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16143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包括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智能终端、医生客户端、云端服务器和大数据中心;通过无线通讯方式,把数据传递给智能终端,而智能终端也能通过无线通讯方式控制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智能终端通过wifi或者3G/4G等信号把患者使用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数据记录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搭建针对患者的治疗、监测、服务、科研为一体的互联网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技术,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
技术介绍
高血压病、糖尿病、癫痫病、抑郁症等是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造成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需终身治疗。传统治疗有药物方法和外科手术毁损方法,但是长期服用药物副作用多且难以避免,而由于大脑和神经的复杂性和人类对其认识的局限性,不可逆的手术毁损具有不可预知的恶性后果,因此便诞生了神经电刺激疗法。神经电刺激疗法已被证实对20余种神经功能失调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安全可逆,正在成为首选治疗方案,其中,针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可以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癫痫病、抑郁症等疾病,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内脏器官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和调节。现有的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方式主要采用皮下植入法,不过植入式神经电刺激器的生产和销售已被国外公司垄断,高昂的价格决定了在我国的无法推广应用。经临床验证,采用电子技术与传统针灸经络理论相结合的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神经功能失调疾病具有疗效。迷走神经支配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脏的感觉、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针对迷走神经进行电刺激,对癫痫、糖尿病、失眠、抑郁症等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迷走神经的颈部分支中的耳支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发自上神经节,向后外分布于耳廓后面及外耳道的皮肤,参见图2,A处(耳道口)、B处(耳廓部)即为迷走神经的耳部穴位,迷走神经末梢丰富,因此,针对A、B处穴位进行电刺激,即可达到神经电刺激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包括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智能终端、医生客户端、云端服务器和大数据中心;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包括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脉冲电流信号发生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发送模块,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内设置有采集患者的生理数据的生理数据采集传感器;脉冲电流信号发生模块用于发送脉冲电流信号到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当前患者的生理数据和脉冲电流信号的电流频率、电流强度、脉冲宽度以及患者每次使用时长、使用频次、使用时间;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通过数据发送模块与智能终端相连;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连接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另一端连接医生客户端。所述的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还包括有科研机构客户端,科研机构客户端连接大数据中心获取所述患者数据和使用记录。所述的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智能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智能终端通过蓝牙或WIFI模块与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相连。所述的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智能终端通过wifi或3G/4G与云端服务器相连。所述的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所述生理数据采集传感器包括心率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身体阻抗传感器。本技术使用一种智能可穿戴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通过无线通讯方式,把数据传递给智能终端,而智能终端也能通过无线通讯方式控制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智能终端通过wifi或者3G/4G等信号把患者使用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数据记录上传到云端数据服务器。搭建针对患者的治疗、监测、服务、科研为一体的互联网平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线诊疗系统示意图;图2为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刺激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包括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智能终端、医生客户端、云端服务器和大数据中心;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是一种可手持或者身上穿戴的设备,其包括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脉冲电流信号发生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发送模块,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是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延伸出来的用于耳朵上一种电极,其中电极D1、电极D2分别放置于图2中一个耳朵11的A区域和B区域,电极D3、电极D4放置于另一个耳朵的A区域和B区域,电极D1和电极D2、电极D3和电极D4分别形成电流回路,同时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内设置有生理数据采集传感器,用于采集患者的生理数据,例如心率、体温、血压、身体阻抗等数据。脉冲电流信号发生模块发送脉冲电流信号通过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电极对患者耳迷走神经进行刺激;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当前患者的生理数据和脉冲电流信号的电流频率、电流强度、脉冲宽度以及患者每次使用时长、使用频次、使用时间。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通过数据发送模块例如蓝牙或WIFI模块与智能终端相连,将采集到的患者生理数据、脉冲电流信号的电流频率、电流强度、脉冲宽度以及患者每次使用时长、使用频次、使用时间传递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将上述数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位于云端服务器另一端的医生客户端随时可以获取患者的上述数据,医生利用医生客户端获取的上述患者数据并结合有关大数据中心可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并给出新的治疗方案或者调整修改原定方案。智能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由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使用者或其家属掌控,该智能终端通过蓝牙或WIFI模块与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相连。智能终端可向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发送控制指令,例如:调整刺激仪的电流大小和频率。智能终端通过wifi或3G/4G与云端服务器相连,并可将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云端服务器。使用医生客户端的医护人员可随时根据云端服务器的数据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智能终端还具有以下功能:可根据医生预设的治疗方案提醒患者;定期结合自评量表,监测治疗效果。医生可随时知道患者的治疗效果,可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监督、指导患者;患者可通过智能终端和云端上的治疗师、医生进行沟通;患者可通过智能终端查询疾病相关的知识、咨询,并接受培训等。医生客户端:有了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和智能终端采集数据和发送数据,极大的方便了医生跟踪患者的治疗情况、方便调整治疗方案,帮助医生更准确及时的诊疗。也可以指导和帮助患者。还包括有科研机构客户端,科研人员利用科研机构客户端获取的所述患者数据和使用记录并结合有关大数据中心对有关疾病进行综合研究,科研机构客户端连接大数据中心获取所述患者数据和使用记录。当前,癫痫病、抑郁症、自闭症等神经和精神类疾病的病理并不明,还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而以往由于缺少患者真实数据的支撑,科学研究非常困难。而本技术通过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和智能终端采集大量的患者数据,将对科学研究带来巨大帮助。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智能终端、医生客户端、云端服务器和大数据中心;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包括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脉冲电流信号发生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发送模块,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内设置有采集患者的生理数据的生理数据采集传感器;脉冲电流信号发生模块用于发送脉冲电流信号到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当前患者的生理数据和脉冲电流信号的电流频率、电流强度、脉冲宽度以及患者每次使用时长、使用频次、使用时间;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通过数据发送模块与智能终端相连;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连接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另一端连接医生客户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智能终端、医生客户端、云端服务器和大数据中心;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包括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脉冲电流信号发生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发送模块,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内设置有采集患者的生理数据的生理数据采集传感器;脉冲电流信号发生模块用于发送脉冲电流信号到电极D1、电极D2、电极D3、电极D4;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当前患者的生理数据和脉冲电流信号的电流频率、电流强度、脉冲宽度以及患者每次使用时长、使用频次、使用时间;智能耳迷走神经刺激仪通过数据发送模块与智能终端相连;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连接到云端服务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永乐李志青陈应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心滋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