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套结构、悬架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42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衬套结构、悬架和具有其的车辆,衬套结构包括外管、内骨架、弹性连接部,内骨架位于外管内,弹性连接部位于外管与内骨架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内,弹性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一弹性连接部和两个第二弹性连接部,两个第一弹性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内骨架的径向相对两侧,两个第二弹性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分别位于内骨架的径向相对两侧,第一弹性连接部的刚度大于第二弹性连接部的刚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衬套结构,衬套可以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传动性能,以满足衬套结构的使用需求。

Bush construction, suspension and vehicles with 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sh structure, a suspension and a vehicle with it. The bush structure includes an outer tube, an inner frame and an elastic connecting part. The inner frame is located in the outer tube, and the elastic connecting part is located in the installation space formed between the outer tube and the inner frame. The elastic connecting part includes two first elastic connecting parts and two second elastic connecting parts. The two first elastic connecting parts are along the first The two second elastic connectors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at the radial opposite sides of the inner framework along the second direction. The stiffness of the first elastic connector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elastic connector. According to the bush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bush can have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to meet the use demand of the bush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衬套结构、悬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衬套结构、悬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衬套中连接在外管与内骨架之间的起到缓冲作用的弹性连接件的刚度分布均匀,从而与外管连接的第一部件和与内骨架连接的第二部件之间在各个方向的传动性能相同。但是在某些情形下要求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在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传动性能。例如,将衬套安装在车辆的悬架时,需要令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在上下方向传动性较弱以减小车内人员受到的震动,同时需要令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在水平方向传动性较强以保证受到外力的传递,防止局部受力过大损坏,现有的衬套无法实现上述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在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传动性能的衬套结构。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衬套结构的悬架。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悬架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衬套结构,包括外管、内骨架、弹性连接部,所述内骨架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弹性连接部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骨架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内,所述弹性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一弹性连接部和两个第二弹性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内骨架的径向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内骨架的径向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部的刚度。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衬套结构,衬套可以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传动性能,以满足衬套结构的使用需求。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衬套结构,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外管的内周面以及所述内骨架的外周面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连接部与所述内骨架的外周面连接并与所述外管的内周面间隔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为橡胶件,且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外管的内周面以及所述内骨架的外周面硫化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骨架的外周面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弹性连接部具有适于与所述固定槽固定的安装凸起。进一步地,所述内骨架的外周面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弹性连接部的内周面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适于与所述固定槽固定的安装凸起。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具有适于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部的内周面连接的弧形安装板。可选地,所述内骨架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悬架,设有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衬套结构,所述第二方向为上下方向。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悬架,在上下方向传动性较弱以减小车内人员受到的震动,同时需要在水平方向传动性较强以保证受到外力的传递,防止局部受力过大损坏,提升了车辆的使用体验。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所述的车辆,设有如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悬架。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提升了车辆的使用体验。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结构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弹性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衬套结构100,外管1,内骨架2,安装孔21,固定槽22,减重孔23,第一弹性连接部31,第二弹性连接部32,豁口321,安装空间4,安装座5,弧形安装板51,安装凸起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水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首先结合图1-图5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结构100。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结构100可以包括外管1、内骨架2、弹性连接部,内骨架2位于外管1内,弹性连接部位于外管1与内骨架2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4内。第一部件(例如第一摆臂)可以与外管1安装(例如第一部件可以安装在外管1的外周面),第二部件(例如第二摆臂)可以与内骨架2安装(例如第二部件可以安装在内骨架2的安装孔21处)。由此,第一部件可以通过衬套结构100对第二部件进行力传动,同时,弹性连接部可以在第一部件对第二部件传动力时进行缓冲减震。弹性连接部可采用多种安装方式,例如可以只与外管1安装,也可以只与内骨架2安装,也可以同时与外管1以及内骨架2安装,以保证弹性连接部位于安装空间4内即可。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一弹性连接部31和两个第二弹性连接部32,两个第一弹性连接部31沿第一方向(如图1中左右方向)分别位于内骨架2的径向相对两侧,两个第二弹性连接部32沿第二方向(如图1中上下方向)分别位于内骨架2的径向相对两侧,第一弹性连接部31的刚度大于第二弹性连接部32的刚度。此处的径向是指与内骨架2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不代表内骨架2的横截面一定为圆形。由此,第二弹性连接部32相对第一弹性连接部31更容易变形,第一部件对第二部件沿第一方向传动力时传力效果相对更好,而第一部件对第二部件沿第二方向传动力时缓冲效果相对更好。由此可以满足第一部件对第二部件在不同方向的传动力性能的不同要求,以使衬套结构100在不同的方向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内骨架、弹性连接部,所述内骨架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弹性连接部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骨架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内;/n所述弹性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一弹性连接部和两个第二弹性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内骨架的径向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内骨架的径向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部的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内骨架、弹性连接部,所述内骨架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弹性连接部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骨架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内;
所述弹性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一弹性连接部和两个第二弹性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内骨架的径向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内骨架的径向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部的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外管的内周面以及所述内骨架的外周面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连接部与所述内骨架的外周面连接并与所述外管的内周面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为橡胶件,且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外管的内周面以及所述内骨架的外周面硫化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