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式运输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321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巢式运输船,其包括货舱区,货舱区内设有六个横剖面形状相同的货舱,六个货舱环向分布并且两两相邻接,相邻的货舱之间由主舱壁分隔开;每个货舱和货舱区的外壁之间各设有一个压载水舱;货舱内设有将货舱内腔隔成蜂窝状的辅舱壁,辅舱壁将货舱内隔成多个货孔,货孔沿船舶纵向延伸,每个货孔的横剖面均为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相邻的货孔之间由辅舱壁分隔开;六个货舱的内端部围成管弄区域;货舱区的横剖面由该六个货舱、该六个压载水舱和该管弄区域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蜂巢式运输船,构造精巧并且节省材料;舱壁板结构自身抗弯性能好,剖面模数大,总纵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巢式运输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特别涉及一种蜂巢式运输船。
技术介绍
目前运输船的三大主力船型分别为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它们的货舱中横剖面型式均具有鲜明特色。散货船在货舱区域通常具有单层甲板、双层底、底边舱和顶边舱以及单舷侧或双舷侧结构,主要用于运输散装干货。集装箱船一般为大开口货舱,基本结构形式为双层底和双层壳舷侧结构,且在双层壳舷侧的顶部应设置有效的抗扭箱结构。油船的典型布置,包括宽度符合法定要求的双舷侧结构,平面、槽型或双壳结构的旁纵舱壁、中纵舱壁或横舱壁,单甲板结构,主要用于运输各类油品。对于新兴产品,尤其是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货品,比如电子产品、精密仪器等,常规货舱型式已很难满足该类新兴产品的环境条件。传统货舱型式存在以下缺点:1、结构型式粗放,货舱功能区划分较少,货物混杂,相互污染干扰,货损率高;2、不适用于装载罐式货物,如需装载,需要先把罐子装入集装箱,再由集装箱船进行运载,流程繁琐冗杂;3、自动化程度较低,装卸货过程需要大量的人为操作、机械干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蜂巢式运输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蜂巢式运输船,其包括货舱区,货舱区内设有六个横剖面形状相同的货舱,六个货舱环向分布并且两两相邻接,相邻的货舱之间由主舱壁分隔开;每个货舱和货舱区的外壁之间各设有一个压载水舱;该六个压载水舱环向分布并且两两相邻接;货舱内设有将货舱内腔隔成蜂窝状的辅舱壁,辅舱壁将货舱内隔成多个货孔,货孔沿船舶纵向延伸,每个货孔的横剖面均为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相邻的货孔之间由辅舱壁分隔开;六个货舱的内端部围成管弄区域;货舱区的横剖面由该六个货舱、该六个压载水舱和该管弄区域组成。每个货舱内的货孔数量均为二十个,该二十个货孔形成五个依次叠加的货孔层;从货舱区的内部到外部方向,该五个货孔层中货孔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和六个。管弄区域内设有电缆、管系和阀件;六个压载水舱分别同等角度地对应六个货舱。所述蜂巢式运输船还包括智能区、货控区和推进区;智能区设于船首,推进区设于船尾,智能区和推进区之间依次设置货控区和货舱区;智能区设有负责信息传输与命令执行的智能系统设备;推进区设有船舶推进装置。推进装置为多管超导磁流推进装置。推进区还设有平衡鳍;平衡鳍为两个,两平衡鳍分别设于船体外壳的两侧。货控区设有用于装卸货单元进出的舱口,舱口上设有舱门。所述蜂巢式运输船还包括可使货孔内的货物在货舱区和货控区移动的舱内磁浮系统,舱内磁浮系统设于货舱区和货控区内。货控区内设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上设有六个形状相同的装卸货单元,装卸货单元的横剖面的形状和货舱的横剖面的形状相同,该六个装卸货单元环向分布并且两两相邻接,每个装卸货单元对应一个货舱,该六个装卸货单元在旋转时的旋转轴心线沿船舶纵向分布;该旋转轴心线与管弄区域的轴向中心线重合;货控区内还设有可将装卸货单元抬升到舱口的液压顶升装置;旋转机构和液压顶升装置并排分布,旋转机构靠近货舱区,液压顶升装置靠近智能区。货控区内设有装卸货导轨支架,液压顶升装置设于装卸货导轨支架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蜂巢式运输船,船体采用结构稳固的蜂窝式截面,可以承受足够的水压,构造精巧并且节省材料。蜂巢型舱壁板结构自身抗弯性能好,剖面模数大,总纵强度高,可以免去加筋,使货舱空间最大化,同时,近似环形结构抗扭性能好。货物环境良好,功能区划分精细化,闭式大货舱的密封性好,有益于隔音和隔热,可以有效控制其内部的压力、温度、湿度等参数,完成船装货物由粗放式至精细化的升级,丰富了货物类型,尤其在承载高端产品的适用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左轮式装卸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适应时代发展潮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货舱区的横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货控区内卸货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货控区卸货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货控区内装卸货单元位于液压顶升装置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蜂巢式运输船,包括智能区10、货控区20、货舱区30和推进区40。