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13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包括包括机器人底盘、碰撞前壳、碰撞前壳上固定板和金属碰撞弹片,所述碰撞前壳安装在机器人底盘的边缘一侧,所述金属碰撞弹片安装在碰撞前壳与机器人底盘之间,所述碰撞前壳上固定板固定碰撞前壳与机器人底盘,所述机器人底盘连接碰撞前壳的一侧安装有碰撞式感应开关。该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结构设计优化使零件之间配合间隙合理,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减小后期生产安装偏差,便于后期生产安装,整体壳体尺寸参数从新设计,解决配合干涉现象导致性能不良问题,提高整机的结构稳定性。

A structure of anti-collision front shell for robot chassi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collision front shell structure for a robot chassis, which comprises a robot chassis, a collision front shell, a fixed plate on the collision front shell and a metal collision spring piece. The collision front shell is installed on one side of the edge of the robot chassis, the metal collision spring piece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collision front shell and the robot chassis, and the fixed plate on the collision front shell fixes the collision front shell and the metal collision spring piece The robot chassis is connected with one side of the collision front shell and is equipped with a collision type induction switch. The structure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he front shell of the robot chassis makes the fit gap between parts reasonable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design reasonable. Reduce the deviation of later production and installation, facilitate the later production and installation. The overall shell size parameters are newly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performance caused by matching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whol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很多行走机器人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大多数比较传统结构方式,部分利用弹片等结构实现防碰撞前壳结构的触发效灵敏度、结构稳定性、安装生产方便性能等都极低,部分结构中包括整体结构参数、相关单体结构件细节尺寸参数及具体零部件细节结构配合方式等的合理性较差,且部分结构件材质及壁厚等细节尺寸不合理及后期生产加工中尺寸存在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发灵敏度高、结构稳定、安装生产方便的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包括机器人底盘、碰撞前壳、碰撞前壳上固定板和金属碰撞弹片,所述碰撞前壳安装在机器人底盘的边缘一侧,所述金属碰撞弹片安装在碰撞前壳与机器人底盘之间,所述碰撞前壳上固定板固定碰撞前壳与机器人底盘,所述机器人底盘连接碰撞前壳的一侧安装有碰撞式感应开关。进一步的,所述碰撞式感应开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碰撞式感应开关安装在碰撞前壳与机器人底盘两端的连接处,另一组碰撞式感应开关设置在机器人底盘与碰撞前壳弧心位置处。进一步的,所述碰撞前壳与碰撞前壳上固定板上相同位置分布有螺孔,所述碰撞前壳和碰撞前壳上固定板通过螺丝和螺孔与机器人底盘底盘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碰撞前壳内侧带有凹槽,所述机器人底盘上带有卡扣,所述金属碰撞弹片安装在凹槽与卡扣之间,并通过螺丝配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碰撞前壳材质为塑胶,整体厚度为3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碰撞前壳外侧分布有凸起点。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该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结构设计优化使零件之间配合间隙合理,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减小后期生产安装偏差,便于后期生产安装,整体壳体尺寸参数从新设计,解决配合干涉现象导致性能不良问题,提高整机的结构稳定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包括机器人底盘1、碰撞前壳2、碰撞前壳上固定板3和金属碰撞弹片4,所述碰撞前壳2安装在机器人底盘1的边缘一侧,所述金属碰撞弹片4安装在碰撞前壳2与机器人底盘1之间,所述碰撞前壳上固定板3固定碰撞前壳2与机器人底盘1,所述机器人底盘1连接碰撞前壳2的一侧安装有碰撞式感应开关5。所述碰撞式感应开关5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碰撞式感应开关5安装在碰撞前壳2与机器人底盘1两端的连接处,另一组碰撞式感应开关5设置在机器人底盘1与碰撞前壳2弧心位置处。所述碰撞前壳2与碰撞前壳上固定板3上相同位置分布有螺孔21,所述碰撞前壳2和碰撞前壳上固定板3通过螺丝6和螺孔21与机器人底盘1底盘固定。所述碰撞前壳2内侧带有凹槽22,所述机器人底盘1上带有卡扣7,所述金属碰撞弹片4安装在凹槽22与卡扣7之间,并通过螺丝6配合固定。所述碰撞前壳2材质为塑胶,整体厚度为3毫米。所述碰撞前壳2外侧分布有凸起点23。该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采用高强度弹簧钢通过一体冲压成型工艺,使得弹片尺寸精准并且弹片的刚性及强增加了使用寿命及稳定性可保证持续按压而不变形。弹片整体通过卡扣和螺丝配合固定在底盘外壳上,更加牢固且生产便利。碰撞前壳通过从新的结构及方案设计整体壁厚3mm的PC+ABS塑胶壳体,既保证了壳体的撞击强度又使其具有一定的课弯曲性能可使其在较小的撞击力时也可以非常灵敏的触发碰撞开关。上部固定盖板通过从新的结构方案设计使其可以在整体安装时保持同一方向安装使得安装整体更加简单效率提高,总体通过螺丝与碰撞前壳固定一起,突出的几处限位卡可以卡合在底盘侧壁起到向外弹开时的限位固定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底盘、碰撞前壳、碰撞前壳上固定板和金属碰撞弹片,所述碰撞前壳安装在机器人底盘的边缘一侧,所述金属碰撞弹片安装在碰撞前壳与机器人底盘之间,所述碰撞前壳上固定板固定碰撞前壳与机器人底盘,所述机器人底盘连接碰撞前壳的一侧安装有碰撞式感应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底盘、碰撞前壳、碰撞前壳上固定板和金属碰撞弹片,所述碰撞前壳安装在机器人底盘的边缘一侧,所述金属碰撞弹片安装在碰撞前壳与机器人底盘之间,所述碰撞前壳上固定板固定碰撞前壳与机器人底盘,所述机器人底盘连接碰撞前壳的一侧安装有碰撞式感应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底盘使用防碰撞前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式感应开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碰撞式感应开关安装在碰撞前壳与机器人底盘两端的连接处,另一组碰撞式感应开关设置在机器人底盘与碰撞前壳弧心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底盘使用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姚春元
申请(专利权)人:威斯泰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