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刺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293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刺激器,包括基底,开设若干通孔;微电极,若干个,所述微电极通过填充通孔设置在基底上,漏出在基底一侧的为微电极的刺激部,另一侧为微电极的连接部;刺激芯片,所述微电极的连接部直接倒装焊接在刺激芯片上;外壳,密封连接在基底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微电极直接与刺激芯片倒装焊接,避免使用导线,减少布线宽度,极大减少了刺激器植入过程中造成的组织损伤,在高密度、有序排列的可植入三维微电极阵列方面,实现高密度的选择性刺激与记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医学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刺激器
技术介绍
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人工耳蜗、人工视觉恢复、脑深部电刺激系统等。微电极作为揭示神经系统工作机理、治疗神经疾病等方面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人们对微电极的应用,通常是将微电极植入动物或者患者体内,通过加载电信号来刺激或抑制神经活动,或者利用微电极将神经活动转换为电信号记录下来加以研究。由于作用目标的不同,各种基于微加工技术制作的微电极阵列得到了发展。其中,高密度、有序排列的三维微电极阵列可植入神经组织内,实现高密度的选择性刺激与记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当前,神经刺激器的微电极与刺激芯片通过导线连接,而当制作高密度微电极阵列时,随着刺激点数量的增加,连接微电极阵列内刺激点导线的数量不断上升,会导致布线宽度变大,手术植入开口需要增大,创伤面大。目前三维微电极阵列的制作多采用MEMS工艺、在基底材料上生成微电极阵列的方法。加工过程比较复杂,成本很高,限制了该类型微电极的推广和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开始研究一种神经刺激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神经刺激器,神经刺激器的微电极与刺激芯片通过导线连接,导致布线宽度大,手术植入开口大,创伤面大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神经刺激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刺激器,包括基底,开设若干通孔;微电极,若干个,用于刺激神经元;所述微电极通过填充通孔设置在基底上,漏出在基底一侧的为微电极的刺激部,另一侧为微电极的连接部;刺激芯片,用于控制所述微电极向神经元发出刺激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所述微电极的连接部直接倒装焊接在刺激芯片上;外壳,密封连接在基底上,与基底形成空腔,用于封装微电极的连接部和刺激芯片。进一步地,所述刺激芯片上设有若干个接点,所述接点与所述微电极的连接部一一对应,且通过倒装焊接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呈阵列式分布在所述基底上,以使若干个微电极在基底上排列成微电极阵列。尤其是对于高密度的微电极阵列,该产品更能有效体现出其节省空间,减小手术植入开口的优势。进一步地,所述微电极通过在基底上电镀通孔加工而成,所述基底通过刻蚀一定厚度,露出微电极的刺激部和连接部。简化了目前常规的三维微电极阵列,过程简单,制作周期短。进一步地,所述基底与外壳通过激光焊工艺进行封装。避免了引入封装试剂,从而对组织细胞产生不良影响。作为优选,所述基底或基底与外壳的材质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玻璃。目前,通常用硅、聚酰亚胺和聚对二甲苯作为微电极基底材料,其中,聚酰亚胺和聚对二甲苯等材料具备柔性、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但机械强度不够。硅材料等硬度过高,可能造成生理组织的损伤。而玻璃基底,尤其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玻璃基底,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具体地,所述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玻璃为硼硅玻璃或钠钙玻璃。进一步地,所述通孔是通过激光打孔得到。作为优选,所述微电极材质为具有生物相容性金属。具体地,所述微电极材质为钨、钛、金、银、铂、铱、钽、铌、锆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神经刺激器采用倒装焊接直接连接微电极与刺激芯片,避免了微电极与刺激芯片之间所需的连接导线,可将二者作为整体植入神经组织中,极大减少了神经刺激器植入过程中造成的组织损伤;尤其对于微电极阵列具有显著的效果。(2)本技术采用激光打孔、电镀通孔等加工技术,简化了目前常规的三维微电极阵列,无需经过反复涂胶、光刻等步骤,过程简单,制作周期短。