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条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而制造的汇流条技术

技术编号:231538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5:15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包括感测部以及与感测部连接的主体部的框架;将框架插入并固定于注塑成型模具内;在框架中,借助注入至注塑成型模具内的强化注入物而使机械疲劳(fatigue)集中的位置形成增强强度的强化部。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bus bar and bus bar manufactured by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汇流条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而制造的汇流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汇流条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而制造的汇流条。
技术介绍
通常,在汇流条的制造方法中有单独制造主体部和感测部侧并将其彼此接合而制造的方法和制造为一体型的方法。其中,单独制造感测部侧和主体部并以焊接等方法使其接合的制造方式会追加需要使其接合的制造工序,而且接合部的耐久性较低,据此导致制造工序以及费用的增加且接合部的耐久性降低。相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点而将汇流条制造为一体型的方法中,可以省略接合工序并且可能并不会在接合部位中发生由于耐久性降低而导致的断裂。然而,由于施加于汇流条的冲击而发生松弛以及收缩,这种松弛以及收缩可能会导致感测部以及主体部之间的短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4-0146232号(2014.12.24)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汇流条的制造方法:现有的电动车用汇流条使用主体部和感测部为一体型的汇流条,从而因主体部和感测连接部的松弛、收缩而导致连接部短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制造主体部和感测连接部为一体型的汇流条后,对其进行第一次嵌件注塑成型以及第二次嵌件注塑成型而制造为使汇流条的主体部和感测连接部位于注塑成型物的厚度内,以及仅对感测连接部注塑成型,从而确保汇流条的耐久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汇流条:现有的电动车用汇流条使用主体部和感测部为一体型的汇流条,从而因主体部和感测连接部的松弛、收缩而导致连接部的短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制造主体部和感测连接部为一体型的汇流条后,对其进行以第一次嵌件注塑成型以及第二次嵌件注塑成型而制造为使汇流条的主体部和感测连接部位于注塑成型物的厚度内,以及仅对感测连接部注塑成型,从而确保汇流条的耐久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在以异种金属分别制造主体部和感测连接部并将此通过超音波或者激光等来接合的过程中,由于较多的制造工序而导致价格竞争力降低且难以确认结合是否有异常,从而引发品质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制造主体部和感测连接部为一体型的汇流条后,对其进行第一次嵌件注塑成型以及第二次嵌件注塑成型而制造为使汇流条的主体部和感测连接部位于注塑成型物的厚度内,以及仅对感测连接部注塑成型,从而确保汇流条的耐久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汇流条:在以异种金属分别制造主体部和感测连接部并将此通过超音波或者激光等来接合的过程中,由于较多的制造工序而导致价格竞争力降低且难以确认结合是否有异常,从而引发品质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制造主体部和感测连接部为一体型的汇流条后,对其进行第一次嵌件注塑成型以及第二次嵌件注塑成型而制造为使汇流条的主体部和感测连接部位于注塑成型物的厚度内,以及仅对感测连接部注塑成型,从而确保汇流条的耐久性。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包括感测部以及与感测部连接的主体部的框架;将框架插入并固定于注塑成型模具内;在框架中,借助注入至注塑成型模具内的强化注入物而使机械疲劳(fatigue)集中的位置以及可能形成电传导的位置中的一个以上的位置形成有强化部(enhanced),从而改善强度以及绝缘度中的一个以上的程度。而且,插入并固定是可以借由注塑成型模具内的突出部而进行,突出部可以借由强化注入物的供给压力而引入至注塑成型模具内。并且,可以在注塑成型模具内注入一次强化注入物,从而使强化部形成于框架。并且,机械疲劳可以沿框架反复弯折的方向发生。并且,机械疲劳可以在主体部以及感测部中的一个以上的位置发生。并且,框架还可以包括连接感测部以及主体部之间的连接部。并且,机械疲劳可以在主体部、感测部以及连接部中的一个以上的位置发生。强化注入物可以包括依次注入的第一次强化注入物以及第二次强化注入物,可以注入第一次强化注入物而通过第一次注塑成型强化框架的一面,可以注入第二次强化注入物而通过第二次注塑成型强化框架的另一面。而且,机械疲劳可以沿框架反复弯折的方向发生。而且,机械疲劳可以在主体部以及感测部中的一个以上的位置发生。并且,框架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感测部以及所述主体部之间的连接部。并且,机械疲劳可以在所述主体部、所述感测部以及所述连接部中的一个以上的位置发生。