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用磁刺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61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周神经用磁刺激机构,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控制器、与控制器相连接的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和抗干肌电采集装置,在外壳上设置有与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相连接的磁刺激线圈,在外壳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在外壳的外壁上固定有鼓风机,在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鼓风机通过导风管相连通的喷气嘴,在鼓风机与外壳之间设置有冷凝器,冷凝器上设置有螺旋冷凝管,控制器通过驱动器与鼓风机相连接且控制器通过电磁开关与冷凝器相连接,在外壳上设置有与控制器相连接的显示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有效且快速的实现对磁刺激线圈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性能,有利于提高磁刺激线圈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Magnetic stimulation mechanism for peripheral ner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周神经用磁刺激机构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外周神经用磁刺激机构。
技术介绍
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技术是一种利用交变的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磁刺激技术。因其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能够辅助实现对脑功能及高级认知功能的探索,与PET、fMRI、MEG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目前常用磁刺激的方法是通过电容器储存电能,再通过线圈放电,脉冲大电流通过线圈时形成强脉冲磁场,进而产生感生电场,从而达到刺激的目的。由于要获得强磁场,需要对线圈施加一个几百伏甚至上千伏的高压脉冲,且线圈的电阻要尽量小,大致为几欧姆,由此对线圈放电时将在线圈上产生极大的瞬时电流,将使线圈发热,若连续放电,将会使线圈的温度不断上升,以致影响线圈的性能,甚至损坏线圈,中国专利CN201521004746.6公开了一种经颅磁刺激仪,其中记载了: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2)、抗干扰肌电采集装置(4)、温度测量装置(5)、显示器(6)和输入设备(7),所述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2)用于产生高压脉冲信号并与磁刺激线圈(3)相连以将所述高压脉冲信号提供给所述磁刺激线圈(3),所述抗干扰肌电采集装置(4)用于采集肌电信号,所述温度测量装置(5)用于采集温度信号,所述显示器(6)用于显示所述高压脉冲信号、肌电信号和温度信号,所述输入设备(7)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其虽然可以通过显示屏进行监控,但是其仍然无法有效的解决磁刺激线圈发热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且散热性能好的外周神经用磁刺激机构。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周神经用磁刺激机构,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和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抗干肌电采集装置,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相连接的磁刺激线圈,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靠近磁刺激线圈,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固定有鼓风机,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鼓风机通过导风管相连通的喷气嘴,所述喷气嘴正对准磁刺激线圈,在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上连接有螺旋冷凝管,所述导风管穿设在所述螺旋冷凝管的螺旋内圆中,所述控制器通过驱动器与鼓风机相连接且所述控制器通过电磁开关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接,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显示屏。在所述导风管内设置有铜材网板,在所述铜材网板上固定有导热铜柱,所述导热铜柱穿透导风管的侧壁并包裹在螺旋冷凝管的表面。在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扩展接口。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散热窗,所述散热窗与导风管的风口对称设置在磁刺激线圈的两侧。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其设置有散热的鼓风机配合冷凝器,在磁刺激线圈发热时,从而可有效且快速的实现对磁刺激线圈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散热性能,有利于提高磁刺激线圈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一种外周神经用磁刺激机构,包括外壳1,在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控制器2、与所述控制器2相连接的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3和与所述控制器2相连接的抗干肌电采集装置4,在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与所述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2相连接的磁刺激线圈5,在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所述温度传感器6靠近磁刺激线圈5,所述温度传感器6与所述控制器2相连接,在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固定有鼓风机7,在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鼓风机7通过导风管8相连通的喷气嘴9,所述喷气嘴正对准磁刺激线圈,在所述鼓风机7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置有冷凝器10,所述冷凝器10上连接有螺旋冷凝管11,所述导风管穿设在所述螺旋冷凝管的螺旋内圆中,所述控制器2通过驱动器12与鼓风机7相连接且所述控制器2通过电磁开关13与所述冷凝器10相连接,在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2相连接的显示屏14。本实施例中,高压脉冲发生器、磁刺激线圈、抗干肌电采集装置、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具体见
技术介绍
中的专利文件。在所述导风管8内设置有铜材网板15,在所述铜材网板15上固定有导热铜柱16,所述导热铜柱穿透导风管的侧壁并包裹在螺旋冷凝管的表面。本实施例中,冷凝器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其在使用时,冷凝器中的冷却液经过螺旋冷却管,经过导热铜柱使螺旋冷却管与导风管内进行热交换实现导风管内降温。在所述外壳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2相连接的扩展接口17。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散热窗18,所述散热窗与导风管的风口对称设置在磁刺激线圈的两侧。本技术的结构设置合理,其设置有散热的鼓风机配合冷凝器,在磁刺激线圈发热时,从而可有效且快速的实现对磁刺激线圈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散热性能,有利于提高磁刺激线圈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周神经用磁刺激机构,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和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抗干肌电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相连接的磁刺激线圈,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靠近磁刺激线圈,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固定有鼓风机,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鼓风机通过导风管相连通的喷气嘴,所述喷气嘴正对准磁刺激线圈,在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上连接有螺旋冷凝管,所述导风管穿设在所述螺旋冷凝管的螺旋内圆中,所述控制器通过驱动器与鼓风机相连接且所述控制器通过电磁开关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接,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显示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周神经用磁刺激机构,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和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抗干肌电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高压脉冲电源发生器相连接的磁刺激线圈,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靠近磁刺激线圈,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固定有鼓风机,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鼓风机通过导风管相连通的喷气嘴,所述喷气嘴正对准磁刺激线圈,在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上连接有螺旋冷凝管,所述导风管穿设在所述螺旋冷凝管的螺旋内圆中,所述控制器通过驱动器与鼓风机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顺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