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03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包括负压脱附路线、正压脱附路线、高压进气路线,负压脱附路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碳罐、脱附管Ⅰ、碳罐电磁阀、三通管、碳罐管、单向阀Ⅰ、进气歧管;正压脱附路线包括碳罐、脱附管Ⅰ、碳罐电磁阀、三通管、脱附管Ⅱ、文丘里管、增压器进气管、增压器、中冷前进气管、中冷器、中冷后进气管、节流阀体、进气歧管;高压进气路线包括高压进气管,高压进气管后端与中冷后进气管连通,高压进气管前端与文丘里管的入口连接,高压进气管在文丘里管处与正压脱附路线汇合后进入到进气歧管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脱附效率,并实现OBD检测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
本技术属于燃油气体排放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当发动机不工作时,为防止燃油蒸汽排放到大气,由碳罐中的活性炭吸附,保护环境;当发动机工作时,把碳罐中的燃油蒸汽脱附到发动机中燃烧掉,节约能源。随着国家排放标准对燃油蒸发加严及OBD(车载诊断系统)检测的要求,传统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脱附管路,如图1所示,负压脱附路线:新鲜空气从通气孔8进入碳罐7,将碳罐7内被活性炭从油箱9吸附的燃油蒸汽从碳罐7内脱附出来,依次经过脱附管Ⅰ21、碳罐电磁阀6、三通管5、碳罐管20、单向阀3、进入进气歧管2,从而使脱附出的燃油蒸汽进入缸体的燃烧室1内参与燃烧。正压脱附路线:新鲜空气从通气孔8进入碳罐7,将碳罐7内被活性炭从油箱9吸附的燃油蒸汽从碳罐7内脱附出来,依次经过脱附管Ⅰ21、碳罐电磁阀6、三通管5、脱附管Ⅱ22、增压器进气管15、增压器11、中冷前进气管16、中冷器10、中冷后进气管17、节流阀体4,最终进入进气歧管2,从而使脱附出的燃油蒸汽进入缸体的燃烧室1内参与燃烧。这种现有脱附管路已不能满足燃油蒸汽的脱附要求。该传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传统涡轮增压发动机有正压脱附管路和负压脱附管路,虽加大正压脱附管路的管路管径,仍存在脱附效率低或无法脱附的问题;另外存在碳罐失效、管路破损、管路接头脱落的问题而无法实现自动检测,造成燃油蒸汽泄漏,导致污染大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脱附效率,并实现OBD检测功能。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包括负压脱附路线和正压脱附路线,负压脱附路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碳罐、脱附管Ⅰ、碳罐电磁阀、三通管、碳罐管、单向阀Ⅰ、进气歧管;碳罐与油箱连通且碳罐一侧壁设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孔,进气歧管与缸体的燃烧室连接,正压脱附路线包括碳罐、脱附管Ⅰ、碳罐电磁阀、三通管、脱附管Ⅱ、文丘里管、增压器进气管、增压器、中冷前进气管、中冷器、中冷后进气管、节流阀体、进气歧管;还包括高压进气路线,高压进气路线包括高压进气管,高压进气管后端与中冷后进气管连通,高压进气管前端与文丘里管的入口连接,高压进气管在文丘里管处与正压脱附路线汇合后进入到进气歧管中。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文丘里管中集成有一个单向阀Ⅱ,三通管的一个接口与文丘里管所集成的单向阀Ⅱ的入口连接,文丘里管的出口通过增压器进气管与增压器的入口连接,增压器的出口通过中冷前进气管与中冷器的入口连接,中冷器的出口通过中冷后进气管与节流阀体连接,节流阀体再与进气歧管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负压脱附路线上,单向阀Ⅰ集成在进气歧管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负压脱附路线与正压脱附路线交汇处的三通管中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电路与车载诊断系统连接。本技术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与传统涡轮增压燃油蒸汽脱附系统相比,增加了集成单向阀Ⅱ的文丘里管及高压进气管路,能够有效促进了燃油蒸汽的正压脱附过程,使得脱附过程更充分、彻底;2、在负压、正压脱附管路交汇处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使得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管路内的压力,从而自动检测碳罐失效、管路破损、管路接头脱落的问题,实现OBD检测。3、进气歧管集成单向阀Ⅰ,防止进气歧管内形成正压后,燃油蒸汽回流至碳罐,影响碳罐内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的原理图;附图标号说明:1-燃烧室,2-进气歧管,3-单向阀Ⅰ,4-节流阀体,5-三通管,6-碳罐电磁阀,7-碳罐,8-通气孔,9-油箱,10-中冷器,11-增压器,12-空气过滤器,13-压力传感器,14-文丘里管,15-增压器进气管,16-中冷前进气管,17-中冷后进气管,18-高压进气管,19-单向阀Ⅱ,20-碳罐管、21-脱附管Ⅰ,22-脱附管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包括负压脱附路线、正压脱附路线、高压进气路线。