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保护动力电池的保护梁、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816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动力电池的保护梁、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该车辆包括:车本体、动力电池和保护梁,所述动力电池安装于所述车本体的下方,所述保护梁的顶侧在所述车本体下方与所述车本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前侧或后侧;其中,所述保护梁具有至少部分为弧面形的碾压面,所述碾压面的最底端低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车本体底部位于动力电池的前侧或者后侧加设保护梁,且保护梁具有至少部分为弧面形的碾压面,而碾压面的最底端低于动力电池的底端以实现对动力电池的保护。

Protection beam, front subframe assembly and vehicle for protection of power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保护动力电池的保护梁、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保护动力电池的保护梁、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由于电动车辆的便捷性,使用电动车辆的人越来越多。动力电池是电动车辆的重要部件之一,其通常安装在电动车辆的底部,但是,在电动车辆行使的过程中,位于电动车辆底部的动力电池容易与地面的障碍物发生碰撞、剐蹭进而引发起火、爆炸等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保护动力电池的保护梁、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用于保护车辆底部的动力电池。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本体、动力电池和保护梁,所述动力电池安装于所述车本体的下方,所述保护梁的顶侧在所述车本体下方与所述车本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前侧或后侧;其中,所述保护梁具有至少部分为弧面形的碾压面,所述碾压面的最底端低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底端。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碾压面包括:弧面形的主碾压面,所述碾压面的最底端形成在所述主碾压面上,所述主碾压面自前向后呈先向下延伸再向上延伸趋势;和辅碾压面,所述辅碾压面与所述主碾压面的后端相连且自前向后逐渐向上倾斜。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碾压面为平面或者为曲率小于所述主碾压面的曲面。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梁为具有空腔的中空结构。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梁包括弧形侧壁、与所述弧形侧壁首尾连接以形成所述空腔的顶壁,所述碾压面形成为所述弧形侧壁的外表面,所述保护梁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空腔内的加强筋,至少一个所述加强筋为纵筋,所述纵筋的一端与所述弧形侧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顶壁连接。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为一字形、十字形、L形、X形中的任一种。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梁与位于所述车本体底部的前副车架的底表面连接。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副车架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保护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一定位销;和/或者,所述前副车架底部设置有第二定位销,所述保护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销配合的第二定位孔。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保护动力电池的保护梁,所述保护梁具有至少部分为弧面形的碾压面,所述碾压面包括:弧面形的主碾压面,所述碾压面的最底端形成在所述主碾压面上,所述主碾压面自前向后呈先向下延伸再向上延伸趋势;和辅碾压面,所述辅碾压面与所述主碾压面的后端相连且自前向后逐渐向上倾斜。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碾压面为平面或者为曲率小于所述主碾压面的曲面。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梁包括弧形侧壁、与所述弧形侧壁首尾连接以形成空腔的顶壁,所述碾压面形成为所述弧形侧壁的外表面,所述保护梁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空腔内的加强筋,至少一个所述加强筋为纵筋,所述纵筋的一端与所述弧形侧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顶壁连接。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本体;以及如上述中所述的保护梁,所述保护梁与所述前副车架本体相连。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保护动力电池的保护梁、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该车辆包括:车本体、动力电池和保护梁,所述动力电池安装于所述车本体的下方,所述保护梁的顶侧在所述车本体下方与所述车本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前侧或后侧;其中,所述保护梁具有至少部分为弧面形的碾压面,所述碾压面的最底端低于所述动力电池的底端。可见,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车本体底部位于动力电池的前侧或者后侧加设保护梁,且保护梁具有至少部分为弧面形的碾压面,而碾压面的最底端低于动力电池的底端,从而,在地面上的障碍物碰撞动力电池之前,保护梁的碾压面先将地面上的障碍物压碎,以使动力电池经过被压碎的障碍物的上方时不会接触到障碍物,从而保护了动力电池。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保护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图4匹配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保护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图6匹配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梁内设有一字型加强筋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梁内设有十字形加强筋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车本体;100-动力电池;200-保护梁;210-碾压面;211-操作孔;212-主碾压面;213-辅碾压面;220-第一凸台;221-定位销;230-第二凸台;240-第三凸台;250-第四凸台;251-定位孔;260-弧形侧壁;270-顶壁;280-加强筋;300-前副车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它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车本体10、动力电池100和保护梁200,动力电池100安装于车本体10的下方,保护梁200的顶侧在车本体10下方与车本体10连接,且位于动力电池100的前侧或后侧;其中,保护梁200具有至少部分为弧面形的碾压面210,碾压面210的最底端低于动力电池100的底端。具体地,上述中的保护梁200用于将路面上的障碍物压碎,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压碎路面的障碍物,保护梁200可以采用铁、铝等材质硬的材料制作而成,但是,为了使得保护梁200不仅能够压碎地面上的障碍物,同时增加给车本体10的重量小,那么,保护梁200优选为采用铝制材料制作而成;上述中的保护梁200沿车本体10的宽度方向设置,宽度方向即为车本体10上自第一车门向与第一车门相对的第二车门的方向,那么,保护梁200位于动力电池100的前侧即为保护梁200沿车本体10的宽度方向设于动力电池100靠近车头的一侧,而保护梁200位于动力电池100的后侧,即为保护梁200沿车本体10的宽度方向设于动力电池100靠近车尾的一侧;上述中的保护梁200具有至少部分为弧形面的碾压面210,碾压面210的最底端低于动力电池100的底端,即保护梁200的底部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动力电池100到地面的距离,那么,先经过障碍物上方的保护梁200的碾压面210压碎障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保护动力电池的保护梁,其特征在于,/n所述保护梁具有至少部分为弧面形的碾压面,所述碾压面包括:/n弧面形的主碾压面,所述碾压面的最底端形成在所述主碾压面上,所述主碾压面自前向后呈先向下延伸再向上延伸趋势;和/n辅碾压面,所述辅碾压面与所述主碾压面的后端相连且自前向后逐渐向上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保护动力电池的保护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梁具有至少部分为弧面形的碾压面,所述碾压面包括:
弧面形的主碾压面,所述碾压面的最底端形成在所述主碾压面上,所述主碾压面自前向后呈先向下延伸再向上延伸趋势;和
辅碾压面,所述辅碾压面与所述主碾压面的后端相连且自前向后逐渐向上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碾压面为平面或者为曲率小于所述主碾压面的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梁包括弧形侧壁、与所述弧形侧壁首尾连接以形成空腔的顶壁,所述碾压面形成为所述弧形侧壁的外表面,所述保护梁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空腔内的加强筋,至少一个所述加强筋为纵筋,所述纵筋的一端与所述弧形侧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顶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辉于浩赵亮刘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