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阀及油压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482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将切换阀吸收一体化,可节省空间、多功能化的液压控制阀。阀容置部4a内部中央同轴容设有切换阀5,该切换阀5用于控制工作流体在油压泵1与储藏工作流体的油箱3之间正反方向流动,切换阀5两侧以相对方式夹设有单向阀4b,从而将切换阀5与液压控制阀4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设于正反方向压送工作流体的油压泵与通过工作流体工作的油压致动器之间,用来控制工作流体在二者之间正反方向流动的液压控制阀,具有上述油压泵、油压致动器、液压控制阀、储藏工作流体的油箱等并独立地向被驱动体提供油压驱动力的油压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油压驱动系统未设油压管路,而只要有电源即可轻易地通过油压提供驱动力,例如,用于农业用特殊车辆的对应耕地面的作业机器进行升降等,因此今后有望在多方面的产业领域上广泛使用。图10是表示该油压驱动系统基本构造的油压回路图。油压驱动系统OU的基本构造要素包括,为了最终通过液压油在封闭系统中循环而独立地向被驱动体提供油压驱动力而通过正反转马达M使液压油以正反双向压送的油压泵OP、通过液压油的工作产生上述驱动力的油压致动器OA(此是指油压缸)、在封闭空间内储藏液压油的油箱OT、控制液压油在油压泵OP和油压致动器OA之间正反双向流动的液压控制阀OC、控制液压油在油压泵OP和油箱OT之间正反双向流动的切换阀OI。液压控制阀OC包括基本上只允许液压油从油压泵OP向油压致动器OA流动的一对单向阀OCa、将各单向阀门OCa的液压油向其它单向阀门OCa导流的一对导流管线OCb。上述一对单向阀门OCa分别设置使油压泵OP的一端口与油压致动器OA的底部侧油室OAa连接的管路及油压泵OP的另一端口与油压致动器OA的负载侧油室OAb连接的管路上。切换阀OI是用于油压泵OP和油压致动器OA的底部侧油室OAa、负载侧油室OAb之间的任一管路与油箱OT之间进行切换连通。还有,以下说明中,将左右一对配置的单向阀门OCa等,在图上左侧的与油压致动器OA的底部侧油室OAa中出入的液压油有关的称作为底部侧的,而在图上右侧的与负载侧油室OAb中出入的液压油有关的称作为负载侧的。同样的,油压泵OP的端口也将左侧的称为底部侧,而右侧的称为负载侧。根据上述构造的油压驱动系统OU,其油压泵OP停止状态下,通过液压控制阀OC阻止液压油从油压致动器OA的底部侧油室OAa、负载侧油室OAb的任一端口流出,使油压致动器OA维持抗衡一定外力的现状静止状态。油压泵OP向底部侧油室喷出液压油的方式旋转时,将液压油从油压泵OP通过底部侧单向阀OCa向油压致动器OA的底部侧油室OAa供给,同时通过导流管线OCb导流的底部侧单向阀OCa的液压油压将负载侧的单向阀门OCa挤压打开,使液压油允许从负载侧油室OAb向油压泵OP流出,液压油在油压泵OP与油压致动器OA之间产生顺时针方向循环流动,使油压致动器OA发生伸张方向的驱动力。此时,考虑油压致动器OA为如图所示的油压缸时,相对该油压缸的活塞移动量,从负载侧油室OAb流出的液压油量与流入底部侧油室OAa的液压油量相比,活塞负载侧越来越少,从而被较高油压的底部侧液压油挤压的切换阀OI换向连接负载侧油室OAb的管路与油箱OT,而不足部分的液压油从油箱OT供给。另一方面,油压泵OP以向负载侧腔室喷出液压油的方式旋转时,液压油产生与上述相反方向的循环流动,油压致动器OA发生缩回驱动力,从底部侧油室OAa向油压泵OP流入的液压油变多,该多余的液压油通过切换阀OI与上述相反方向作用而使与底部侧油室OAa连通的管路与油箱OT连接,向油箱OT溢出。还有,油压致动器OA内的油压缸活塞的位置变化时,密闭油箱OT内的液压油量会相应地增减,而该油箱OT内被密封的气体压力也变化,但是该密封的气体体积适当,其气体压力变化不至于影响油压驱动系统OU的工作。因此,通过在密闭系统中使用其工作时有液压油出入量差的油压致动器OA来保持油压驱动系统OU功能的发挥。该油压驱动系统OU除了上述的基本构造要素外,还包括以下的附加的要素。