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厢式挂车的车厢地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79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厢式挂车的车厢地板结构,包括第一型材(4)、第二型材(6)、第三型材(7)和第四型材(5),所述第一型材(4)和第四型材(5)分别位于底板结构的两端,所述第三型材(7)位于中间;所述第一型材(4)和第三型材(7)之间设置若干第二型材(6),所述第四型材(5)和第三型材(7)之间也设置若干第二型材(6),所述的所有型材之间通过卡扣搭接的方式连接。该铝合金厢式挂车的车厢地板结构,在保证型材强度的前提下重量更轻,并减少焊接区域,减少人工成本及制造成本。

A Carriage Floor Structure of Aluminum Alloy Carriage Tra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厢式挂车的车厢地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厢式挂车
,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厢式挂车的车厢地板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铝合金厢式挂车车厢地板结构基本都由多根铝合金型材连接而成,常见的结构如本说明书附图中图1所示,该结构地板的单根型材由若干水平的平板、L型加强筋,若干倒T型加强筋组成,在两根型材的L型加强筋外部侧壁焊缝1处满焊焊接,使两根型材连接在一起,为阻止挂车过水时水从地板底部通过型材之间的缝隙返水到地板上表面,型材之间必须满焊连接,这样就造成焊接太多,工艺繁琐,增加了地板重量,且增加了地板的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在运输过程中焊接区域容易开裂、变形。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3057601B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厢式运输半挂车地板结构,该结构如本说明书附图中图2所示,该结构地板中各铝型材通过型材端部所设的公、母插件采用铆钉2铆接加搭接连接在一起,公插件中的弯钩3需伸入到母插件中的凹槽进行搭接,不便于安装,型材本身长度较长,采用铆接就会有相当多的铆接部位,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装配效率,且该技术的地板型材截的面较为复杂,地板重量仍然较重,轻量化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安装不便、底板型材沉重且结构复杂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厢式挂车的车厢地板结构,在保证型材强度的前提下重量更轻,并减少焊接区域,减少人工成本及制造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合金厢式挂车的车厢地板结构,包括第一型材、第二型材、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所述第一型材和第四型材分别位于底板结构的两端,所述第三型材位于中间;所述第一型材和第三型材之间设置若干第二型材,所述第四型材和第三型材之间也设置若干第二型材。所述第一型材包含一水平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底面一端垂直连接第一加强筋,另一端垂直连接第一母搭接端,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一母搭接端之间的第一平板底面上垂直均匀分布若干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外侧面水平固定连接第二平板,所述第二平板自由端垂直连接L型加强筋。所述第二平板的高度低于第一平板的高度。所述第四型材和第一型材对称镜像设置,分别位于底板结构的两侧。所述第二型材包含一水平第三平板,所述第三平板左端垂直连接第一公搭接端,右端垂直连接第二母搭接端,所述第一公搭接端和第二母搭接端之间的第三平板底面上垂直均匀分布若干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型材包含一水平第四平板,所述第四平板左端垂直连接第二公搭接端,右端垂直连接第三公搭接端,所述第二公搭接端和第三公搭接端之间的第四平板底面上垂直均匀分布若干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一母搭接端、第二加强筋、L型加强筋、第一公搭接端、第二母搭接端、第三加强筋、第二公搭接端、第三公搭接端和第四加强筋的高度相同。所述的所有母搭接端和公搭接端之间通过卡扣搭接的方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母搭接端包括下方垂直设置的第一竖筋,所述第一竖筋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水平筋,所述水平筋向外侧水平延伸出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包含斜向上的一个凸起面。所述第一母搭接端和第二母搭接端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公搭接端包括下方垂直设置的第二竖筋,所述第二竖筋底部固定连接斜加强筋,所述斜加强筋连接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包含斜向下的一个凹陷面。所述第一公搭接端、第二公搭接端和第三公搭接端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型材、第二型材、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内部的固定连接都是一体成型的方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截面为倒T形或倒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L型加强筋与第二平板在平板下方相交,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一母搭接端与第一平板在平板下方相交,所述第一公搭接端、第二母搭接端、第三加强筋与第三平板在平板下方相交,所述第二公搭接端、第三公搭接端、第四加强筋与第四平板在平板下方相交,两个相邻交点之间的平板底面均设置为凹陷的弧状曲面。进一步地,所述弧状曲面中间厚度比两端厚度减薄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和第四平板上表面设置若干条平行半圆弧凸条,所述凸条位于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第一公搭接端、第二公搭接端和第三公搭接端上方的地板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型材、第二型材、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的长度为10-20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型材和第三型材之间设置第二型材的个数,等于第四型材和第三型材之间设置第二型材的个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型材中的水平平板下底面采用凹陷的弧状曲面结构,使该地板结构在保证承载重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减轻了地板的重量,轻量化效果明显。