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3809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8:29
一种侧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第一气袋及第二气袋,所述第一气袋与气体发生器相连,且所述第一气袋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气袋与所述第二气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气袋上均布通孔来保证第二气袋的充气过程中上、中、下的充气速度相等,充气压力均匀,从而保证充好气后第二气袋的各部分刚度均匀,满足乘员保护对气囊不同位置的刚度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侧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第一气袋及第二气袋,所述第一气袋与气体发生器相连,且所述第一气袋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气袋与所述第二气袋。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气袋上均布通孔来保证第二气袋的充气过程中上、中、下的充气速度相等,充气压力均匀,从而保证充好气后第二气袋的各部分刚度均匀,满足乘员保护对气囊不同位置的刚度需求。【专利说明】一种侧气囊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侧气囊。
技术介绍
侧气囊作为乘员保护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大主机厂,为提高侧气囊的保护作用,通常希望乘员各部位对应的气囊局部刚度相对均匀,且髋部对应的刚度较大,以提高髋部的推动作用,减小乘员伤害,同时要求胸部对应的刚度相对较小,以减轻气囊对胸部的冲击作用。目前的侧气囊主要由一个气体发生器和一个气袋组成,充气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气囊刚度。因充气方式不可控,气袋通常在某个位置先展开,然后向周围蔓延,充气的快慢导致气袋压力不均匀,使得气囊各个位置的刚度存在差异但又不能满足对气囊刚度的要求,不利于乘员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保证充气后各部分刚度均匀的侧气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第一气袋及第二气袋,所述第一气袋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连,且所述第一气袋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气袋与所述第二气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若干通孔均分成三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气袋的上、中、下三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各组通孔的孔径总和相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若干通孔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气袋上、中、下三部分的三个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三个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气袋的一条经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三个通孔的孔径相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气袋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气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气袋套设于所述第一气袋外围。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气袋上均布通孔来保证第二气袋的充气过程中上、中、下的充气速度相等,充气压力均匀,从而保证充好气后第二气袋的各部分刚度均匀,满足乘员保护对气囊不同位置的刚度需求;同时,三个位置同时充气可缩短气囊的展开时间,间接降低对乘员侧面空间的要求。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侧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由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侧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由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侧气囊设置于汽车座椅的侧边,包括气体发生器10、第一气袋20及第二气袋30。所述第一气袋20通过设于气体发生器10上的圆孔(图未示)与气体发生器10相连。所述第二气袋30的体积远大于所述第一气袋20,且围设于所述第一气袋20外围,即所述第一气袋20设于所述第二气袋30内,所述第二气袋30套设于所述第一气袋20的外围。所述第一气袋20的壁部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21,通过所述通孔21连通所述第一气袋20与所述第二气袋30。所述第二气袋30上设有若干排气孔(图未示),以在不需使用侧气囊时放掉侧气囊中的气体。所述若干通孔21均分成三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气袋20的上、中、下三部分。所述各组通孔21的孔径总和相等,并且,各组通孔21中的各通孔21的孔径也以相同为佳,以保证第一气袋20的上、中、下三部分的充气量及出气压力相同,从而保证第二气袋30的局部压力均匀即刚度均匀。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若干通孔21包括分设于第一气袋20上、中、下三部分的三个通孔21。所述三个通孔21位于所述第一气袋20的一条经线上,即图中通过三个通孔21的虚线圈上,且所述三个通孔21的孔径相等。当车体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10点爆,气体进入第一气袋20,通过第一气袋20上的通孔21进入第二气袋30,根据流量与孔直径成正比的原理,通过在第一气袋20的上、中、下三部分均布通孔21,并进一步将各组通孔21的孔径总和设成相等来控制流向第二气袋30上、中、下三部分的流量,从而保证第二气袋30的局部刚度均匀,使得与乘员接触时的作用力均匀,提高对乘员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气袋20上均布通孔21来保证第二气袋30的充气过程中上、中、下的充气速度相等,充气压力均匀,从而保证充好气后第二气袋30的各部分刚度均匀,满足乘员保护对气囊不同位置的刚度需求;同时,三个位置同时充气可缩短气囊的展开时间,间接降低对乘员侧面空间的要求。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10)、第一气袋(20)及第二气袋(30),所述第一气袋(20)与所述气体发生器(10)相连,且所述第一气袋(20)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21),通过所述通孔(21)连通所述第一气袋(20 )与所述第二气袋(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通孔(21)均分成三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气袋(20)的上、中、下三部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通孔(21)的孔径总和相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通孔(21)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气袋(20)上、中、下三部分的三个通孔(2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通孔(21)位于所述第一气袋(20)的一条经线上。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通孔(21)的孔径相等。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袋(30)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气袋(20)。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袋(30)套设于所述第一气袋(20)外围。【文档编号】B60R21/231GK103465860SQ201310356588【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专利技术者】光玲玲, 林涛, 初永平, 周大永, 刘卫国,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10)、第一气袋(20)及第二气袋(30),所述第一气袋(20)与所述气体发生器(10)相连,且所述第一气袋(20)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21),通过所述通孔(21)连通所述第一气袋(20)与所述第二气袋(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光玲玲林涛初永平周大永刘卫国冯擎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