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箱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25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传动箱壳体,由一个带至少一个用来安装传动元件的凹腔的基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基体(20)由玻璃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并且凹腔通过一个金属盖板(17)封闭起来。(*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传动箱壳体,它由一个基体组成,该基体至少带一个用来安装传动元件的凹腔。这种壳体特别用在汽车制造业,还有用来驱动括水装置。通常壳体由金属制成,以便使它有足够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这种壳体,使它一方面只有很小的重量,另一方面具有足够的刚性,以便能够支承所出现的力。因此建议,壳体的基体由玻璃纤维加强的塑料制造,同时壳体中安装传动元件的凹腔用金属盖板封闭起来。从动轴穿过壳体底面向外伸出。因为这个轴经受明显的倾侧力矩,特别是在用来驱动括水杆时,因此必需要有较长的导向。为了使这个导向结构在壳体中可靠地固定,建议在凹腔底面上设置一个轴颈支座,它从底面上垂直地向外凸出,另外在基体上形成导向套(或者支承套),它同样垂直于基体底面向外伸出,在轴颈支座和导向套之间分布着加强筋。如果导向套设置在一个凸台上,那末导向套可以特别牢固而且结构轻巧地固定,其中在凸台的内壁和导向套的外壁之间设有垂直分布的加强筋。这种壳体的底面上可以装上金属导电轨道,它由金属栅板冲制而成。为了能够将这种栅板固定在塑料上,众所周知,在塑料上设置垂直凸起的柱销,它们穿过网上相应的孔。接着用热冲模对这些柱销加压,这时熔化的塑料像钮扣一样扣在栅板上。实际表明,在玻璃纤维加强的塑料时采用这种方法并不是毫无问题的,因为玻璃纤维不会被热冲模压下。因此为了将板固定在玻璃纤维加强的塑料基体上,建议在基体上做一个单件的柱销,并且金属栅板具有一个孔,它的内径略小于柱销的直径,其中金属栅板上的孔做得带有锥度。用这种方法金属栅板与柱销卡锁在一起,因为孔的边缘像倒钩一样贴在柱销的壁上。为了将薄板固定在由玻璃纤维加强的塑料制成的支承件上,这种固定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下面叙述机动车刮水装置电机驱动单元的结构。正如由叙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的,这个装置的主要元件也可以用于其他应用目的的电机驱动单元中。叙述借助于下面所示的十个附图进行附图说明图1表示不带盖板的电机驱动单元,其中局部为顶视图,局部为剖视图。图2表示沿图1中II-II线的剖视图。图3表示不带盖板的传动箱壳体的顶视图,带一块放在壳体底面上的接触板。图4表示沿图3中IV-IV线的剖视图。图5表示从外朝向壳体底面的视图,局部为顶视图,局部为剖视图,带一个放在里面的电子单元。图6表示电机电刷的支承板。图7表示沿图1中VII-VII线壳体的剖视图。图8表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9a,b表示放在壳体内的接触板。图10表示接触板在壳体内固定的一种可能性。图11表示水流过从动轴的局部视图。首先参看图1。这个单元由一个电机1以及一个传动箱2组成,电机1从侧面固定在传动箱壳体3上。这个传动箱是一种所谓的摆动传动箱。该单元由下列元件组成。电机轴4是加长的,在它的加长一端上装有一个蜗杆5。它与蜗轮6啮合。带一个扇形齿轮9的第一杠杆8相对于蜗轮6的轴线7偏心地在回转点13处可旋转地与蜗轮6相连。扇形齿轮9与从动轴上的另一个扇形齿轮9′相啮合。第一杠杆8上的一个旋转中心12通过第二杠杆10这样地铰接在从动轴11上,使得旋转点12始终在围绕从动轴11轴线的部分圆周上运动。当蜗轮6通过电机单向驱动时,由于第一杠杆8在回转点12、13的双铰链连接,它作一个强迫运动,促使从动轴11来回运动。通过适当地选择扇形齿轮9、9′以及铰接点12、13的几何参数,可以调整到从动轴11的几乎任何一个回转角度。