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前悬架防撞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45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撞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前悬架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下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移动块,所述置物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块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滑槽内,所述移动块内滑动插设有两个滑杆,所述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移动块并与滑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上固定套设有多个固定块,多个所述固定块位于移动块与滑槽内顶端侧壁之间,所述移动块内固定插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置物槽内顶端侧壁之间固定连有两个阻尼减震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处吸能与缓冲机构的设置,使汽车在受到碰撞后产生的冲击力被吸收分散,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前悬架防撞梁总成
本技术涉及防撞梁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前悬架防撞梁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普通家庭,成为代步和运输工具,但由于汽车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汽车追尾事故给驾乘人员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越来越多的会考察前防撞梁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现有的汽车前防撞梁结构一般是一根封闭梁结构,然后通过螺栓紧固在前纵梁的前端,在受到碰撞后产生的冲击力较大,并且所受的冲击力无法分散,从而影响汽车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前悬架防撞梁总成,通过多处吸能与缓冲机构的设置,使汽车在受到碰撞后产生的冲击力被吸收分散,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系数。(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前悬架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下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移动块,所述置物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块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滑槽内,所述移动块内滑动插设有两个滑杆,所述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移动块并与滑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上固定套设有多个固定块,多个所述固定块位于移动块与滑槽内顶端侧壁之间,所述移动块内固定插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置物槽内顶端侧壁之间固定连有两个阻尼减震器,所述连接块的下端贯穿移动块并固定连接有吸能盒,所述吸能盒内设有吸能腔,所述吸能盒的两侧均设有与吸能腔相通的溃缩孔,所述吸能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设有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吸能块,多个所述吸能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减震器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置物槽内顶端侧壁、连接块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吸能腔内设有两个交叉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吸能腔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牵引钩。(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防撞梁受到碰撞时,巨大的冲击力推动防撞梁,使移动块向置物槽内移动,移动块移动时会推动固定块,使固定块的位置从固定变为松动,从而吸收一部分能量,移动块移动时连接块也会随着移动,再通过阻尼减震器来吸收一部分能量,最后通过吸能盒与吸能盒内的溃缩孔来吸收分散冲击力。本技术通过多处吸能与缓冲机构的设置,使汽车在受到碰撞后产生的冲击力被吸收分散,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系数;2)同时,吸能块与连接杆可提高汽车百分之二十五碰撞时的安全性,弹簧可增强缓冲吸能的效果,支撑杆可提高吸能盒的吸收效果,橡胶垫可增强安装板与汽车安装时的位置稳定性,牵引钩可方便对汽车进行牵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前悬架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前悬架防撞梁总成的A处结构示意图。1-连接杆,2-阻尼减震器,3-移动块,4-防撞梁,5-牵引钩,6-弹簧,7-吸能块,8-安装孔,9-橡胶垫,10-支撑杆,11-溃缩孔,12-安装板,13-吸能盒,14-连接块,15-滑杆,16-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的一种新型前悬架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4,防撞梁4的下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置物槽,置物槽内设有移动块3,用以与固定块16碰撞,起到吸能作用,置物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滑槽,移动块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滑槽内,移动块3内滑动插设有两个滑杆15,用以安装固定块16,滑杆15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移动块3并与滑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滑杆15上固定套设有多个固定块16,用以起到吸能作用,多个固定块16位于移动块3与滑槽内顶端侧壁之间,移动块3内固定插设有连接块14,用以连接吸能盒13,连接块14与置物槽内顶端侧壁之间固定连有两个阻尼减震器2,用以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连接块14的下端贯穿移动块3并固定连接有吸能盒13,用以吸收汽车受到碰撞的冲击力,吸能盒13内设有吸能腔,吸能盒13的两侧均设有与吸能腔相通的溃缩孔11,用以增强吸能效果,吸能盒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用以与汽车安装,安装板12内设有安装孔8,用以方便安装。其中,防撞梁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吸能块7,多个吸能块7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用以提高汽车百分之二十五碰撞时的安全性,阻尼减震器2上套设有弹簧6,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置物槽内顶端侧壁、连接块14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用以增强缓冲吸能的效果,吸能腔内设有两个交叉设置的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两端分别与吸能腔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用以提高吸能盒13的吸收效果,安装板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9,用以增强安装板12与汽车安装时的位置稳定性,防撞梁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牵引钩5,用以方便对汽车进行牵引。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新型前悬架防撞梁总成,当防撞梁4受到碰撞时,巨大的冲击力推动防撞梁4,使移动块3向置物槽内移动,移动块3移动时会推动固定块16,使固定块16的位置从固定变为松动,从而吸收一部分能量,移动块3移动时连接块14也会随着移动,再通过阻尼减震器2来吸收一部分能量,最后通过吸能盒13与吸能盒13内的溃缩孔11来吸收分散冲击力。本技术通过多处吸能与缓冲机构的设置,使汽车在受到碰撞后产生的冲击力被吸收分散,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系数。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前悬架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4)的下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移动块(3),所述置物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块(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滑槽内,所述移动块(3)内滑动插设有两个滑杆(15),所述滑杆(15)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移动块(3)并与滑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5)上固定套设有多个固定块(16),多个所述固定块(16)位于移动块(3)与滑槽内顶端侧壁之间,所述移动块(3)内固定插设有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与置物槽内顶端侧壁之间固定连有两个阻尼减震器(2),所述连接块(14)的下端贯穿移动块(3)并固定连接有吸能盒(13),所述吸能盒(13)内设有吸能腔,所述吸能盒(13)的两侧均设有与吸能腔相通的溃缩孔(11),所述吸能盒(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内设有安装孔(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前悬架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4)的下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移动块(3),所述置物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块(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滑槽内,所述移动块(3)内滑动插设有两个滑杆(15),所述滑杆(15)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移动块(3)并与滑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5)上固定套设有多个固定块(16),多个所述固定块(16)位于移动块(3)与滑槽内顶端侧壁之间,所述移动块(3)内固定插设有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与置物槽内顶端侧壁之间固定连有两个阻尼减震器(2),所述连接块(14)的下端贯穿移动块(3)并固定连接有吸能盒(13),所述吸能盒(13)内设有吸能腔,所述吸能盒(13)的两侧均设有与吸能腔相通的溃缩孔(11),所述吸能盒(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内设有安装孔(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向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烨赫精密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