智能区10设于船首,推进区40设于船尾,智能区10和推进区40之间依次设有货控区20和货舱区30。智能区10设有负责信息传输与命令执行的智能系统设备。推进区40设有船舶推进装置。较佳地,推进装置为多管超导磁流推进装置。推进区40还设有平衡鳍41。平衡鳍为两个,两平衡鳍分别设于船体外壳的两侧。货舱区30内设有六个横剖面形状相同的货舱50,六个货舱50环向分布并且两两相邻接,相邻的货舱之间由主舱壁51分隔开。每个货舱50和货舱区的外壁之间各设有一个压载水舱60。该六个压载水舱环向分布并且两两相邻接。六个压载水舱60分别同等角度地对应六个货舱。压载水舱60用于调整船舶浮态,通过控制压载量来调节船舶在水中的上浮、下沉及纵倾。六个货舱50的内端部围成管弄区域70;管弄区域内设有电缆、管系和阀件。管弄区域位于货舱区横剖面的中心位置,用于布置电缆、管系、阀件等,兼作自主维修通道。货舱区30的横剖面由该六个货舱、该六个压载水舱和该管弄区域组成。货舱50内设有将货舱内腔隔成蜂窝状的辅舱壁53,辅舱壁53将货舱内隔成多个货孔52,货孔沿船舶纵向延伸,每个货孔52的横剖面均为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相邻的货孔之间由辅舱壁53分隔开。辅舱壁上设有多个减轻孔,以减轻结构重量。本实施例中,每个货舱50内的货孔52数量均为二十个,该二十个货孔形成五个依次叠加的货孔层;从货舱区的内部到外部方向,该五个货孔层中货孔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和六个。货控区20设有用于货物进出的舱口21,舱口上设有舱门22。所述蜂巢式运输船还包括可使货孔内的货物在货舱区和货控区移动的舱内磁浮系统8,舱内磁浮系统设于货舱区和货控区内。货控区20内设有旋转机构24,旋转机构上设有六个形状相同的装卸货单元80,装卸货单元的横剖面的形状和货舱的横剖面的形状相同,该六个装卸货单元环向分布并且两两相邻接,每个装卸货单元对应一个货舱,该六个装卸货单元在旋转时的旋转轴心线沿船舶纵向分布;该旋转轴心线与管弄区域的轴向中心线重合。货控区内还设有可将装卸货单元抬升到舱口的液压顶升装置23;旋转机构和液压顶升装置并排分布,旋转机构靠近货舱区,液压顶升装置靠近智能区。货控区20内设有装卸货导轨支架25,液压顶升装置23设于装卸货导轨支架上。货物放在胶囊柜中,胶囊柜放置于货孔内。胶囊柜的横截面可以为正六边形,也可以为圆形,或其他形状。舱内磁浮系统通过货舱空间内的电磁场,使胶囊柜平缓地进出货孔,并利用胶囊柜体上的阻尼件实现支撑和限位功能。舱内磁浮系统可以胶囊柜在货孔内移动,可以使胶囊柜从货孔进入货控区的装卸货单元上,也可以使胶囊柜从装卸货单元进入货孔。装卸货由舱内磁浮系统、船岸衔接装置90、码头磁浮轨道系统91实现,自动化程度高,确保高装卸货效率。舱内磁浮系统通过货舱空间内的电磁场,在卸货时使装卸货单元平缓地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巢式运输船,其包括货舱区,其特征在于,货舱区内设有六个横剖面形状相同的货舱,六个货舱环向分布并且两两相邻接,相邻的货舱之间由主舱壁分隔开;每个货舱和货舱区的外壁之间各设有一个压载水舱;该六个压载水舱环向分布并且两两相邻接;货舱内设有将货舱内腔隔成蜂窝状的辅舱壁,辅舱壁将货舱内隔成多个货孔,货孔沿船舶纵向延伸,每个货孔的横剖面均为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相邻的货孔之间由辅舱壁分隔开;六个货舱的内端部围成管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巢式运输船,其包括货舱区,其特征在于,货舱区内设有六个横剖面形状相同的货舱,六个货舱环向分布并且两两相邻接,相邻的货舱之间由主舱壁分隔开;每个货舱和货舱区的外壁之间各设有一个压载水舱;该六个压载水舱环向分布并且两两相邻接;货舱内设有将货舱内腔隔成蜂窝状的辅舱壁,辅舱壁将货舱内隔成多个货孔,货孔沿船舶纵向延伸,每个货孔的横剖面均为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相邻的货孔之间由辅舱壁分隔开;六个货舱的内端部围成管弄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运输船,其特征在于,每个货舱内的货孔数量均为二十个,该二十个货孔形成五个依次叠加的货孔层;从货舱区的内部到外部方向,该五个货孔层中货孔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和六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巢式运输船,其特征在于,管弄区域内设有电缆、管系和阀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巢式运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式运输船还包括智能区、货控区和推进区;智能区设于船首,推进区设于船尾,智能区和推进区之间依次设置货控区和货舱区;智能区设有负责信息传输与命令执行的智能系统设备;推进区设有船舶推进装置。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猛孙大虎郭晟江邵菡如何新宇李健刘向冬方晨鑫孙海晓李邦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零四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