并且,非铁金属可以是铝或者铜。并且,框架还可以包括连接感测部以及主体部之间的连接部,第一次注塑成型以及第二次注塑成型中的一个以上注塑成型可以在连接部进行。并且,框架还可以包括连接感测部以及主体部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可以配备为具有弹性。并且,弹性可以借由配备于连接部的弯曲部而提供。并且,连接部可以通过镍、锡、金、银、锌中的一个以上而进行表面处理。并且,主体可以包括贯通孔,从而增强散热性以及低电阻性。并且,贯通孔可以是四边形或者圆形的孔。并且,框架可以借由形成于注塑成型模具的突出部而使框架紧贴于上侧模具,从而框架的插入位置在第一次注塑成型以及第二次注塑成型时被固定。并且,框架包括使与第一次强化注入物以及第二次强化注入物的紧贴力增强的非定形部。并且,非定形部可以包括孔、钉子以及冲压槽中的至少一个,并可以形成于框架以及第一次强化注入物或者第二次强化注入物中的一个以上的接触面。并且,第一次强化注入物以及第二次强化注入物可以是彼此相异的材质。并且,第一次强化注入物以及第二次强化注入物中的一个以上注入物可以包括树脂。并且,在能够结合有导线的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中,可以在第一次注塑成型以及第二次注塑成型时分别阻隔第一次强化注入物以及第二次强化注入物的注入。并且,框架可以包括载体,从而使框架在第一次注塑成型以及第二次注塑成型时固定于注塑成型模具。并且,在框架中,以框架和引导件连接的状态制造,并且引导件和框架借由切口部而连接,而且可以在第二次注塑成型之后框架以及引导件以切口部为基准分离。并且,感测部可以被金、银、镍、锡以及锌中的一个镀覆。提供一种汇流条,包括:感测部;主体部,与感测部连接;以及强化部,增强主体部的强度以及绝缘度中的一个以上,其中,强化部形成于主体部的一侧,强化部利用一个以上的材料形成。而且,还可以包括连接感测部以及主体部之间的连接部。提供一种汇流条,包括:感测部;连接部,结合于感测部的一侧;主体部,结合于连接部的另一侧;以及强化部,在主体部以及连接部内形成于一侧,并且对连接部以及主体部中的一个以上的位置增强强度以及绝缘度中的一个以上。并且,强化部包括第一次强化物及第二次强化物,第一次强化物及第二次强化物中的一个以上是树脂提供一种汇流条,包括:感测部;连接部,结合于感测部的一侧;主体部,在连接部的另一侧;以及强化部,在连接部以及主体部内增强强度以及绝缘度中的一个以上,其中,主体部配备为多个且彼此层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准备包括感测部以及与所述感测部连接的主体部的框架;/n将所述框架插入并固定于注塑成型模具内;/n在所述框架中,借助注入至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内的强化注入物而使机械疲劳集中的位置以及可能形成电传导的位置中的一个以上的位置形成强化部,从而改善强度以及绝缘度中的一个以上的程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04 KR 10-2017-0043568;20170523 KR 10-2017-001.一种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包括感测部以及与所述感测部连接的主体部的框架;
将所述框架插入并固定于注塑成型模具内;
在所述框架中,借助注入至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内的强化注入物而使机械疲劳集中的位置以及可能形成电传导的位置中的一个以上的位置形成强化部,从而改善强度以及绝缘度中的一个以上的程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插入并固定是借由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内的突出部而进行,
所述突出部借由所述强化注入物的供给压力而引入至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强化注入物在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内注入一次所述强化注入物,从而使所述强化部形成于所述框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机械疲劳沿所述框架反复弯折的方向发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机械疲劳在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感测部中的一个以上的位置发生。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框架还包括连接所述感测部以及所述主体部之间的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机械疲劳在所述主体部、所述感测部以及所述连接部中的一个以上的位置发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强化注入物包括依次注入的第一次强化注入物以及第二次强化注入物,
注入所述第一次强化注入物而通过第一次注塑成型强化所述框架的一面,
注入所述第二次强化注入物而通过第二次注塑成型强化所述框架的另一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机械疲劳沿所述框架反复弯折的方向发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汇流条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机械疲劳在所述主体部以及所述感测部中的一个以上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相英
申请(专利权)人:大山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