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后机匣
本申请属于燃气轮机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后机匣。
技术介绍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涡轮后机匣是发动机整机重要的连接、支承、传载和承力构件,主要由外机匣1、内机匣6、承力框架5、轴承座9等组成,承力框架5内布置有进回油管10、冷却空气通道等,典型的涡轮后机匣结构如图1所示。涡轮后机匣承受着非常大的静力载荷、气动载荷和热应力。整个低压转子的后支点轴承安装在涡轮后机匣的轴承座上,其径向力传递到涡轮后机匣,再由涡轮后机匣上的后吊点传递到飞机上。由于转子支承在后机匣上,后机匣的变形会引起转子叶片与静子外环相磨,影响转子的稳定性,引发大的振动,影响涡轮效率。承力框架位于燃气流道内,直接承受燃气流冲刷,气动力和热应力都很大。因此,涡轮后机匣承受了固体载荷、热载荷和气动载荷,在设计上要求质量坚固可靠、机械刚性好,其可靠性与耐久性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安全。承力框架决定了涡轮后机匣的工作稳定性。设计上,一方面它连接了内、外机匣,是涡轮后机匣的重要承力部件,需要有较好的刚性、具备抗热变形能力;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后机匣,包括外机匣(1)、内机匣(6)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多个承力框架(5),其特征在于:/n所述外机匣(1)的内壁周向设置有隔热屏(2),所述隔热屏(2)在与承力框架(5)连接处设置有凹向外机匣(1)的槽口,所述槽口内设置有与所述隔热屏(2)固定连接的支板限位套(3),支板限位套(3)包括有延伸到承力框架(5)两侧的侧板;/n承力框架(5)的外侧包覆有整流支板(4),整流支板一端与承力框架(5)连接,另一端搭接在所述支板限位套(3)的侧板外侧上,所述承力框架(5)与所整流支板(4)之间形成第一冷气通道,所述承力框架(5)内形成第二冷气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后机匣,包括外机匣(1)、内机匣(6)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多个承力框架(5),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机匣(1)的内壁周向设置有隔热屏(2),所述隔热屏(2)在与承力框架(5)连接处设置有凹向外机匣(1)的槽口,所述槽口内设置有与所述隔热屏(2)固定连接的支板限位套(3),支板限位套(3)包括有延伸到承力框架(5)两侧的侧板;
承力框架(5)的外侧包覆有整流支板(4),整流支板一端与承力框架(5)连接,另一端搭接在所述支板限位套(3)的侧板外侧上,所述承力框架(5)与所整流支板(4)之间形成第一冷气通道,所述承力框架(5)内形成第二冷气通道。
技术研发人员:赵家军,杨守辉,宋辰星,李俊山,赵耘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