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摆式阻尼装置的扭矩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1236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1:25
一种扭矩传递装置(1),包括:摆式阻尼装置(22),包括能够围绕轴线(X)旋转移动的支撑件(24)和至少一个摆动体(25),所述至少一个摆动体(25)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移位由至少一个滚动构件(34)引导,和与所述摆式阻尼装置不同的反支承元件,和与所述支撑件(24)联结的止挡阻尼系统(50),允许阻尼所述摆动体(25)的抵靠所述支撑件(24)的止挡位置抵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阻尼系统(50)能够在非作用位置和作用位置之间变形,在所述作用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摆动体(25)抵达止挡位置,并且所述止挡阻尼系统(50)抵靠所述反支承元件被至少部分地压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摆式阻尼装置的扭矩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摆式阻尼装置的扭矩传递装置,特别是双飞轮阻尼器。该扭矩传递装置例如集成到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地,这样的摆式减阻尼置使用支撑件和相对于该支撑件可动的一个或多个摆动体,每个摆动体相对于支撑件的移位由一个或两个滚动构件来引导,所述一个或两个滚动构件一方面与和支撑件联结的滚动轨道协作,另一方面与和摆动体联结的滚动轨道协作。每个摆动体包括例如彼此铆接的两个摆动质量块。从申请DE102014208126已知包括摆式阻尼装置的双飞轮阻尼器。为了阻尼摆动体抵靠支撑件的止挡位置抵达(lavenueenpositiondebutée),从而避免与该止挡位置抵达相关联的噪声和磨损,该申请教导了为连接该摆动体的两个摆动质量块的每个铆钉设置弹性体,该弹性体则在这种止挡位置抵达期间插置于铆钉和支撑件之间。该弹性体可能不能充分阻尼摆动体和支撑件之间的冲击。需要改善扭矩传递装置(例如双飞轮阻尼器)内的支撑件和摆动体之间的冲击的阻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满足这种需要并且借助于一种扭矩传递装置(例如双飞轮阻尼器)实现这一点,其包括:-摆式阻尼装置,包括可围绕轴线旋转移动的支撑件和至少一个摆动体,所述至少一个摆动体相对于支撑件的移位由至少一个滚动构件引导,和-与摆式阻尼装置不同的反支承元件,和-与支撑件联结的止挡阻尼系统,其允许阻尼摆动体抵靠支撑件的止挡位置抵达。止挡阻尼系统可在非作用位置和作用位置之间变形,在作用位置中,至少一个摆动体抵达止挡位置,并且所述止挡阻尼系统抵靠反支承元件被至少部分地压缩。根据本专利技术,止挡阻尼系统与支撑件而不是摆动体联结,摆式阻尼装置的支撑件附接在扭矩传递系统的部件上,特别是在双飞轮阻尼器的次级飞轮上。根据本专利技术,扭矩传递装置的止挡系统和反支承元件之间的压缩允许改善机械强度,更特别地改善所述止挡系统吸收由摆式阻尼装置抵靠支撑件的冲击产生的能量的能力。实际上,摆式阻尼装置的止挡抵达导致止挡系统的第一压缩变形,该第一压缩变形允许吸收来自止挡抵达的载荷或能量。超过一定载荷时,止挡装置的变形使得其与扭矩传递装置的不同于摆式阻尼装置的反支承元件接触,并且抵靠该反支承元件被压缩。在止挡阻尼系统和反支承元件之间的这种力的分布允许改善在止挡抵挡期间的载荷吸收水平以及承受更高能量水平的能力,因此最终允许减少在所述止挡抵挡期间由摆式阻尼装置产生的噪声。止挡系统和反支承元件之间的压缩可以是直接的,也就是说不经由中间件。扭矩传递装置例如是双飞轮阻尼器,在这种情况下,该双飞轮阻尼器包括:-适用于联结到热力发动机的曲轴的初级飞轮,-次级飞轮,-多个弹性返回构件,一方面与初级飞轮协作,另一方面与次级飞轮协作,以限制次级飞轮相对于初级飞轮围绕旋转轴线的旋转。摆式阻尼装置的支撑件附接在其上的部件则可以是次级飞轮。在双飞轮阻尼器的情况下,其可以具有内部摆子。因此,摆式阻尼装置可以位于多个弹性返回构件的径向下方。摆式阻尼装置和多个弹性返回构件可位于封闭的内部容积部中。润滑剂,例如油脂或油,可以存在于内部容积部中,从而允许确保摆式阻尼装置和多个弹性返回构件的良好操作。替代地,双飞轮阻尼器可以具有外部摆子,也就是说,摆动体或者径向地定位于弹性返回构件处,或者相对于这些弹性返回构件径向向外地定位。在本申请的意义上:-“轴向地”指“与旋转轴线平行地”,-“径向地”指“沿着属于与该旋转轴线正交的平面的并与该旋转轴线相交的轴线”,-“成角度地”或“周向地”指“围绕旋转轴线”,-“径向正交地”指“与径向方向垂直地”,-“径向下方”指“径向地更靠近旋转轴线”,-“联结”指“刚性地联接”,-热力发动机的励磁级数(l’ordred’excitation)等于曲轴每转一圈该发动机的爆燃次数,和-摆动体的休止位置是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该摆动体是离心的,而不经受来源于热力发动机的非周期性(acyclismes)的扭转振荡。摆式阻尼装置的支撑件可以经由诸如螺钉或铆钉的固定元件附接在扭矩传递装置的部件上,特别是附接在双飞轮阻尼器的次级飞轮上。在具有外部摆子的双飞轮阻尼器的情况下,摆式阻尼装置的支撑件例如附接在法兰上,该法兰本身附接在该次级飞轮的次级毂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当至少一个摆动体远离止挡阻尼系统时,该止挡阻尼系统可处于非作用位置,所述止挡阻尼系统远离反支承元件。