负压脱附路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碳罐7、脱附管Ⅰ21、碳罐电磁阀6、三通管5、碳罐管20、单向阀Ⅰ3、进气歧管2,在负压脱附路线上,单向阀Ⅰ3集成在进气歧管2上。碳罐7与油箱9连通且碳罐7一侧壁设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孔8,进气歧管2与缸体的燃烧室1连接。正压脱附路线包括碳罐7、脱附管Ⅰ21、碳罐电磁阀6、三通管5、脱附管Ⅱ22、文丘里管14、增压器进气管15、增压器11、中冷前进气管16、中冷器10、中冷后进气管17、节流阀体4、进气歧管2;高压进气路线包括高压进气管18,高压进气管18后端与中冷后进气管17连通,高压进气管18前端与文丘里管14的一个入口连接,高压进气管18在文丘里管14处与正压脱附路线汇合后进入到进气歧管2中。其中文丘里管14中集成有一个单向阀Ⅱ19,三通管5的一个接口与文丘里管14所集成的单向阀Ⅱ19的入口连接,文丘里管14的出口通过增压器进气管15与增压器11的入口连接,增压器11的出口通过中冷前进气管16与中冷器10的入口连接,中冷器10的出口通过中冷后进气管17与节流阀体4连接,节流阀体4再与进气歧管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负压脱附路线与正压脱附路线交汇处的三通管5中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3,压力传感器13通过电路与车载诊断系统(图中未示出)连接,压力传感器13可以实时监测管路内的压力,从而自动检测碳罐失效、管路破损、管路接头脱落的问题,实现OBD检测。负压脱附路线:新鲜空气从通气孔8进入碳罐7,将碳罐7内被活性炭从油箱9吸附的燃油蒸汽从碳罐7内脱附出来,依次经过脱附管Ⅰ21、碳罐电磁阀6、三通管5、单向阀Ⅰ3,进入进气歧管2,从而使脱附出的燃油蒸汽进入缸体的燃烧室1内参与燃烧。负压脱附过程:进气歧管2内形成负压,碳罐压力大于进气歧管2内的压力,两端形成压差,新鲜空气将吸附在碳罐7内的燃油蒸汽脱附进入进气歧管2内参与缸内混合气的燃烧,完成燃油脱附过程,避免燃油混合气进入大气造成污染,同时提高燃油混合气的燃烧效率。同时在进气歧管2端连有单向阀Ⅰ3,防止进气歧管2内产生正压时燃油蒸汽回流至碳罐7。正压脱附路线:新鲜空气从通气孔8进入碳罐7,将碳罐7内被活性炭从油箱9吸附的燃油蒸汽从碳罐7内脱附出来,依次经过碳罐电磁阀6、三通管5、脱附管Ⅱ22、文丘里管14、增压器进气管15、增压器11、中冷前进气管16、中冷器10、中冷后进气管17、节流阀体4,最终进入进气歧管2,从而使脱附出的燃油蒸汽进入缸体的燃烧室1内参与燃烧。正压脱附过程:进气歧管2内压力大于碳罐压力,负压脱附将不能进行。由于增加高压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包括负压脱附路线和正压脱附路线,负压脱附路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碳罐(7)、脱附管Ⅰ(21)、碳罐电磁阀(6)、三通管(5)、碳罐管(20)、单向阀Ⅰ(3)、进气歧管(2),碳罐(7)与油箱(9)连通且碳罐(7)一侧壁设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孔(8),进气歧管(2)与缸体的燃烧室(1)连接,其特征在于,正压脱附路线包括碳罐(7)、脱附管Ⅰ(21)、碳罐电磁阀(6)、三通管(5)、脱附管Ⅱ(22)、文丘里管(14)、增压器进气管(15)、增压器(11)、中冷前进气管(16)、中冷器(10)、中冷后进气管(17)、节流阀体(4)、进气歧管(2);还包括高压进气路线,高压进气路线包括高压进气管(18),高压进气管(18)后端与中冷后进气管(17)连通,高压进气管(18)前端与文丘里管(14)的入口连接,高压进气管(18)在文丘里管(14)处与正压脱附路线汇合后进入到进气歧管(2)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燃油蒸汽脱附管路结构,包括负压脱附路线和正压脱附路线,负压脱附路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碳罐(7)、脱附管Ⅰ(21)、碳罐电磁阀(6)、三通管(5)、碳罐管(20)、单向阀Ⅰ(3)、进气歧管(2),碳罐(7)与油箱(9)连通且碳罐(7)一侧壁设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孔(8),进气歧管(2)与缸体的燃烧室(1)连接,其特征在于,正压脱附路线包括碳罐(7)、脱附管Ⅰ(21)、碳罐电磁阀(6)、三通管(5)、脱附管Ⅱ(22)、文丘里管(14)、增压器进气管(15)、增压器(11)、中冷前进气管(16)、中冷器(10)、中冷后进气管(17)、节流阀体(4)、进气歧管(2);还包括高压进气路线,高压进气路线包括高压进气管(18),高压进气管(18)后端与中冷后进气管(17)连通,高压进气管(18)前端与文丘里管(14)的入口连接,高压进气管(18)在文丘里管(14)处与正压脱附路线汇合后进入到进气歧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雄雄陈小波廖乃坚乔富雄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