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来体的纳米颗粒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437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外来体的纳米颗粒复合体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利用从细胞中分离的外来体和基于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而提高了体内稳定性和再分散性的基于外来体的纳米颗粒复合体及其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如下的纳米颗粒复合体,该纳米颗粒复合体通过提高体内稳定性和水溶液中的再分散性,无论药物所具有的溶解度如何,都显示出稳定且持续的药物溶出模式,并且能够实现优异的癌细胞蓄积性。

Nanoparticle Complexes Based on Exosom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基于外来体的纳米颗粒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外来体的纳米颗粒复合体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利用从细胞中分离的外来体和基于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而提高了体内稳定性和再分散性的基于外来体的纳米颗粒复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大部分药物分为疏水性药物和亲水性药物。在疏水性药物的情况下,由于在水溶液相中显示出有限的溶解度,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体内递送。当亲水性药物的情况下,由于高溶解度而初期药效发挥优异,但在持续的药效体现上存在困难而需要频繁的药物给药。为了克服这种困难,正在进行利用纳米颗粒的各种药物递送体的开发,正在积极进行利用高分子药物递送体、脂质药物递送体、纳米管的研究。作为高分子药物递送体,有高分子-药物结合体、高分子胶束、树枝状聚合物等。但是,如上所述的递送药物的递送体由于在水溶液中的不稳定性而显示出快速药物释放形态,特别是在填充有水溶性药物或蛋白性药物和抗体的情况下,由于在水溶液中的优异的溶解度而引起快速药物释放,从而难以实现所需的药效。作为克服该问题的方案,需要药物的重复给药,在昂贵的蛋白性药物或抗体的情况下,预计治疗费用会提高。另一方面,脂质体可以由各种脂质分子构成,由于构成脂质体的大部分磷脂(phospolipid)对人体无毒、无害,因此,作为有效的药物递送体而受到关注。然而,利用脂质体的颗粒尚不能确保物理稳定性,因而尝试了用于确保稳定性的各种研究。例如,向脂质体添加特定的表面活性剂而诱导稳定性的增加,在脂质体构成要素中添加正电荷脂质,或导入甾醇、阴离子性脂质或鞘脂。如此,虽然持续进行了用于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的研究,但上述技术的物理稳定性不充分而在应用于药学领域时存在限制。为了克服这种物理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人在韩国授权专利第10-0792557号中公开了由构成脂质体的卵磷脂核和泊洛沙姆壳构成的核/壳结构的药物递送体。但是,在上述药物递送体的情况下,由于以脂质体为基础而非来自人体细胞,从而在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和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方面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在开发注射剂型抗癌药物递送体的情况下,为了使抗癌药物副作用最小化,向递送体赋予癌细胞蓄积性(肿瘤靶向(tumortargeting))功能。然而,最近,负责实现癌细胞蓄积性的一个轴的作为被动(passive)癌细胞蓄积性的主要递送机构的EPR(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nhancedpermeationandretention)效果的局限性已经浮出水面。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生物相容性颗粒,其能够克服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度的限制,不仅体内稳定性和在水溶液中的再分散性优异,并且无需复杂的表面改性即可实现主动(active)癌细胞蓄积性。(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第10-0792557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颗粒复合体,其通过提高体内稳定性和在水溶液中的再分散性而显示出稳定且持续的药物溶出模式,并且可以实现优异的癌细胞蓄积性。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纳米颗粒复合体的制造方法。课题解决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供一种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包含:内部封入药物的来自细胞株的外来体核;以及与上述来自细胞株的外来体核的表面缔合的PEO-PPO-PEO共聚物壳。另外,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供一种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包括:(a)将细胞株离心分离而从上述细胞株中分离外来体的步骤;(b)将上述被分离的外来体和药物进行混合来制造内部封入有药物的外来体的步骤;以及(c)将上述封入有药物的外来体和PEO-PPO-PEO共聚物水溶液混合后进行冷冻干燥的步骤。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如下的纳米颗粒复合体,该纳米颗粒复合体通过利用来自人体细胞的外来体和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来提高体内稳定性和在水溶液中的再分散性,无论药物所具有的溶解度如何,都显示出稳定且持续的药物溶出模式并且能够实现优异的癌细胞蓄积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的模式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的制造过程的模式图。图3是表示已有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的根据EPR效果的生物体内行为的模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1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的TEM图像。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2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的TEM图像。图6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1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的粒度分布的图表。图7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1和比较例1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的根据时间的药物释放形态的图表。图8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和比较例2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在产生癌组织的动物模型中的生物分布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以往,基于脂质体的药物递送体利用了由从大豆或蛋黄等中提取的卵磷脂形成的脂质体。然而,在上述药物递送体的情况下,由于以脂质体为基础而非以来自人体的细胞为基础,因此在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和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方面必然具有局限性。因此,迫切需要开一种新型生物相容性颗粒,其不仅能够克服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度的限制,从而体内稳定性和在水溶液中的再分散性优异,而且无需复杂的表面改性即可实现EPR效果和主动(active)癌细胞蓄积性。在这种技术背景下,本专利技术人在对新型生物相容性颗粒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确认了在将来自细胞株的外来体作为基础的情况下,不仅体内稳定性和在水溶液中的再分散性优异,而且与基于脂质体的药物递送体相比,药物溶出模式的持续性、癌细胞蓄积性显著提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包含:内部封入有药物的来自细胞株的外来体核;以及与上述来自细胞株的外来体核的表面缔合的PEO-PPO-PEO共聚物壳。图1是表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中,在外来体核的表面缔合PEO-PPO-PEO共聚物的模样的模式图。在本专利技术中,缔合(association)包含:在外来体核的表面上,PEO-PPO-PEO共聚物通过静电引力等与外来体核结合,或者外来体核的磷脂双层的至少一部分与PEO-PPO-PEO共聚物彼此缠住的状态(纠缠(entangle)或干扰(intervene)的状态)。参照图1,PEO-PPO-PEO共聚物交叉结合在封入有药物的外来体核的表面以及外来体的磷脂双层的至少一部分上而使外来体的表面稳定。上述PEO-PPO-PEO共聚物通过外来体的双层并与外来体双层结实地交叉而使其结合。此外,在外来体外壁上形成由PEO-PPO-PEO共聚物构成的表面层,从而起到维持外来体结构不受外部存在的各种使外来体不稳定的因素的影响的作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显示出优异的分散性,不发生凝聚现象,为了体内给药而在水溶液等溶液中分散时,在溶解的过程中可以容易地再分散。本专利技术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为具有约100至约1000nm、优选为具有约300至约700nm的粒径的细粉末形态。此外,由于药物被外来体核和PEO-PPO-PEO共聚物壳所保护而保存稳定性优异。本专利技术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可以以干燥状态长期保存,因此可以向保存、移动和给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包含:内部封入有药物的来自细胞株的外来体核;以及与所述来自细胞株的外来体核的表面缔合的PEO‑PPO‑PEO共聚物壳。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15 KR 10-2017-00202931.一种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包含:内部封入有药物的来自细胞株的外来体核;以及与所述来自细胞株的外来体核的表面缔合的PEO-PPO-PEO共聚物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选自难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离子性药物、蛋白质药物、抗体和造影剂中的1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体为粉末形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PEO-PPO-PEO共聚物为选自泊洛沙姆68、泊洛沙姆127、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237、泊洛沙姆338和泊洛沙姆407中的1种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来体来自巨噬细胞株或癌细胞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癌细胞株为乳腺癌细胞株或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株。7.一种核/壳纳米颗粒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淳鸿
申请(专利权)人:高丽大学校世宗产学协力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