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排出内燃机曲轴箱中窜漏气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659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排出内燃机的曲轴箱中的窜漏气体(5)的装置(1),其中,所述窜漏气体(5)能够通过软管装置(2)导向新鲜空气装置(3),其中,所述软管装置(2)一侧连接或者能够连接在与新鲜空气装置(3)对应配设的构件(8)上,以及另一侧连接或者能够连接在与曲轴箱处于流体连通的构件上,其中,所述软管装置(2)具有窜漏气体导管(11)。以如下方式避免软管装置(2)不密封或者未正确装配的风险,即所述软管装置(2)具有诊断导管(12),其中,如果不密封地连接或者未连接软管装置(2),则能够通过所述诊断导管(12)检测到故障气流(12)。

A device for discharging leaky gases from crankcas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排出内燃机曲轴箱中窜漏气体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排出内燃机曲轴箱中的窜漏气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内燃机的运行中,窜漏气体由于在活塞和气缸之间不可避免的泄露而进入到内燃机的曲轴箱中。借助软管装置将窜漏气体导出,从而不在曲轴箱中产生不允许的高气压。为了避免由于加载有害物质的窜漏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将所述窜漏气体导入新鲜空气装置中。由此能够使窜漏气体重新输入内燃机的燃烧中。软管装置为此具有窜漏气体导管。目前由现有技术已知用于将软管装置连接到相应的构件上的不同可能性。由专利文献DE2004063459A1已知一种装置,其中,软管通过接管连接到新鲜空气装置的导管上。软管为此以出口区段直接插套在接管的入口区段上。为了紧固连接而在所述出口区段设有至少一个窗口状的侧开口,构造在入口区段上的倒钩嵌入所述侧开口中。至少在出口区段上通过成型和/或材料选择如下设计软管,使得所述软管在插套到接管的入口区段上时灵活地变形。所述至少一个侧开口设计为沿周向延伸30°至45°的长孔。在接管的入口区段上设计有两个环状槽。在所述环状槽中分别设置有密封环。软管设计为波形管。由专利文献WO2007/000125A1已知一种用于排出内燃机曲轴箱中的窜漏气体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用于将软管与套筒相连的耦连系统。所述软管在其端部具有接管,所述接管能够插入套筒中并且所述接管在其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环状槽和固定轮廓。套筒在其外侧上具有卡锁轮廓。设有相对于套筒和接管单独制造的耦连元件,所述耦连元件从外部插套在接管上,其中,所述耦连元件具有多个卡锁钩,所述卡锁钩嵌入卡锁轮廓中。耦连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钩,所述固定钩与固定轮廓配合作用以便使耦连元件沿轴向固定在接管上。软管可以和相应的接管一同设计为吹塑件。每个卡锁钩都配设有脱扣杆。通过操作所述脱扣杆能够使相应的卡锁钩从卡锁轮廓上脱开卡锁。脱扣杆构成了相应卡锁钩的延长部。基础环的区域在此用作通过脱扣杆延长的卡锁钩的旋转支承。按照现有技术的装置尚不是最佳的设计。尽管简化了软管的连接,然而仍必须确保避免不期望的不密封的或者未正确装配的软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软管装置不密封或者未正确装配的风险。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通过一种用于排出内燃机的曲轴箱中的窜漏气体的装置解决,在所述装置中,窜漏气体能够通过软管装置导向新鲜空气装置,其中,软管装置在一侧连接或者能够连接在与新鲜空气装置对应配设的构件上,并且在另一侧连接或者能够连接在与曲轴箱处于流体连通的构件上,其中,所述软管装置具有窜漏气体导管,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软管装置具有诊断导管,其中,如果软管装置不密封或者未被密封地连接或者未被连接,则能够通过所述诊断导管检测到故障气流。这具有的优点在于,确保了软管装置的通风功能。如果软管装置被正确地装配并且软管装置自身是密封的,则没有故障气流流经诊断导管。然而如果软管装置不密封、未被正确连接或者根本没有被连接,则有借助压力传感器被检测到的故障气流流经诊断导管。故障气流在此导向新鲜空气装置、尤其吸气管。如果软管装置正确地装配并且是密封的,则诊断导管自由的、开放的端部密封地贴靠在构件上。外罩作为封闭的、密封的端部固定在涡轮增压机壳体上。在构成了诊断导管端部的耦连件的端侧和构件之间优选布置有密封环,以便确保连接的密闭性。在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软管装置具有管中管(Rohr-In-Rohr)的结构。软管装置为此具有内部软管和外部软管,其中,所述内部软管布置在所述外部软管内。目前通过内部软管排出窜漏气体。所述内部软管因此用作窜漏气体导管。在满负荷运行中,窜漏气体从分油器输送至新鲜空气系统中。在满负荷时,废气涡轮增压机确保较高的增压并且在吸气管中存在升高的压强。在内燃机的部分负荷中,在吸气管中产生负压并且涡轮增压机仅提供较小的增压或者不提供增压。在此,新鲜空气从进气系统、即从涡轮增压机通过窜漏气体导管输送至抽吸管中。在内部软管和外部软管之间尤其留有环状空间,所述环状空间现在用作诊断导管。如果内部软管不密封,则又在诊断导管、也就是内部软管和外部软管之间的环状空间中产生故障气流。