冷或水冷等方式传递到外界环境,对于这种热传递的方式,热量传递效率较低。如果发动机及整车控制器在苛刻环境下工作,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控制器内部以及芯片的工作温度会超过芯片最高极限工作温度,以及在极端低温条件下,控制器和芯片等电子元件会出现温度过低的情况,无法完成正常功能,导致工作异常,甚至出现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结构及发动机,用于对电子元件冷却,冷却效果好,散热效率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控结构,包括:电子元件、制冷模块和散热件,所述制冷模块设置于所述电子元件和所述散热件之间,所述制冷模块的冷端与所述电子元件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子元件(1)、制冷模块(2)和散热件(3),所述制冷模块(2)设置于所述电子元件(1)和所述散热件(3)之间,所述制冷模块(2)的冷端与所述电子元件(1)相接触,所述制冷模块(2)的热端与所述散热件(3)相接触,使所述电子元件(1)的热量经所述制冷模块(2)传递至所述散热件(3),用于散失热量;/n隔热件(4),其设置于所述散热件(3)上,所述隔热件(4)设置于所述电子元件(1)的外侧和所述制冷模块(2)的外侧,用于隔离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元件(1)、制冷模块(2)和散热件(3),所述制冷模块(2)设置于所述电子元件(1)和所述散热件(3)之间,所述制冷模块(2)的冷端与所述电子元件(1)相接触,所述制冷模块(2)的热端与所述散热件(3)相接触,使所述电子元件(1)的热量经所述制冷模块(2)传递至所述散热件(3),用于散失热量;
隔热件(4),其设置于所述散热件(3)上,所述隔热件(4)设置于所述电子元件(1)的外侧和所述制冷模块(2)的外侧,用于隔离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1)、所述制冷模块(2)和所述散热件(3)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4)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电子元件(1)和所述制冷模块(2)设置于所述隔热件(4)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4)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隔热件(4)分别抵接于所述电子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广黄继轩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