型材之间采用了卡扣搭接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焊接方式,该结构形状较为简单,没有铆接连接,焊接区域明显减少,焊接区域不多的前提下也能有效防止挂车在过水时水从地板底部返到地板上表面,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装配效率。整个地板结构为左右对称结构,所用型材只有三种截面的型材,只需开三次模,节约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其中:图1为现有常见铝合金厢式挂车车厢地板结构型材连接部位主视图。图2为现有专利技术专利专利中一种铝合金厢式挂车车厢地板结构型材连接部位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铝合金厢式挂车车厢地板结构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铝合金厢式挂车车厢地板的第一型材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铝合金厢式挂车车厢地板的第四型材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铝合金厢式挂车车厢地板的第二型材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铝合金厢式挂车车厢地板的第三型材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铝合金厢式挂车车厢地板的第一公搭接端的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铝合金厢式挂车车厢地板的第一母搭接端的主视图。图10为图3中A的放大图。图11为图3中B的放大图。图中:1-焊缝;2-铆钉;3-弯钩;4-第一型材;5-第四型材;6-第二型材;7-第三型材;8-第一平板;9-第一加强筋;10-第一母搭接端;11-第二加强筋;12-第二平板;13-L型加强筋;14-第三平板;15-第一公搭接端;16-第二母搭接端;17-第三加强筋;18-第四平板;19-第二公搭接端;20-第三公搭接端;21-第四加强筋;22-第一竖筋;23-水平筋;24-第一卡扣;25-第二竖筋;26-斜加强筋;27-第二卡扣;28-凸起面;29-凹陷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铝合金厢式挂车车厢地板结构的实施例主视图,包括第一型材4、第二型材6、第三型材7和第四型材5,第一型材4和第四型材5分别位于底板结构的两端,第三型材7位于中间,第一型材4和第三型材7之间设置若干第二型材6,第四型材5和第三型材7之间也设置若干第二型材6。第一型材4、第二型材6、第三型材7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厢式挂车的车厢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型材(4)、第二型材(6)、第三型材(7)和第四型材(5),所述第一型材(4)和第四型材(5)分别位于底板结构的两端,所述第三型材(7)位于中间;所述第一型材(4)和第三型材(7)之间设置若干第二型材(6),所述第四型材(5)和第三型材(7)之间也设置若干第二型材(6);所述第一型材(4)包含一水平第一平板(8),所述第一平板(8)底面一端垂直连接第一加强筋(9),另一端垂直连接第一母搭接端(10),所述第一加强筋(11)和第一母搭接端(10)之间的第一平板(8)底面上垂直均匀分布若干第二加强筋(11);所述第一加强筋(9)外侧面水平固定连接第二平板(12),所述第二平板(12)自由端垂直连接L型加强筋(13);所述第二平板(12)的高度低于第一平板(8)的高度;所述第四型材(5)和第一型材(4)对称镜像设置;所述第二型材(6)包含一水平第三平板(14),所述第三平板(14)左端垂直连接第一公搭接端(15),右端垂直连接第二母搭接端(16),所述第一公搭接端(15)和第二母搭接端(16)之间的第三平板(14)底面上垂直均匀分布若干第三加强筋(17);所述第三型材(7)包含一水平第四平板(18),所述第四平板(18)左端垂直连接第二公搭接端(19),右端垂直连接第三公搭接端(20),所述第二公搭接端(19)和第三公搭接端(20)之间的第四平板(18)底面上垂直均匀分布若干第四加强筋(21);所述第一加强筋(9)、第一母搭接端(10)、第二加强筋(11)、L型加强筋(13)、第一公搭接端(15)、第二母搭接端(16)、第三加强筋(17)、第二公搭接端(19)、第三公搭接端(20)和第四加强筋(21)的高度相同;所述的所有母搭接端和公搭接端之间通过卡扣搭接的方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厢式挂车的车厢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型材(4)、第二型材(6)、第三型材(7)和第四型材(5),所述第一型材(4)和第四型材(5)分别位于底板结构的两端,所述第三型材(7)位于中间;所述第一型材(4)和第三型材(7)之间设置若干第二型材(6),所述第四型材(5)和第三型材(7)之间也设置若干第二型材(6);所述第一型材(4)包含一水平第一平板(8),所述第一平板(8)底面一端垂直连接第一加强筋(9),另一端垂直连接第一母搭接端(10),所述第一加强筋(11)和第一母搭接端(10)之间的第一平板(8)底面上垂直均匀分布若干第二加强筋(11);所述第一加强筋(9)外侧面水平固定连接第二平板(12),所述第二平板(12)自由端垂直连接L型加强筋(13);所述第二平板(12)的高度低于第一平板(8)的高度;所述第四型材(5)和第一型材(4)对称镜像设置;所述第二型材(6)包含一水平第三平板(14),所述第三平板(14)左端垂直连接第一公搭接端(15),右端垂直连接第二母搭接端(16),所述第一公搭接端(15)和第二母搭接端(16)之间的第三平板(14)底面上垂直均匀分布若干第三加强筋(17);所述第三型材(7)包含一水平第四平板(18),所述第四平板(18)左端垂直连接第二公搭接端(19),右端垂直连接第三公搭接端(20),所述第二公搭接端(19)和第三公搭接端(20)之间的第四平板(18)底面上垂直均匀分布若干第四加强筋(21);所述第一加强筋(9)、第一母搭接端(10)、第二加强筋(11)、L型加强筋(13)、第一公搭接端(15)、第二母搭接端(16)、第三加强筋(17)、第二公搭接端(19)、第三公搭接端(20)和第四加强筋(21)的高度相同;所述的所有母搭接端和公搭接端之间通过卡扣搭接的方式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厢式挂车的车厢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搭接端(10)包括下方垂直设置的第一竖筋(22),所述第一竖筋(22)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水平筋(23),所述水平筋(23)向外侧水平延伸出第一卡扣(24),所述第一卡扣(24)包含斜向上的一个凸起面(28);所述第一母搭接端(10)和第二母搭接端(16)结构相同。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厢式挂车的车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平梁卫东刘金炎卫璞如薛冠霞王腾蛟陈林常晓阳赵州星王浩靳友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铝国际物流天津有限公司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