这种装置仅需要较小的结构空间。在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外部软管和/或内部软管设计为波状管。软管装置具有耦连件,其中,内部软管嵌接在所述耦连件的第一外周面上并且外部软管嵌接在第二外周面上,其中,进气开口通入耦连件中的外部导管中,其中,外部导管用作诊断导管。软管装置在一侧能够连接在油分离器壳体上,其中,所述油分离器壳体与吸气管处于流体连通并且所述油分离器壳体具有与诊断导管处于流体连通的诊断通道。在此能够借助压力传感器检测诊断通道中的压力波动。故障气流被导入吸气管中并且能够在这里借助压力传感器被检测。当在涡轮增压机处错误地装配、外部软管损坏和在吸气管处错误地装配时,形成了通向外部空气的开口,吸气软管能够由此吸入空气。通过内燃机的换气调节识别这种故障空气,接着识别并且报出故障。耦连件建立了内部软管和外部软管之间以及例如和连接管之间的连接。耦连件具有第一外周面,内部软管插套在所述第一外周面上。此外耦连件具有第二外周面,外部软管插套在所述第二外周面上。为此可以基本上将耦连件设计为管形。现在能够通过内部导管将窜漏气体从该内部软管继续导送。此外耦连件具有外部导管,所述外部导管尤其至少部分地在耦连件的壳体表面中延伸。诊断导管的故障气流能够通过所述外部导管向诊断通道导流。所述外部导管在外周面上具有流通口,在插入的状态下由连接管的内周面限定所述流通口。优选通过两个布置在内部件的外周上的密封环、尤其是相应的O形环限定内部空间。由此提供了能够特别简便地装配的连接,即耦连件能够借助卡锁连接而连接在接管上。能够以如下简单的制造方式建立所述卡锁连接,即在外部环上设计有至少一个卡锁凸鼻,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凸鼻与设计在接管的外周面上的保持轮廓配合作用。软管装置能够在一端连接在油分离器壳体上,其中所述油分离器壳体具有与吸气管和诊断导管处于流体连通的诊断通道。故障气流通过所述诊断通道导流向吸气管。在吸气管中可以布置相应的检测故障气流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以设计为压力传感器。所述构件之一、尤其是油分离器具有连接管。软管装置在每个端部都具有耦连件。在优选设计方案中,在每个端部都布置有相应的耦连件,其中,所述耦连件不必结构相同地设计。耦连件自身可以设计为双件式或多件式。这样的两个或者多个部分能够通过焊接连接、粘接、插塞连接或者类似的方式彼此相连,以便实现尽可能密封的连接。连接管和耦连件优选通过卡锁连接彼此相连。所述卡锁连接尤其设计为能够打开的。耦连件为此可以具有从外部围卡连接管的环,其中,所述环通过卡锁连接与连接管的外表面配合作用。所述环可以为此具有相应的卡锁凸鼻,在已装配好的状态中,所述卡锁凸鼻在连接管的外周面上啮合在卡锁轮廓处。这形成了能够特别简便地操作的连接。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软管装置能够通过螺纹连接与相应的构件相连。附图说明目前有对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进行设计和扩展设计的多种可能性。以下根据附图和配属的附图说明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在附图中:图1以示意性的剖视图示出了连接在油分离器上的软管装置的端部,图2以另一幅示意性的剖视图示出了软管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排出内燃机的曲轴箱中的窜漏气体(5)的装置(1),其中,所述窜漏气体(5)能够通过软管装置(2)导向新鲜空气装置(3),其中,所述软管装置(2)在一侧连接在或者能够连接在与新鲜空气装置(3)对应配设的构件(8)上,以及在另一侧连接在或者能够连接在与曲轴箱处于流体连通的构件(9)上,其中,所述软管装置(2)具有窜漏气体导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装置(2)具有诊断导管(12),其中,如果不密封地连接或者未连接软管装置(2),则能够通过所述诊断导管(12)检测到故障气流(13)。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01 DE 102017221735.91.一种用于排出内燃机的曲轴箱中的窜漏气体(5)的装置(1),其中,所述窜漏气体(5)能够通过软管装置(2)导向新鲜空气装置(3),其中,所述软管装置(2)在一侧连接在或者能够连接在与新鲜空气装置(3)对应配设的构件(8)上,以及在另一侧连接在或者能够连接在与曲轴箱处于流体连通的构件(9)上,其中,所述软管装置(2)具有窜漏气体导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装置(2)具有诊断导管(12),其中,如果不密封地连接或者未连接软管装置(2),则能够通过所述诊断导管(12)检测到故障气流(13)。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软管装置(2)正确装配的状态下,所述诊断导管(12)的开放的端部密封地贴靠在其中一个构件(8、9)上。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管装置(2)的端侧、即诊断导管(12)的端部和构件(8)之间布置有密封环(15)。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装置(2)具有外部软管(16)和内部软管(17)。5.按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海因A巴德斯图布纳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