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角模具双模联动注塑自动上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171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接角模具双模联动注塑自动上卸料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顶部两侧固设有支架,支架顶部铰接有条状板,支撑板底部竖直固设有滑杆,滑杆底部连有气缸支撑板,气缸支撑板底部设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设有滑块,滑块顶部设有支撑臂,支撑臂顶部铰接有连接臂,连接臂一端与条状板固定连接,条状板一侧固设有若干入料支撑板,条状板两端分别通过调节块与两端模具内的翻转机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条状板将两个模具的翻转机构以定长的形式连接起来,密封条的两端同时注塑成型,保证了注塑成型的成品长度在一定的公差范围且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由于入料支撑板的间隔设置,大大降低了入料时的摩擦力,节约了劳动成本。

A kind of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for joint angle mold with two mould linkage injection m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角模具双模联动注塑自动上卸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接角模具双模联动注塑自动上卸料装置。
技术介绍
车门一般包括玻璃导槽和挡水,它们均主要由密封条和接角两部分组成,接角模具则是专门用来生产汽车车门密封件的接角部分的模具。挡水包括内挡水和外挡水,只有一根密封条,一般这根密封条的两端都会注塑成型,并且装车状态对这根密封条成品的长度有严格要求。目前,大部分模具上模升起后,下模是在合模状态人工插入密封条、注塑、成型、卸料。密封条两端都需要注塑成型的话就需要两套单独的注塑模具。因为对成品的总长要求严格,所以还需要人工对注塑成型后的成品进行长度检测,在公差范围内,才算合格的成品。上述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入料,密封条通常需要深入型腔内部大约150-200mm,挡水模具较小一般是50-100mm。在复杂的接角模具中由于型腔板较多且密封条的形状复杂、唇边较多,在插入型腔的过程中与型腔板发生摩擦,由于摩擦力逐渐增大需要耗费更大力量,这对参与生产的工作人员要求比较高且需要多名员工轮流生产才能保证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角模具双模联动注塑自动上卸料装置,包括置于压机台面上的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支撑板(1)顶部两侧固设有支架(2),支架(2)顶部铰接有条状板(3),/n支撑板(1)底部竖直固设有若干滑杆(4),若干滑杆(4)底部共连有气缸支撑板(5),气缸支撑板(5)底部设有气缸(6)且气缸(6)的缸体顶部与气缸支撑板(5)固定连接,气缸(6)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并穿过气缸支撑板(5),气缸(6)的活塞杆端部固设有滑块(7),滑块(7)与滑杆(4)滑动连接,滑块(7)顶部固设有支撑臂(8),支撑板(1)中部设有便于支撑臂(8)穿过的缺口,支撑臂(8)顶部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接臂(9),两个连接臂(9)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角模具双模联动注塑自动上卸料装置,包括置于压机台面上的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支撑板(1)顶部两侧固设有支架(2),支架(2)顶部铰接有条状板(3),
支撑板(1)底部竖直固设有若干滑杆(4),若干滑杆(4)底部共连有气缸支撑板(5),气缸支撑板(5)底部设有气缸(6)且气缸(6)的缸体顶部与气缸支撑板(5)固定连接,气缸(6)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并穿过气缸支撑板(5),气缸(6)的活塞杆端部固设有滑块(7),滑块(7)与滑杆(4)滑动连接,滑块(7)顶部固设有支撑臂(8),支撑板(1)中部设有便于支撑臂(8)穿过的缺口,支撑臂(8)顶部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接臂(9),两个连接臂(9)未与支撑臂(8)铰接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条状板(3)固定连接,气缸(6)的活塞杆缩回时两个条状板(3)相对的一侧均固设有若干入料支撑板(10),条状板(3)两端分别通过调节块(11)与两端模具内的翻转机构(1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角模具双模联动注塑自动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杆(4)的数量为四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角模具双模联动注塑自动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块(7)同时与四根滑杆(4)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角模具双模联动注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方华埃西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