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机离合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369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大门机离合器构造,于底座体设有作动控制组,并设有离合控制件,离合控制件设有升降控制斜面、卡制槽及升顶体,通过转动升顶体使其于升降控制斜面作动前进,至升降控制斜面端缘时,升顶体的凸部即卡入卡制槽,作动控制组是由中轴体、主动轮、移动件及推杆体所构成,中轴体设有一容置空间供装置推杆体,将移动件套设于中轴体上,使移动件的螺孔与中轴体的长条孔及推杆体的结合孔相对,以一结合件将其相互结合,而移动件的一端设有齿状的卡部,于中轴体上套设一主动轮,主动轮一端设有与移动件的卡部相互配合的嵌卡部,推杆体的一端与离合控制件的升顶体相抵顶,通过顶推升顶体,使推杆体连动移动件与主动轮离合,达有效并准确离合的功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门机离合器构造,尤指一种应用于大门机构造的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大门机离合构造,如图7所示,是于马达50的轴心52上,套设一移动件23及主动轮24,并于轴心52一侧架设呈拱形的拨动杆70,其轴心52周面设有数道沿着轴向延伸的凸条,使两相邻凸条的间形成导槽521,并于轴心52近末端处环设扣槽,以供扣套卡制件28,而移动件23呈管状型态,该移动件23于一端形成有齿状的卡部230,另端侧环设有环槽232,且内壁设有与轴心52的导槽521相互配合的嵌缘,而拨动杆70侧部设有突伸的卡制部71,供嵌卡于移动件23的环槽232,且主动轮24一端设有与移动件23的卡部230相互配合的嵌卡部240,通过拨动拨动杆70,以达移动件23与主动轮24离合的功效,虽其可达离合的功效,但仍有不足及须改良的处,诸如1、机件作动所产生的震动使移动件与主动轮自行离合其移动件仅单纯穿套于轴心上,无任何辅助卡制固定的装置,当马达运转时其所产生的震动,易造成移动件于轴心滑移,此时拨动杆亦受影响产生倾倒,顺势将移动件大幅反向推移,若当时移动件与主动轮呈卡合状态,则因此而使移动件与主动轮自行离合,造成使用者的不便。2、机件损坏故障当移动件与主动轮处于离合状态,而主动轮仍受马达驱动运转,因马达运转时其所产生的震动,使移动件滑移至与主动轮接触,而移动件的卡部与主动轮的嵌卡部因瞬间接触而产生碰撞,造成卡部与嵌卡部的变形或崩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门机离合器构造,具有有效并准确离合的功效,并可以有效降低机件损坏故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大门机离合器构造,其是包括一底座体,该底座体设有传动轴、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一作动控制组,该作动控制组设于底座体的第一、二开口部处,该作动控制组设有中轴体、推杆体、移动件、主动轮、弹性体、轴承体、油封体、卡制件及齿轮体,其中轴体设有长条孔、第一卡制部、第二卡制部及容置部,另推杆体设有结合孔,而移动件设有卡部及螺孔,另主动轮设有嵌卡部及固定部,而齿轮体设有卡槽,弹性体设于中轴体近第二开口部处,而中轴体所设容置空间供装置推杆体,将移动件套设于中轴体上,使移动件的螺孔与中轴体的长条孔及推杆体的结合孔相对,以一结合件结合,另将主动轮套设于中轴体上,该主动轮所设嵌卡部与移动件的卡部配合,而中轴体所设的第二卡制部与主动轮所设的固定部卡制配合,另中轴体穿出底座体的第二开口部处,穿设一齿轮体;一离合控制件,该离合控制件设有升降控制斜面、卡制槽及升顶件,该升顶件与作动控制组的推杆体相抵顶,且离合控制件通过结合件,结合于底座体的第一开口部;一盖体,该盖体固设于底座体的顶面;数结合件。在本技术的大门机离合器构造中,所述的移动件所设的卡部呈齿状。在本技术的大门机离合器构造中,所述的主动轮所设的嵌卡部呈齿状,且其齿数多于移动件所设的卡部。在本技术的大门机离合器构造中,所述的离合控制件的升顶件设有供转动件插入的插孔。在本技术的大门机离合器构造中,所述的插孔呈五角形。在本技术的大门机离合器构造中,所述的插孔呈六角形。在本技术的大门机离合器构造中,所述的插孔呈四边形。在本技术的大门机离合器构造中,所述的结合件是为螺栓体。在本技术的大门机离合器构造中,所述的螺栓体是为六角螺栓。在本技术的大门机离合器构造中,所述的螺栓体是为平头螺栓。在本技术的大门机离合器构造中,所述的螺栓体是为圆头螺栓。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的大门机离合器构造,即于底座体的第一、二开口部间设有作动控制组,且第一开口部固设有离合控制件,该离合控制件内设有升降控制斜面、卡制槽及升顶体,通过转动升顶体使其于升降控制斜面作动前进,至升降控制斜面端缘时,升顶体的凸部即卡入卡制槽,而作动控制组是由中轴体、主动轮、移动件、推杆体及弹性体所构成,中轴体近第二开口部设有弹性体,另中轴体设有一容置空间供装置推杆体,该推杆体设有结合孔,另中轴体外径设有贯穿的长条孔,将移动件套设于中轴体上,该移动件上设有螺孔,使移动件的螺孔与中轴体的长条孔及推杆体的结合孔相对,并以一结合件将其相互结合,而移动件的一端设有齿状的卡部,另于中轴体上套设一主动轮,该主动轮一端设有与移动件的卡部相互配合的嵌卡部,而推杆体的一端与离合控制件的升顶体相抵顶,通过顶推升顶体,使推杆体连动移动件与主动轮离合,达有效并准确离合的功效。