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13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连杆、第一弹簧、第二连杆、第二弹簧和弹性阻尼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配合并形成空腔;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位于空腔内,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位于空腔之外,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凸缘;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位于空腔内,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位于空腔之外,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具有第二凸缘;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凸缘与第一壳体的内端面之间,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凸缘与第二壳体的内端面之间;弹性阻尼件设置在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并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簧力而被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压紧。轴向的震动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得以缓冲;径向的震动通过弹性阻尼件而得以缓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器
技术介绍
缓冲器是在机电设备中用于吸收振动的减震装置,以防止过度的震动会对机电设备产生不利影响。CN2319985Y中公开了一种音响的防震座,如图1所示,该防震座由基座21,第一和第二弹性元件22、 23,承杆部24和限位座25组成,其中,基座21内部具有容置空间211,在容置空间211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212,底部则设有限位槽213;承杆部24由本体241下方向外延设有抵缘242,抵缘242下端面中央形成有容槽243;限位座25中央设有贯通孔251,在下端外缘设有外螺纹252,在下方中央处形成与贯通孔252贯通的内容室253,并设有具有内螺纹255的紧固螺帽254可与外螺纹252配合。当图l中的防震座组合时(参考图2),基座21的限位槽213定位在第一弹性元件22的下端,承杆部24的容槽243对应于第一弹性元件22的另一端,第二弹性元件23套设于承杆部24的本体241上,并对应限位座25的贯通孔251及内容室253,使本体241容设于其中并有上端部分突出于限位座25外,限位座25的外螺纹252与基座21的内螺纹212螺设,在一适当位置后再用紧固螺帽254迫紧于基座21的上端面上,再在限位座25上设置音响3或音箱31。根据以上描述,显然,该防震座中起到防震并吸收震动的元件为第一弹性元件22和第二弹性元件23,而且,所述弹性元件22和23仅能沿该防震座垂直的轴向方向发生形变,也就是说,该防震座仅能吸收轴向方向上的震动。而在该防震座水平的径向方向上则没有防震功能。因而,该防震座的防震功能有限,当防震座水平的径向方向上产生较大的震动时,该防震座不能有效地将不利的震动吸收,不能充分地起到缓冲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缓冲器仅能在垂直的轴向方向上起到防震功能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既能在垂直的轴向方向上,也能在水平的径向方向上起到防震功能的缓冲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连杆、第一弹簧、第二连杆、第二弹簧和弹性阻尼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配合,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连杆穿过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中,使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空腔之外,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二连杆穿过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中,使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空腔之外,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同轴,所述弹性阻尼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并受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簧力而被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压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底座、壳体、支杆、第一弹簧、连杆、第二弹簧和弹性阻尼体,其中,所述底座和壳体配合,以在内部形成空腔;所述支杆位于所述空腔内,该支杆的一端装配于所述底座内端面的安装座中,该支杆的另一端向所述壳体延伸且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连杆穿过所述壳体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中,使该连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空腔之外,所述第一端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底座的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壳体的内端面之间;所述支杆和连杆同轴,所述弹性阻尼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并受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簧力而被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压紧。与传统的缓冲器相比,除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外,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缓冲器中设置有弹性阻尼件,因而,对于沿该缓冲器轴向方向的震动来说,主要可以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得以缓冲。而对于沿该缓冲器径向方向的震动来说,由于弹性阻尼件的存在,当沿径向方向产生震动时,弹性阻尼件轴向两侧的部件会因震动而产生相对运动,使夹紧于上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弹性阻尼件在该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滚动,从而通过该弹性阻尼件自身的阻尼作用使径向方向的震动得以缓冲。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缓冲器,既能在轴向方向上,也能在径向方向上发挥缓冲减震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CN2319985Y中公开的防震座的示意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示意图4为图3中的缓冲器的连杆的示意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如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第一连杆12、第一弹簧14、第二连杆13、第二弹簧15和弹性阻尼件16,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1配合,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17;所述第一连杆12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17中,使该第一连杆12的第一端18位于所述空腔17内,所述第一连杆12的第二端19位于所述空腔17之外,所述第一连杆12的第一端18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凸缘20;所述第二连杆13穿过所述第二壳体11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17中,使该第二连杆13的第一端21位于所述空腔17内,所述第二连杆13的第二端22位于所述空腔17之外,所述第二连杆13的第一端21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凸缘23;所述第一弹簧14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弹簧15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23与所述第二壳体11的内端面之间;所述弹性阻尼件16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之间,并受所述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的弹簧力而被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压紧。根据该实施方式,第一连杆12通过第一壳体10伸入由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组成的外壳的空腔17中,第二连杆13通过第二壳体11伸入所述空腔17中。在第一连杆12的第一凸缘20和第一壳体10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4,在第二连杆13的第二凸缘23和第二壳体11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5,由于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沿该缓冲器的轴向设置,因而所述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主要用于吸收和缓冲轴向方向的震动。另外,在第一连杆12的第一凸缘20和第二连杆13的第二凸缘23之间设置有弹性阻尼件16,而且该弹性阻尼件16受所述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的弹簧力而压紧于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之间,换句话说,该弹性阻尼件16承受有预紧力。这样,当沿该缓冲器的径向方向产生冲击或震动时,在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之间产生瞬时的相对运动,所述冲击或震动越大,则该相对运动的瞬时加速度也越大。而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缓冲器中,由于在第一连杆12的第一凸缘20和第二连杆13的第二凸缘23之间设置有受压紧的弹性阻尼件16,当第一连杆12相对于第二连杆13瞬时运动时,被压紧的弹性阻尼件16根据该相对运动也在摩擦力所产生的摩擦力矩的作用下进行滚动,从而通过该弹性阻尼件16对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的摩擦力的阻尼作用,实现对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之间的震动或冲击的缓冲作用。因而,如3中所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缓冲器既能通过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实现轴向方向的缓冲作用,也能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第一连杆(12)、第一弹簧(14)、第二连杆(13)、第二弹簧(15)和弹性阻尼件(16),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1)配合连接,以在内部形成空腔(17);所述第一连杆(12)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17)中,使该第一连杆(12)的第一端(18)位于所述空腔(17)内,所述第一连杆(12)的第二端(19)位于所述空腔(17)之外,所述第一连杆(10)的第一端(18)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凸缘(20); 所述第二连杆(13)穿过所述第二壳体(11)的端面而伸入所述空腔(17)中,使该第二连杆(13)的第一端(21)位于所述空腔(17)内,所述第二连杆(13)的第二端(22)位于所述空腔(17)之外,所述第二连杆(13)的第一端(21)具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凸缘(23); 所述第一弹簧(14)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内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弹簧(15)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23)与所述第二壳体(11)的内端面之间;所述弹性阻尼件(16)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之间,并受所述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的弹簧力而被所述第一凸缘(20)和第二凸缘(23)预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