因此,在非作用位置,止挡阻尼系统不通过至少一个摆动体变形并且不与反支承元件接触。根据该实施例,止挡阻尼系统允许阻尼摆动体抵靠支撑件的以下止挡位置抵达中的至少一个:-当摆动体从休止位置起沿着逆时针方向移位时,所述摆动体抵靠支撑件的止挡位置抵达,-当摆动体从休止位置起沿着顺时针方向移位时,所述摆动体抵靠支撑件的止挡位置抵达,和-在摆动体的径向下降和/或饱和(lasaturation)期间,所述摆动体抵靠支撑的支挡位置抵达。止挡阻尼系统可以允许阻尼摆动体抵靠支撑件的上述止挡位置抵达中的至少两个。止挡阻尼系统可以允许阻尼摆动体抵靠支撑件的上述止挡位置抵达中的全部。在摆动体在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上的移位之后发生止挡抵达,例如在摆动体由于它们的振荡而进行位移期间。例如在停止车辆的热力发动机期间发生径向下降。当摆动体切向移位到其最大能力时发生饱和。当摆动体位于其移位轨迹的结尾时,发生摆动体的饱和阶段。根据该实施例,处于作用位置的止挡阻尼系统至少通过抵靠反支承元件的径向压缩而变形。因此,当止挡阻尼系统通过压缩而径向变形时,它吸收由摆动体的止挡抵达产生的能量的至少一部分。另外,其抵靠反支承元件的径向压缩使得可以通过增加由压缩传递的载荷来增加所述止挡阻尼系统的吸收能力。处于工作位置的止挡阻尼系统也可以通过抵靠于反支承元件的轴向压缩而变形。根据该实施例,止挡阻尼系统还可以包括中间位置。在该中间位置中,摆动体抵达止挡位置,并且所述止挡阻尼系统远离或接触反支承元件。因此,在中间位置,止挡阻尼系统适于仅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变形吸收与摆动体的止挡抵达相关的能量的一部分。无论止挡阻尼系统是否与反支承元件接触,当所述止挡阻尼系统处于中间位置时,所述反支承元件不参与与摆动体的止挡抵达相关的能量的吸收。根据该实施例,处于中间位置的止挡阻尼系统可包括0.1至1.1mm(毫米)(包括端值)的最大变形。优选地,止挡阻尼系统可包括0.4至0.9mm(包括端值)的最大变形。可以在径向方向上测量该变形。止挡阻尼系统在其接触反支承元件之前的这种变形比对应于所述止挡阻尼系统的中间位置,并且使得可以优化所述系统的总吸收能力。止挡阻尼系统在中间位置的变形的值范围取决于反支承元件的刚度。当反支承元件是柔性的时,优选地在止挡阻尼系统的弹性环显着变形之后达到其接触,例如0.9至1.1mm(包括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矩传递装置(1),包括:/n摆式阻尼装置(22),包括能够围绕轴线(X)旋转移动的支撑件(24)和至少一个摆动体(25),所述至少一个摆动体(25)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移位由至少一个滚动构件(34)引导,和/n与所述摆式阻尼装置不同的反支承元件,和/n与所述支撑件(24)联结的止挡阻尼系统(50),允许阻尼所述摆动体(25)抵靠所述支撑件(24)的止挡位置抵达,/n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阻尼系统(50)能够在非作用位置和作用位置之间变形,在所述作用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摆动体(25)抵达止挡位置,并且所述止挡阻尼系统(50)抵靠所述反支承元件被至少部分地压缩。/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5 FR 18552621.一种扭矩传递装置(1),包括:
摆式阻尼装置(22),包括能够围绕轴线(X)旋转移动的支撑件(24)和至少一个摆动体(25),所述至少一个摆动体(25)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移位由至少一个滚动构件(34)引导,和
与所述摆式阻尼装置不同的反支承元件,和
与所述支撑件(24)联结的止挡阻尼系统(50),允许阻尼所述摆动体(25)抵靠所述支撑件(24)的止挡位置抵达,
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阻尼系统(50)能够在非作用位置和作用位置之间变形,在所述作用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摆动体(25)抵达止挡位置,并且所述止挡阻尼系统(50)抵靠所述反支承元件被至少部分地压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摆动体(25)远离所述止挡阻尼系统(50)时,所述止挡阻尼系统(50)处于所述非作用位置,所述止挡阻尼系统(50)远离所述反支承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中,所述止挡阻尼系统(50)允许阻尼所述摆动体(25)抵靠所述支撑件(24)的以下止挡位置抵达中的至少一个:
当所述摆动体(25)从休止位置起沿着逆时针方向移位时,所述摆动体(25)抵靠所述支撑件(24)的止挡位置抵达,
当所述摆动体(25)从休止位置起沿着顺时针方向移位时,所述摆动体(25)抵靠所述支撑件(24)的止挡位置抵达,和
在所述摆动体(25)的径向下降和/或饱和期间,所述摆动体(25)抵靠所述支撑件(24)的止挡位置抵达。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中,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止挡阻尼系统(50)至少通过抵靠所述反支承元件径向压缩而变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内雷勒D库维勒斯M马莱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