油压致动器OA的底部侧油室OAa、负载侧油室OAb与液压控制阀OC各单向阀门OCa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用于调节液压油从各油室OAa、OAb只向单向阀门OCa的流动的单向节流阀SR。该单向节流阀SR是为了防止油压泵OP工作当中被驱动体W因外力而产生超负荷情况。上述各单向节流阀SR与单向阀门OCa之间的管路分别向油箱OT设有分支管路,每个该管路设有溢流阀门RV1。同样,油压泵OP与底部侧、负载侧的单向阀门OCa之间的管路分别向油箱OT分支设有具有溢流阀门RV2的管路。这些溢流阀门RV1、RV2是用于当分支管路的原管路发生异常压力时将过剩的液压油向油箱OT溢出。进一步,负载侧、底部侧的单向节流阀SR与单向阀门OCa之间的管路向油箱OT设有分支管路,该管路设有非常用手动阀门MV,油压泵OP得不到电源而停止情况等时,用该非常用手动阀门MV将油压致动器OA的底部侧油室OAa、负载侧油室OAb向油箱OT开放,使得油压致动器OA能够手动操作。上述构造的油压驱动系统OU,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实现其基本功能,另一面在发生异常事态情况下也不至于该油压驱动系统受损坏,而确保安全性、可靠性、避免事故性。图11是将上述油压驱动系统OU具体化的现有油压驱动系统的一实施例的概念性构造示意图。该油压驱动系统70是包括与图10中概念性说明的构成油压驱动系统OU的油压泵OP、油压致动器OA、油箱OT、液压控制阀OC、切换阀OI、单向节流阀SR、溢流阀RV1、RV2等具有同样的基本功能及相互关系的油压泵61、作为油压致动器的油压缸62、油箱63、液压控制阀64、切换阀65、单向节流阀66、溢流阀67、68。还有,油压缸62的符号62a是指底部侧油室、62b是指负载侧油室OAb。还有,在这里虽没有图示如图10油压回路图所示的非常手动阀MV,但是它根据需要设置,虽没有图示,但驱动油压泵61用的电动马达也是要具备的。下面说明关于液压控制阀64、切换阀65的更具体的构造。液压控制阀64包括阀容置部64a、容置于该阀容置部64a内的中央部位的导流部64i、将该导流部64i夹在中间而相对容设的一对单向阀门64b。该阀容置部64a是由筒状容置筒64aa及将其两端开口液密封的容置筒盖64ab构成,该容置筒64aa的内部容置空间中油封地容置有导流部64i和一对单向阀64b。该导流部64i包括容置筒64aa的内部容置空间中无间隙地容设的圆筒状轴筒64j、该轴筒64j内部圆柱空间内可滑动容设的导流轴64l。该轴筒64j的筒部上设有四个开口64k,该开口与油压泵61的两端口连通的管路及切换阀65的两个开口65b连通的管路连接,使这些管路让液压油可在油压泵61、切换阀65之间流通。该导流轴64l具有其外径在轴筒64j的内周内可滑动的圆柱体64la,而该圆柱体64la的两端上分别设有小径的导流突起64lb。轴筒64j内因导流轴64l的隔开而形成分别与开口64k连通的二油室。上述构造中,导流轴64l通常一边使液压油在油压泵61与油箱63之间流通,一边由油压泵61的旋转使其喷出侧油室的油压较高而向非喷出侧运动。一对单向阀64b的构造是完全相同的,其包括阀座体64c、在该阀座体64c内可滑动的阀体64d、将该阀体64d常时封闭方向上抵紧的弹簧64h。阀座体64c是一端具有较小开口的阀座孔64cb的筒状体,该阀座孔64cb侧的靠近边缘的筒部上设有使液压油可向油压缸62的负载侧油室62b(相对侧为底部侧油室62a)的管路流通的开口64ca。阀体64d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控制阀,介设于将工作流体在正反方向压送的油压泵与通过工作流体工作的油压致动器之间,用来控制工作流体在二者之间正反方向流动,其特征在于,该液压控制阀包括在阀容置部内部的中央同轴容设的切换阀、切换阀两侧夹设有与切换阀相对容设的单向阀,该切换阀是来控制上述油压泵与储藏工作流体的油箱之间的工作流体在正反方向的流动,上述切换阀与液压控制阀一体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美武佐藤治
申请(专利权)人:KAYABA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