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用的制动块和装有该制动块的盘式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72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块,它包括一个背板(20),所述背板装有一块摩擦衬面(21)并且横向伸出两个不带摩擦衬面的引导部分(22、23),所述引导部分沿着相对于一个制动盘(3)的相反的横切方向(11)伸出,每个所述引导部分具有一个沿径向向内倾斜的锚固部分(24)以及多个位于其狭窄侧面的支承面(25、26、27),并且,引导部分(22、23)的沿着所述横切方向(11)面朝外的端面(25)被沿着径向安排在制动盘边缘(5)之外,而锚固部分(24)的与端面(25)平行但面朝内的锚固面(26)被沿着径向安排在制动盘边缘(5)之内,因此制动块(1、2)能支承着,以致于通过位于制动盘(3)领先端的引导部分(22、23)受拉以及通过其余引导部分(22、23)受压,其特征为,每个引导部分(22、23)具有一个增加的安全突缘(30),它被沿着径向安排在制动盘边缘(5)之外,并且沿着所述横切方向(11)从所述端面(25)伸出。(*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本专利权利要求1前序的盘式制动器用的制动块,还涉及包括本专利技术制动块的一种浮动钳盘式制动器。德国技术No.7803310披露了一种普通的制动块。这种现有技术制动块具有两横向伸出的锤头状引导部分,制动块就支承在该引导部分上并由后者导向。相关的浮动钳盘式制动器具有一个制动支座,制动支座的支承臂跨立在制动盘边缘之上。支承臂包括多个用于紧靠制动块引导部分的引导面。在这种结构中,支承着的制动块在制动盘领先端受拉并在制动盘尾随端受压。用于拉支承的引导面被沿着径向安排在制动盘边缘之内。因此,这种引导面只能在每个轴向侧延伸到贴近制动盘的地方,不可能提供两制动块共用的从轴内侧伸到轴外侧的一个连续引导面。问题在于,已经磨耗的制动块有可能在沿着轴线方向朝制动盘运动时滑出引导面,最坏的情况是制动块从制动器中掉出。为了克服这个缺陷,要使用一种背板,它的厚度显著地大于在制动盘和支承臂引导面之间留下的轴向间隙。至于在德国专利申请No.40 02 863中披露的另一种制动块,它的锤头状引导部分沿轴向偏移,从而即使摩擦衬面磨耗,锤头状引导部分仍能紧靠在制动支座的引导面上。然而,这种偏移安置以及加大背板厚度,导致制动块的制造成本增加。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盘式制动器用的制动块,它即使在摩擦衬面磨耗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沿着径向从制动器中掉出,此外还能降低制造成本。这一目的是通过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来达到的。大体上,这种解决包括在每个引导部分增添一个安全突缘。这些突缘不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这种结构的特殊优点在于相关的浮动钳盘式制动器的支承臂不需变形或者只需很少变形,因而不会产生大量的额外成本。根据权利要求2,这种结构的详细情况为所述安全突缘被沿着横向安排在引导部分的外角,并且还沿着一个径向伸出。无论如何,在现有技术浮动钳盘式制动器的这个区域中存在着一个间隙。在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个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中,制动块由多个内径向支承面相对于轮轴方向而言径向地支承着。为了防止该径向支承面与垂直布置的锚固面呈尖锐棱边接触,根据权利要求4,在这个过渡区域做出一个弓形槽。此弓形槽使产生的机械应力显著减少,因而消除了开裂的危险。根据权利要求5,安全突缘本身也能提供径向支承面,因此可以省略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径向支承面,并用一个增添的弓形槽来代替。当制动块用于浮动钳盘式制动器的外轴侧时,采用如同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适当的。其中,为了支承浮动钳,提供一个外径向支承面。根据权利要求7,当安全突缘横向伸出尺寸与背板厚度相符时,本专利技术安全突缘具有最佳尺寸。根据权利要求8,本专利技术制动块的背板可适当减薄,因为背板厚度已与防止制动块从制动器中沿径向掉出无关。而权利要求9至13涉及一种装有本专利技术制动块的浮动钳盘式制动器,这种制动器由于结构合理,特别适于使用这样的制动块。所描述的特征还能以一种特别方便的形式用于适合使用本专利技术制动块的传统的浮动钳盘式制动器之中。