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863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安装结构,包括由后保险杠上面罩与后保险杠下面罩组成的后保险杠面罩本体,后保险杠下面罩设置在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下端,后保险杠上面罩与后保险杠下面罩之间为一体连接,在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上方向内侧凹陷形成行李箱盖承接面板,其特征在于:行李箱承接面板上开设有两个定位连接柱,两个定位连接柱之间相互对称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后保险杠上面罩与后保险杠下面罩的的侧面向车辆方向弯曲行形成多个侧围板,起到了疏导了车辆后方空气流的流通方向,减少了彼此之间的干涉程度,使得空气在车辆后方的流动性提高,不会增加车辆背面的负压,降低了车辆整体的行驶阻力的作用。

Rear bumper cover assembly installation structure

The obj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the rear bumper mask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rear bumper mask body composed of the upper cover of the rear bumper and the lower cover of the rear bumper. The lower cover of the rear bumper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upper cover of the rear bumper, and the upper cover of the rear bump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cover of the rear bumper as a whole, and the upper cover of the rear bumper is concave in the upper direction and the inner side is formed The trunk lid receiving pan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wo positioning connecting columns are arranged on the trunk receiving panel, and the two positioning connecting column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with each other. The side surfaces of the upper cover of the rear bumper and the lower cover of the rear bumper bend towards the vehicle direction to form a plurality of side panels, which can dredge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air flow behind the vehicle,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degree between them, improve the fluidity of the air behind the vehicle, do not increase the negative pressure on the back of the vehicle, and reduce the overall driving resistance of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汽车前后端装有保险杠(bumper),不仅有装饰功能,更重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保险杠具有安全保护、装饰车辆以及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等作用。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低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在与行人发生事故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行人的作用。从外观上看,具有装饰性,成为装饰轿车外型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保险杠还有一定的空气动力学作用。同时,为了减少轿车在发生侧撞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在轿车上通常安装有车门保险杠,以增强车门的防撞冲击力。这种方法实用、简单,对车身结构的改动不大,已经普遍推广使用。早在1993年深圳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参展的本田雅阁将一扇车门剖开一部分,专门露出车门保险杠给观众看,以示其良好的安全性能。安装车门保险杠就是在每扇车门的门板内横置或斜置数条高强度的钢梁,起到车前车后保险杠的作用,做到整部轿车前后左右都有保险杠“护驾”,形成一个“铜墙铁壁”,使得轿车乘员有一个最大限度的安全区域。当然,安装这种车门保险杠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讲,无疑会增加一些成本,但对于轿车的乘员来讲,安全性和安全感都会增加了许多。目前现有的汽车的前后保险杠通常都是塑料制成的,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塑料保险杠使用的塑料,大体上使用聚酯系和聚丙烯系两种材料,采用注射成型法制成。目前汽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且目前现有的汽车前后保险杠通常是以金属材料为主,用厚度为3毫米以上的钢板冲压成U形槽钢,表面处理镀铬,与汽车车身中的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好像是一件附加上去的部件看上去十分不美观,而且目前现有的汽车后保险杠面罩的结构包括面罩本体,在后保险杠面罩的下端开设有排气管口,发动机的排气管从排气管口处穿过并露出,后保险杠面罩如果与汽车连接不稳下倾会压到汽车排气管,在后保险杠面罩上开设的排气管口会对汽车排气管形成一定的压力并会产生摩擦从而使后保险杠面罩总成产生振动,影响汽后保险杠面罩与汽车车身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容易使后保险杠面罩下端与汽车车身之间的连接松动而导致后保险杠面罩与容易从汽车车身脱落的问题,后保险杠面罩在连接松动时容易下倾斜压下排气管,对排气管造成一定的损坏,影响汽车尾部的美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安装结构,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目前导叶使用的平衡配重装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安装结构,本专利技术在后保险杠下面罩的下端开设有两个安装插槽,在安装插槽上开设有通孔,本专利技术中的后保险杠下面罩可以通过安装插槽与汽车车身之间相互卡接,再通过固定螺栓使后保险杠下面罩的下部与汽车车身之间相互固定,在安装时,排气管从后保险杠下面罩下端开设的弧形开口内穿过,本专利技术使得后保险杠下面罩与汽车车身支架的连接稳固,可以有效的避免后保险杠面罩如果与汽车连接不稳下倾而导致在后保险杠面罩上开设的排气管口会对汽车排气管形成一定的压力并会产生摩擦从而使后保险杠面罩总成产生振动,影响汽后保险杠面罩与汽车车身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容易使后保险杠面罩下端与汽车车身之间的连接松动而导致后保险杠面罩与容易从汽车车身脱落的问题,也保证了汽车尾部的美观度。