(3)本技术的基底或基底与外壳采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玻璃,该材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良好的机械强度,且可使刺激器植入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4)本技术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硼硅玻璃、钠钙玻璃作为基底或基底与外壳封装材质,可使刺激器植入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5)本技术采用激光焊的封装方式,无需胶黏剂或者玻璃粉将玻璃基底与外壳封装结合,避免了有机溶剂对组织细胞产生不良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神经刺激器示意图;图2为微电极阵列区域示意图。其中,1,基底;2,微电极;3,刺激芯片;4,外壳;5,固定孔;6,连接部;7,刺激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神经刺激器,如图1所示,包括基底1,开设若干通孔;微电极2,若干个,用于刺激神经元;所述微电极2通过填充通孔设置在基底上,漏出在基底一侧的为微电极2的刺激部7,另一侧为微电极2的连接部6;刺激芯片3,用于控制所述微电极2向神经元发出刺激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所述微电极2的连接部6直接倒装焊接在刺激芯片3上;外壳4,密封连接在基底1上,与基底1形成空腔,用于封装微电极2的连接部6和刺激芯片3。上述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技术方案,神经刺激器的微电极1与刺激芯片3通过倒装焊工艺连接,避免了使用连接微电极2与刺激芯片3的导线,减少了布线宽度大,避免了手术植入开口增大而造成的创伤面积大的问题。具体而言,所述刺激芯片上设有若干个接点,所述接点与所述微电极的连接部6倒装焊接连接。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呈阵列式分布在所述基底1上,以使若干个微电极2在基底1上排列成微电极阵列。尤其是对于高密度的微电极阵列,该产品更能有效体现出其节省空间,减小手术植入开口的优势,本实施例中的微电极阵列为20*20,微电极2与芯片的接点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微电极2通过在基底1上电镀通孔加工而成,所述基底1通过刻蚀一定厚度,露出微电极2的刺激部7和连接部6。作为优选,刻蚀一定厚度为40~70μm。简化了目前常规的三维微电极阵列,过程简单,制作周期短。进一步地,所述基底1与外壳4通过激光焊工艺进行封装。避免了引入封装试剂,从而对组织细胞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地,为了改善基底1材料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本实施例中的基底1材质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玻璃,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基底1材质为硼硅玻璃。作为变形,所述基底材质还可以为钠钙玻璃。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引入封装试剂,从而对组织细胞产生不良影响,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神经刺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1),开设若干通孔;微电极(2),若干个,用于刺激神经元;所述微电极(2)通过填充通孔设置在基底上,漏出在基底一侧的为微电极(2)的刺激部(7),另一侧为微电极(2)的连接部(6);刺激芯片(3),用于控制所述微电极(2)向神经元发出刺激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所述微电极(2)的连接部(6)直接倒装焊接在刺激芯片(3)上;外壳(4),密封连接在基底(1)上,与基底(1)形成空腔,用于封装微电极(2)的连接部(6)和刺激芯片(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刺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1),开设若干通孔;
微电极(2),若干个,用于刺激神经元;所述微电极(2)通过填
充通孔设置在基底上,漏出在基底一侧的为微电极(2)的刺激部(7),
另一侧为微电极(2)的连接部(6);
刺激芯片(3),用于控制所述微电极(2)向神经元发出刺激信号
并接收反馈信号;所述微电极(2)的连接部(6)直接倒装焊接在
刺激芯片(3)上;
外壳(4),密封连接在基底(1)上,与基底(1)形成空腔,用于
封装微电极(2)的连接部(6)和刺激芯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芯片
(3)上设有若干个接点,所述接点与所述微电极(2)的连接部
(6)倒装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神经刺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
呈阵列式分布在所述基底(1)上,以使若干个微电极(2)在基
底(1)上排列成微电极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佳威陈景雄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