本技术具有有效降低机件损坏故障的优点,并兼具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离合控制件另一角度暨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作动控制件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剖面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7是本技术的公知状态参考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底座体11 容置空间110 传动轴111 螺齿部12 第一开口部13 第二开口部20 作动控制组21 中轴体210 长条孔211 第一卡制部212 第二卡制部213 容置部22 推杆体220 结合孔23 移动件230 卡部 231 螺孔24 主动轮240 嵌卡部241 固定部25 弹性体26 轴承体27 油封体28 卡制件29 齿轮体290 卡槽30 离合控制件300 升降控制斜面301 卡制槽31 升顶体40 盖体41 承座部50 马达体51 底座部52 轴心60 结合件70 拨杆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尊敬的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兹以如后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后,但是用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是供说明之用,并非为专利申请上的唯一限制。请配合参阅图1-图5所示,是本技术大门机离合器构造的立体组合、分解及剖面状态示意图,其是包含一底座体10,该底座体10设有一由大孔径渐缩为小孔径的容置空间11,该容置空间11供容置一传动轴110,该传动轴110设有螺齿部111,另底座体10设有第一开口部12及第二开口部13;一作动控制组20,该作动控制组20设于底座体10的第一、二开口部12、13处,且作动控制组20设有中轴体21、推杆体22、移动件23、主动轮24、弹性体25、轴承体26、油封体27、卡制件28及齿轮体29,而中轴体21设有长条孔210、第一卡制部211、第二卡制部212及容置部213,另推杆体22设有结合孔220,移动件23设有卡部230及螺孔231,另主动轮24设有嵌卡部240及固定部241,而齿轮体29设有卡槽290,将弹性体25设于中轴体21近第二开口部13,而中轴体21所设的容置空间213供装置推杆体22,该推杆体22设有结合孔220,另中轴体21外径设有贯穿的长条孔210,将移动件23套设于中轴体21上,该移动件23上设有螺孔231,使移动件23的螺孔231与中轴体21的长条孔210及推杆体22的结合孔220相对,并以一结合件60将其相互结合,而移动件23的一端设有齿状的卡部230,另于中轴体21上套设一主动轮24,该主动轮24近第一开口部12的一侧设有轴承体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门机离合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其是包括:一底座体,该底座体设有传动轴、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一作动控制组,该作动控制组设于底座体的第一、二开口部处,该作动控制组设有中轴体、推杆体、移动件、主动轮、弹性体、轴承体、油封体、卡制件及齿轮体,其中轴体设有长条孔、第一卡制部、第二卡制部及容置部,另推杆体设有结合孔,而移动件设有卡部及螺孔,另主动轮设有嵌卡部及固定部,而齿轮体设有卡槽,弹性体设于中轴体近第二开口部处,而中轴体所设容置空间供装置推杆体,将移动件套设于中轴体上,使移动件的螺孔与中轴体的长条孔及推杆体的结合孔相对,以一结合件结合,另将主动轮套设于中轴体上,该主动轮所设嵌卡部与移动件的卡部配合,而中轴体所设的第二卡制部与主动轮所设的固定部卡制配合,另中轴体穿出底座体的第二开口部处,穿设一齿轮体;一离合控制件,该离合控制件设有升降控制斜面、卡制槽及升顶件,该升顶件与作动控制组的推杆体相抵顶,且离合控制件通过结合件,结合于底座体的第一开口部;一盖体,该盖体固设于底座体的顶面;数结合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有全
申请(专利权)人:三元电动卷门马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