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金属嵌件的注塑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7535 阅读:4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产品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金属嵌件的注塑制品,该注塑制品包括第一塑胶本体及金属嵌件,金属嵌件嵌设于第一塑胶本体内的上表面;金属嵌件的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第一缺口,第一塑胶本体伸入第一缺口内,并与第一缺口的内侧面结合。该注塑制品结合强度高,并且无需在结合处涂敷胶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金属嵌件的注塑制品
本技术涉及注塑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金属嵌件的注塑制品。
技术介绍
随着笔记电脑、平板笔记本、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或相机等电子电气设备、信息设备的发展,市场上强烈要求开发出薄型且轻质的产品。轻薄的产品要求构成产品的外壳或内部部件薄壁、轻质同时也要求高强度、高刚性。常规金属材料密度较高产品较重,而塑胶材料密度相对较轻,为了减轻产品重量,一般会采用塑胶件取代金属件。但受限于产品的结构设计,部分需要高强度高刚性的地方仍然需要使用金属材质进行补强,因此,出现了塑胶件与金属件的结合件,这种结合件可以实现轻薄减重并维持结构性能稳定。目前电子电器、汽车、运动器材等产品上所用的塑胶件与金属件的结合方式,通常采用点胶热压成型方式,即先成型塑胶件,在结合部位进行点胶,再将金属件固定在塑胶产品上,最后采用热压粘合的方式加工而成。但是,这种结合件的结合强度有限,并且成型周期长。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具有金属嵌件的注塑制品,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金属嵌件的注塑制品,该注塑制品结合强度高,并且无需在结合处涂敷胶液。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金属嵌件的注塑制品,包括通过模内注塑成型的第一塑胶本体及金属嵌件;所述金属嵌件嵌设于所述第一塑胶本体内的上表面;所述金属嵌件的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塑胶本体伸入所述第一缺口内,并与所述第一缺口的内侧面结合。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嵌件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边缘处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注塑制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二塑胶本体,所述第二塑胶本体与所述第二缺口的内侧面及所述通孔的内侧面结合,并与所述第一塑胶本体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塑胶本体的顶面开设有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塑胶本体的顶面与所述金属嵌件的顶面平齐。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嵌件的下表面边缘处开设有所述第一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塑胶本体的顶面与所述金属嵌件的顶面平齐,或者所述第二塑胶本体的顶端伸出所述金属嵌件并覆盖所述第二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边缘处开设有所述第二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缺口的截面呈矩形,或者通过对所述金属嵌件倒角处理形成所述第一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缺口的截面呈矩形,或者通过对所述金属嵌件倒角处理形成所述第二缺口。进一步地,所述注塑制品为笔记本电脑前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具有金属嵌件的注塑制品,通过模内注塑成型,使金属嵌件嵌设于第一塑胶本体的上表面,并通过在金属嵌件的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第一缺口,使第一塑胶本体伸入第一缺口内与第一缺口的内侧面结合,从而实现了第一塑胶本体与金属嵌件之间的无缝结合,大大提高了注塑制品的结合强度。2、与采用传统的点胶热压成型方式获得的注塑制品相比,本技术的注塑制品中,金属嵌件与第一塑胶本体之间的结合处无需使用胶液粘接,从而简化了成型工序,缩短了成型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3、本技术的注塑制品的结构强度高,并且有利于产品轻薄化设计,可广泛应用在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屏、手机、相机等电子电器产品以及汽车、运动器材等产品的框架件及壳体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的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的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的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的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中金属嵌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中金属嵌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提供的的注塑制品中金属嵌件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制品,如图1所示,该注塑制品包括通过模内注塑成型的第一塑胶本体10及金属嵌件20。其中,金属嵌件20嵌设于第一塑胶本体10内的上表面;金属嵌件20的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第一缺口21,第一塑胶本体10伸入第一缺口21内,并与第一缺口21的内侧面结合。本实施例中,金属嵌件20的第一缺口21优选通过对金属嵌件20进行倒角或倒圆处理形成,如图11-12所示。采用这种方式,加工比较简单。其中,倒角尺寸或倒圆尺寸应依据金属嵌件20的厚度来定,常规情况下倒角C或倒圆R大于0.1mm即可。当然,也可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矩形缺口等其他形状的缺口,如图13所示。为了满足产品的轻薄化设计要求,可采用镁铝合金等材质的金属片作为金属嵌件20,并使金属嵌件20的顶面与第一塑胶本体10的顶面平齐。实施例2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制品,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注塑制品与实施例1中的注塑制品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金属嵌件20的下表面边缘处也开设有第一缺口21。如此,可使金属嵌件20与第一塑胶本体1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进一步提升注塑制品的结合强度。实施例3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制品,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注塑制品与实施例1中的注塑制品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金属嵌件20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上端边缘处开设有第二缺口;该注塑制品还包括位于第一通孔内的第二塑胶本体30,第二塑胶本体30与第二缺口的内侧面及通孔的内侧面结合,并与第一塑胶本体10一体注塑成型。通过增设第二塑胶本体30,可进一步提升注塑制品的结合强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的数量及尺寸可以依据金属嵌件20与第一塑胶本体10之间的结合区域面积来定。第二缺口的结构与第一缺口21的结构相同,可通过对金属嵌件20进行倒角或倒圆处理形成,其中,倒角尺寸或倒圆尺寸应依据金属嵌件20的厚度来定,常规情况下倒角C或倒圆R大于0.1mm即可。当然,也可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矩形缺口等其他形状的缺口。为了满足产品的轻薄化设计要求,可使第二塑胶本体30的顶面与金属嵌件20的顶面平齐。实施例4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制品,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注塑制品与实施例3中的注塑制品相比,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金属嵌件20的下表面边缘处也开设有第一缺口21;第一通孔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金属嵌件的注塑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模内注塑成型的第一塑胶本体及金属嵌件;所述金属嵌件嵌设于所述第一塑胶本体内的上表面;所述金属嵌件的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塑胶本体伸入所述第一缺口内,并与所述第一缺口的内侧面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金属嵌件的注塑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模内注塑成型的第一塑胶本体及金属嵌件;所述金属嵌件嵌设于所述第一塑胶本体内的上表面;所述金属嵌件的上表面边缘处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塑胶本体伸入所述第一缺口内,并与所述第一缺口的内侧面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嵌件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边缘处开设有第二缺口;
所述注塑制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二塑胶本体,所述第二塑胶本体与所述第二缺口的内侧面及所述通孔的内侧面结合,并与所述第一塑胶本体一体注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塑胶本体的顶面开设有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注塑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本体的顶面与所述金属嵌件的顶面平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闫然志杨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