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安装结构,包括由后保险杠上面罩与后保险杠下面罩组成的后保险杠面罩本体,后保险杠下面罩设置在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下端,后保险杠上面罩与后保险杠下面罩之间为一体连接,在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上方向内侧凹陷形成行李箱盖承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承接面板上设置有两个定位连接柱,两个定位连接柱之间相互对称设置,所述行李箱承接面板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定位块,在定位块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一侧设置有左上侧围板,左上侧围板与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的另一侧设置有右上侧围板,右上侧围板与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在右上侧围板与左上侧围板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左上侧围板的下端设置有左中侧围板,左中侧围板与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一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侧围板,在下侧围板上均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上开设有凹槽,在凹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卡座,定位卡座与后保险杠下面罩相互为一体连接,在定位卡座上开设有定位卡孔,凹槽内设置有通风格栅,在凹槽的上端设置有固定连接座,固定连接座与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之间相互为一体连接,在固定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车牌固定板,在固定连接座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车牌固定板,第一车牌固定板与第二车牌固定板均与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相互为一体连接,在第一车牌固定板与第二车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固定孔。进一步,所述右上侧围板的下端设置有右中侧围板,右中侧围板与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一侧相互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右中侧围板与右中侧围板上开均设有第二安装孔。进一步,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下端开设有用于穿过汽车排气管的弧形开口。进一步,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的底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两个拖车钩,在两个拖车钩上均开设有挂孔。进一步,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的下端开设有两个安装插槽。进一步,所述凹槽内开设有左尾灯安装孔与右尾灯安装孔,左尾灯安装孔与右尾灯安装孔分别设置在所述通风格栅的两侧。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有4-6个。进一步,所述行李箱盖承接面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连接件,在两个定位连接件上均开设有第三定位孔。进一步,所述后保险杠面罩本体的形状为“凹”字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安装结构,本专利技术在后保险杠下面罩的下端开设有两个安装插槽,在安装插槽上开设有通孔,本专利技术中的后保险杠下面罩可以通过安装插槽与汽车车身之间相互卡接,再通过固定螺栓使后保险杠下面罩的下部与汽车车身之间相互固定,在安装时,排气管从后保险杠下面罩下端开设的弧形开口内穿过,本专利技术使得后保险杠下面罩与汽车车身支架的连接稳固,可以有效的避免后保险杠面罩如果与汽车连接不稳下倾而导致在后保险杠面罩上开设的排气管口会对汽车排气管形成一定的压力并会产生摩擦从而使后保险杠面罩总成产生振动,影响汽后保险杠面罩与汽车车身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容易使后保险杠面罩下端与汽车车身之间的连接松动而导致后保险杠面罩与容易从汽车车身脱落的问题,也保证了汽车尾部的美观度,本专利技术在后保险杠下面罩的内侧一体连接有凸起的固定连接座,使得汽车车牌与该凸起相接触,在通过两个车牌固定板固定车牌时,增加了弹性的固定力,使得两者的结合更加紧实,本专利技术中的后保险杠上面罩与后保险杠下面罩的的侧面向车辆方向弯曲行形成多个侧围板,该结构的设置,既增加了后保险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安装结构,包括由后保险杠上面罩与后保险杠下面罩组成的后保险杠面罩本体,后保险杠下面罩设置在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下端,后保险杠上面罩与后保险杠下面罩之间为一体连接,在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上方向内侧凹陷形成行李箱盖承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承接面板上设置有两个定位连接柱,两个定位连接柱之间相互对称设置,所述行李箱承接面板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定位块,在定位块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一侧设置有左上侧围板,左上侧围板与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的另一侧设置有右上侧围板,右上侧围板与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在右上侧围板与左上侧围板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左上侧围板的下端设置有左中侧围板,左中侧围板与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一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侧围板,在下侧围板上均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上开设有凹槽,在凹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卡座,定位卡座与后保险杠下面罩相互为一体连接,在定位卡座上开设有定位卡孔,凹槽内设置有通风格栅,在凹槽的上端设置有固定连接座,固定连接座与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之间相互为一体连接,在固定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车牌固定板,在固定连接座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车牌固定板,第一车牌固定板与第二车牌固定板均与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相互为一体连接,在第一车牌固定板与第二车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固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后保险杠面罩总成安装结构,包括由后保险杠上面罩与后保险杠下面罩组成的后保险杠面罩本体,后保险杠下面罩设置在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下端,后保险杠上面罩与后保险杠下面罩之间为一体连接,在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上方向内侧凹陷形成行李箱盖承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承接面板上设置有两个定位连接柱,两个定位连接柱之间相互对称设置,所述行李箱承接面板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定位块,在定位块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一侧设置有左上侧围板,左上侧围板与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的另一侧设置有右上侧围板,右上侧围板与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在右上侧围板与左上侧围板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左上侧围板的下端设置有左中侧围板,左中侧围板与所述后保险杠上面罩的一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侧围板,在下侧围板上均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上开设有凹槽,在凹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卡座,定位卡座与后保险杠下面罩相互为一体连接,在定位卡座上开设有定位卡孔,凹槽内设置有通风格栅,在凹槽的上端设置有固定连接座,固定连接座与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之间相互为一体连接,在固定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车牌固定板,在固定连接座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车牌固定板,第一车牌固定板与第二车牌固定板均与所述后保险杠下面罩相互为一体连接,在第一车牌固定板与第二车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玟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夏联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