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及传动轴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186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及传动轴总成,所述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包括传动轴管、质量环、橡胶件以及卡箍;所述质量环与所述传动轴管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橡胶件具有安装至所述质量环内壁面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安装端以及突设于所述质量环外的固定端;所述卡箍设于所述固定端,用以将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传动轴管。当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态与发动机激励频率重合时,传动轴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所述橡胶件将所述传动轴的共振效应传递到所述质量环上,以吸收传动轴共振峰值,从而降低车内共鸣音。通过将所述橡胶件安装至所述传动轴管上,使得在装配过程中无需单独进行平衡校正,无需额外装配,降低成本。

Drive shaft vibration absorber structure and drive shaft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及传动轴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及传动轴总成。
技术介绍
传动轴激振来自于发动机激励、齿轮啮合冲击、轮胎路面激励等。通常情况下,当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态与发动机激励频率重合时,会产生共振现象。解决传动轴共振问题,一般通过增加吸振器方案,当传动轴发生共振时,吸振器可有效吸收传动轴共振峰值,从而降低车内共鸣音。现有的技术方案一般是将吸振器布置在后桥主减法兰与传动轴法兰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动平衡校正需要增加额外费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及传动轴总成,旨在改善现有技术需要额外增加动平衡校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包括:传动轴管;质量环,所述质量环与所述传动轴管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橡胶件,所述橡胶件具有安装至所述质量环内壁面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安装端以及突设于所述质量环外的固定端;以及,卡箍,设于所述固定端,用以将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传动轴管。可选的,所述卡箍与所述质量环之间的距离为轴向补偿距离,用以补偿所述质量环相对于所述传动轴管沿轴向的偏移量。可选的,所述质量环与所述传动轴管之间的距离为径向补偿距离,用以补偿所述质量环相对于所述传动轴管沿径向的偏移量。可选的,所述质量环包括质量环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质量环本体内腔中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橡胶件呈一体设置。可选的,所述质量环本体与所述连接环过盈配合。可选的,所述橡胶件呈沿所述传动轴管轴向上的片状设置,所述橡胶件设置多个,且沿所述传动轴管的周向上间隔布设。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橡胶件之间形成一安装区域;所述连接环的内壁面对应所述安装区域凸设有限位凸起。可选的,所述限位凸起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包覆层。可选的,所述橡胶件呈环状设置,所述橡胶件的内壁面与所述传动轴管的外侧面相适配。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传动轴总成,包括上述的传动轴吸振器结构。所述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包括:传动轴管;质量环,所述质量环与所述传动轴管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橡胶件,所述橡胶件具有安装至所述质量环内壁面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安装端以及突设于所述质量环外的固定端;以及,卡箍,设于所述固定端,用以将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传动轴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橡胶件与所述质量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卡箍将所述橡胶件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传动轴管上,当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态与发动机激励频率重合时,传动轴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所述橡胶件将所述传动轴的共振效应传递到所述质量环上,以吸收传动轴共振峰值,从而降低车内共鸣音。通过将所述橡胶件安装至所述传动轴管上,使得在装配过程中无需单独进行平衡校正,无需额外装配,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传动轴吸振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传动轴吸振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传动轴吸振器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中局部剖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传动轴吸振器结构2111橡胶包覆层1传动轴管3橡胶件2质量环31安装端21连接环32固定端211限位凸起4卡箍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传动轴是刚性件,当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态与发动机激励频率重合时,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在传动轴总成上增加吸振器,以解决传动轴共振问题。吸振器一般由橡胶和质量块两部分组成,二者固定连接,以有效吸收传动轴共振峰值,常见的吸振器一般是在吸振器内部设置一个连接钢板,分别与后桥主减法兰与传动轴法兰通过螺栓连接,这种方式往往需要增加平衡校正的步骤,以保证吸振器的吸振效果,不仅需要额外装配,并且造成了成本的增加。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及传动轴总成,凡是包括所述传动轴吸振器结构的传动轴总成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至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传动轴吸振器结构的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所述传动轴吸振器结构100包括传动轴管1、质量环2、橡胶件3以及卡箍4;所述质量环2与所述传动轴管1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橡胶件3具有安装至所述质量环2内壁面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安装端31以及突设于所述质量环2外的固定端32;所述卡箍4设于所述固定端32,用以将所述固定端32固定于所述传动轴管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橡胶件3与所述质量环2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卡箍4将所述橡胶件3的固定端32固定于所述传动轴管1上,当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态与发动机激励频率重合时,传动轴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所述橡胶件3将所述传动轴的共振效应传递到所述质量环2上,以吸收传动轴共振峰值,从而降低车内共鸣音。通过将所述橡胶件3安装至所述传动轴管1上,使得在装配过程中无需单独进行平衡校正,无需额外装配,降低成本。进一步的,橡胶为弹性元件,为了使所述橡胶件3与所述传动轴管1连接紧密,所述橡胶件3呈环状设置,所述橡胶件3的内壁面与所述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传动轴管;/n质量环,所述质量环与所述传动轴管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n橡胶件,所述橡胶件具有安装至所述质量环内壁面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安装端以及突设于所述质量环外的固定端;以及,/n卡箍,设于所述固定端,用以将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传动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轴管;
质量环,所述质量环与所述传动轴管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橡胶件,所述橡胶件具有安装至所述质量环内壁面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安装端以及突设于所述质量环外的固定端;以及,
卡箍,设于所述固定端,用以将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传动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与所述质量环之间的距离为轴向补偿距离,用以补偿所述质量环相对于所述传动轴管沿轴向的偏移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环与所述传动轴管之间的距离为径向补偿距离,用以补偿所述质量环相对于所述传动轴管沿径向的偏移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环包括质量环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质量环本体内腔中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橡胶件呈一体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宜爱洪文波刘双双秦政委薛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