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晓强专利>正文

一种气囊安全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379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安全锥,包括:底座、供电电源、气体发生器、气囊和控制器,底座为柱状筒体,供电电源、气体发生器、气囊和控制器均设置于底座内部,气体发生器和供电电源设置于控制器的两侧,气囊位于气体发生器的顶端,且气囊与气体发生器间设置有隔层;供电电源和气体发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前气囊收放于底座内部,占用空间较小,方便存放。

A kind of airbag safety c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安全锥
本技术涉及道路警示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气囊安全锥。
技术介绍
安全锥的主要作用是临时分隔车流,引导交通,指引车辆绕过危险路段,保护施工现场设施和人员安全。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口车道、道路施工地段等地。目前的安全锥结构固定不变,使用前后均为锥形结构,该结构在存放时不够方便,且占用大量的收纳空间。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存放的气囊安全锥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安全锥,使用前气囊收放于底座内部,占用空间较小,方便存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囊安全锥,包括:底座、供电电源、气体发生器、气囊和控制器,其中,所述底座为柱状筒体,所述供电电源、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和所述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供电电源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的两侧,所述气囊位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顶端,且所述气囊与所述气体发生器间设置有隔层;所述供电电源和所述气体发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本技术使用前供电电源、气体发生器、气囊和控制器均置于底座内部,占用空间较小,方便存放;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器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冲破隔层进入气囊内,使气囊形成锥形结构伸出底座外侧,方便使用,操作简便快捷。优选的,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且所述红外接收器与遥控器无线连接。红外接收器可接收遥控器输入的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器动作,提高了气囊安全锥的智能化操作。优选的,所述气囊外壁上环绕设置有反光装置,所述反光装置设置有上下两圈。通过反光装置可反射远处照射的灯光,避免车辆误入隔离区,有利于道路行车安全。优选的,所述反光装置包括粘贴片和一对反光灯珠,所述一对反光灯珠分别设置于所述粘贴片的顶端和底端,并通过所述粘贴片粘接于所述气囊上。反光灯珠采用高反射玻璃制作而成,能够反射照射在反光灯珠上的灯光,无需通电,节能环保。优选的,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扣设于所述底座顶端,上盖设置有的撕裂线,此处非常薄。存放时,避免了杂物进入气囊安全锥内;使用时,气体发生器产生的大量气体冲破上盖,进入气囊内,充气成型。优选的,使用前,所述气囊置于所述底座内,减少了气囊安全锥的占用体积,方便气囊安全锥的存放。优选的,使用时,所述气囊充气,成锥形结构,并伸出所述底座外侧,可将气囊安全锥置于高速公路、路口车道、道路施工地段等地,起到警示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的收放时的状态图。图2附图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状态图。其中,图中,1-底座;2-供电电源;3-气体发生器;31-隔层;4-气囊;5-控制器;6-红外接收器;7-反光装置;71-粘贴片;72-反光灯珠;8-上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附图1、附图2、附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安全锥,包括:底座1、供电电源2、气体发生器3、气囊4和控制器5,其中,底座1为柱状筒体,供电电源2、气体发生器3、气囊4和控制器5均设置于底座1内部,气体发生器3和供电电源2设置于控制器5的两侧,气囊4位于气体发生器3的顶端,且气囊4与气体发生器3间设置有隔层31;供电电源2和气体发生器3均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底座1内设置有红外接收器6,红外接收器6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且红外接收器6与遥控器无线连接。红外接收器6可接收遥控器输入的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气体发生器3动作,提高了气囊安全锥的智能化操作。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气囊4外壁上环绕设置有反光装置7,反光装置7设置有上下两圈。通过反光装置7可反射远处照射的灯光,避免车辆误入隔离区,有利于道路行车安全。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反光装置7包括粘贴片71和一对反光灯珠72,一对反光灯珠72分别设置于粘贴片71的顶端和底端,并通过粘贴片71粘接于气囊4上。反光灯珠72采用高反射玻璃制作而成,能够反射照射在反光灯珠72上的灯光,无需通电,节能环保。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上盖8,上盖8扣设于底座1顶端,上盖8设置有的撕裂线,此处非常薄。存放时,避免了杂物进入气囊安全锥内;使用时,气体发生器3产生的大量气体先进入气囊4内,后冲破上盖8,充气成型。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前,气囊4置于底座1内,减少了气囊安全锥的占用体积,方便气囊安全锥的存放。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气囊4充气,成锥形体结构,并伸出底座1外侧,可将气囊安全锥置于高速公路、路口车道、道路施工地段等地,起到警示作用。本技术使用前供电电源2、气体发生器3、气囊4和控制器5均置于底座1内部,占用空间较小,方便存放;控制器5控制气体发生器3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冲破隔层31进入气囊4内,使气囊4形成锥形体结构伸出底座1的外侧,方便使用,操作简便快捷。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遥控器输入信号,红外接收器6将接收的信号传输至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气体发生器3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先冲破隔层31进入气囊4中,气囊4中注入的气体到达一定程度后,冲破上盖8,伸出底座1,形成锥形体结构,充气成型,操作简单快捷。可将气囊安全锥置于高速公路、路口车道、道路施工地段等地,起到警示作用,避免车辆误入隔离区,有利于道路行车安全。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供电电源、气体发生器、气囊和控制器,其中,所述底座为柱状筒体,所述供电电源、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和所述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供电电源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的两侧,所述气囊位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顶端,且所述气囊与所述气体发生器间设置有隔层;所述供电电源和所述气体发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供电电源、气体发生器、气囊和控制器,其中,所述底座为柱状筒体,所述供电电源、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和所述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供电电源设置于所述控制器的两侧,所述气囊位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顶端,且所述气囊与所述气体发生器间设置有隔层;所述供电电源和所述气体发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且所述红外接收器与遥控器无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何晓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