正如特别由图2可以看到的,回转点13的轴略微突出于第一杠杆8。在这个末端上套一个罩15,它在传动箱壳体3的盖板17的底侧上滑行。为了支承这个传动装置设有一个传动箱壳体3,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塑料基体20,它具有多个空腔。最大一个空腔用来安装蜗轮6,使得基体20基本上是一个罐形或者盆形。基体20开口一侧通过已经提到过的金属盖板17封闭起来,它构成传动箱壳体的第二部分。基体20除了支承传动元件外还支承用来控制电机的其他元件,它们中尤其是电子单元23(见图5)和一个带接触凸台的接触板22,接触凸台沿装在蜗轮6上的相应开关线路滑行。为了能够安装这些元件,在基体20上设有其他空腔或孔,下面借助于图3、4和5应该对此作较详细的阐述。第一个区域用来安装蜗轮6,因此下面应该称为蜗轮腔25。它是圆形的,并具有基本上相当于蜗轮高度的深度。正如由图3可以看到的,蜗轮腔的底面上齐平地放了一块接触板22。腔的中央有一个销轴26,它构成蜗轮6的轴线。这个销轴固定在蜗轮腔底面27上一个相应的孔28内。底面还具有其他的凹陷处28′,28″,在它里面装入一个防干扰电感线圈29以及电容器29′,它们装在接触板22的底面上。蜗轮腔25上连接有一槽30,加长的电机轴4上的蜗杆5装在这个槽内。为了轴能够穿过,槽30在轴线方向连接着一个缺口,它直到电机1的法兰为止。槽30朝向蜗轮腔处是开口的,从而使蜗杆5和蜗轮6能相互啮合。在蜗轮腔25的另一侧上,相对于槽30约转过90°,并背向电机法兰有一个回转区31,正如由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的,它用来提供第一和第二杠杆臂8、10的回转可能性。该回转区31朝外部限制为矩形,其底部扁平,且比蜗轮腔25浅许多,由此在蜗轮腔和回转区31之间可形成一台阶32。为了容纳支承套40在回转区31以及蜗轮腔25的连接部位设有一个罐状的支承凸台41。支承凸台41的棱边大致上从回转区31底面的高度开始。支承凸台41的底部42比蜗轮腔25的底面还要低得多。因为凸台41的外轮廓局部地突入蜗轮腔25,在这个区域的凸台壁被削去。凸台的中央有一个支承套40,它从回转区31底面高度开始,穿过凸台41的底面42并伸出去。在凸台内壁和支承套40外壁之间沿凸台整个高度上分布着加强筋。在局部,也就是在突入蜗轮腔25的区域加强筋被削掉。所说的区域蜗轮腔25、槽30,回转区31以及凸台41被一个边框50所包围,其上棱边分布在同一个高度上,用来作为金属盖板17的结合面51,在必要情况下棱边和盖板之间放入密封垫。由图4和5可以看出,边框50局部延伸到个别区域底面的下方。在图5中可以看到,下边框区52在大约180°的范围内包围蜗轮腔25底面53的下侧面。从这个越过底面下侧面的延长的下边框区52到一个中央底座55之间分布了四条筋54,底座同样突出于底面53的下侧面,正如由图2中可以看到的,它用来安装销轴26。可以看到,底座55和凸台41的底面42在差不多同样的高度处终止。在底座55和凸台41之间布置3条加强筋中间的筋56从底座55的中心伸展到凸台41的轴线,两条侧筋分别与底座55以及凸台41相切。所以选择这样的筋片布置是因为,销轴(也就是蜗轮6的旋转轴线)以及从动轴11的轴线相互之间必须保持准确的位置,以避免电机运行时出现噪声。为了达到对此所必需的刚性,底座55不直接连接在支承套40上,而是中间隔了一个具有比支承套40大的直径的凸台41。因此通过筋片56,57可以更好地承受可能出现的扭转。支承套40本身通过加强筋45牢固地固定在凸台41内。回转区31范围内的边框50也向下伸出,使得背对回转区31的一侧上形成一个安装腔60,它用来安装电子控制装置23。这在图5中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来,其中封闭这个腔的盖板61局部剖开,使得可以看到上面装着电子线路元件的薄板62。安装腔60一侧由向下伸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贝恩特·瓦尔特赫里斯托夫·霍伊贝格尔马丁·切尔马克汉斯彼得·林哈特索尼亚·里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ITT欧洲自动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