因此,根据权利要求9,支承臂必须具有能与安全突缘啮合的凹槽。在这种结构中,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突缘不需紧靠支承臂。更确切地说,根据权利要求10,在正常情况下,安全突缘不紧靠支承臂。因此,支承臂的凹槽在成形过程中只须简单做出,不必增加制造成本。由于支承臂铸件的这个表面不是导向表面,就不需要用昂贵的方法去机械加工。只有出现故障情况,也就是当制动块从有效引导面滑出时,安全突缘才与凹槽表面接触,从而防止制动块从制动器内沿径向掉落。根据权利要求11,当本专利技术浮动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支座做出上述凹槽时,最好重新加强被凹槽削弱了的支承臂横截面,其方法为在支承臂外侧表面上以肋的形式增添材料。而当凹槽被设计成根据权利要求12的简单斜面时,支承臂所需的这种变形是很小的。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一台包括本专利技术制动块的点盘式制动器的顶视图。图2是这台包括本专利技术制动块的点盘式制动器的局部剖出的侧视图。图3是一个用于图2盘式制动器外轴侧的制动块后侧面视图。图4是一个用于图2盘式制动器内轴侧的制动块前侧面视图。图5是图2右端的局部放大的剖视图。图6是图2左端的局部放大的剖视图。图7是另一台包括本专利技术制动块另一实施例的盘式制动器的剖视图。图1和图2示出一种浮动钳盘式制动器,其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动块1、2被安装在一个制动盘3的两个侧面上。浮动钳4跨立在制动盘边缘5(用虚线表示)和制动块1、2上,以便推动制动块贴紧制动盘3。浮动钳4被支承着,以便通过两个导销6、7在一个制动支座8上作轴向滑动。制动支座8具有两个跨立在制动盘边缘5上的支承臂9、10,在制动盘3的两个轴侧,支承臂9、10具有多个相邻的引导面12、13、14,15、16和17,这些支承臂相应于横切方向11彼此相对地成双布置着,用来引导和支承制动块1、2。其中第一引导面12、13面向制动器中央。第二引导面14、15面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与第三引导面16、17一道被安置在支承臂9、10的钩状部分18、19上,并且第二引导面与第三引导面相互垂直。从图3、4中可清楚地看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动块1、2具有一块背板20,在背板20上安置着一块摩擦衬面21。从背板20上沿着相对的横切方向11横向伸出两个引导部分22、23。每个引导部分22、23都具有一个沿径向向内倾斜的锚固部分24以及多个位于其狭窄侧面的支承面25、26和27。在这种结构下,引导部分22、23的两个沿横切方向11面朝外的端面25紧靠着第一引导面12、13。面朝内的锚固面26紧靠支承臂9、10的第二引导面14、15。而内径向支承表面27沿着径向,紧靠在支承臂9、10的钩状部分18、19上做出的第三引导面16、17。在制动操作时,制动块1、2被摩擦力沿着制动盘3的圆周方向带动,其结果是布置在制动盘3尾随端的端面25施力于第一引导面12和13。因此制动块1、2被支承着,以致于它们在制动盘3尾随端的引导部分22、23受压。而位于另一侧即制动盘3引导端的另外两个引导部分22、23将用它们的锚固面26紧靠第二引导面14、15,于是,相应的制动块1或2被支承着,以致于它们在制动盘领先端的引导部分分别受拉。为了防止制动块1、2在制动期间由于制动盘3产生的圆周力以及由于扭矩而向上运动,将支承臂9、10的第一引导面12、13以及引导部分22、23的端面25沿着径向安排在制动盘边缘5之外。而且为了相同的理由,将支承臂9、10的第二引导面14、15以及引导部分22、23的辅助锚固面26沿着径向安排在制动盘边缘5之内。并且还将支承臂9、10的第三引导面16、17安排在制动盘边缘5之内,以便支承制动块1、2的内径向支承面27。由于上述位置安排,第一引导面12、13可成为一个连续导向面。而第二引导面14、15以及第三引导面16、17由于不能穿过制动盘3,则不可能成为连续导向面。更确切地说,第二引导面14、15以及第三引导面16、17必须在沿轴向到达制动盘3之前突然终止,以便保留轴向间隙28、29,允许制动盘3运动。随着摩擦衬面21的磨耗增大,背板20能沿轴向朝制动盘3运动,甚至到达轴向间隙28、29处。因此,存在着这样的危险制动块背板20上的内径向支承面27在滑动时超过钩状部分18、19的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D·莱德卡克J·穆索夫
申请(专利权)人:ITT欧洲自动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